虎狼之師秦國力取宜陽城!明將甘茂智說魏王,歃血藏誓秦武王

作者:卡普空

虎狼之師秦國力取宜陽城!明將甘茂智說魏王,歃血藏誓秦武王

地處西陲的秦國想要問鼎天下,三晉是擋在面前的一道巨大的障礙,早在晉國還未分裂成韓趙魏之前秦晉兩國就已經多次交鋒,國力強盛的晉國一度把秦國打得狼狽不堪被迫向其他諸侯國求援。然而三家分晉卻讓強大晉國一朝分崩離析變成了韓趙魏三個國家。分裂的三晉一時顧不上與秦國對抗,而是互相攻伐,秦國也趁此機會不斷東擴。秦國在消滅巴、蜀,佔據四川后國力日益強盛,強大的國力也助長了秦國爭霸的野心。在秦惠王嬴駟在位期間,秦國大舉攻趙,取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等地;攻楚,取漢中地。至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死時,秦已東擴至今澠池附近。但秦國的東擴也引起了關東諸國的警惕,秦國雖坐擁崤函之險但卻被堵在了這險要的關隘內。為了獲取進一步擴張的空間,秦武王盯上了堵在秦軍東征道路前的韓國重鎮——宜陽。

虎狼之師秦國力取宜陽城!明將甘茂智說魏王,歃血藏誓秦武王

宜陽夏、商兩代屬豫州雒西地。西周時屬周南地,為召伯聽訟之所。春秋時期被分封給晉國。戰國早期三家分晉後,宜陽為韓所得,韓國在此地置宜陽邑,為韓國首都。韓景侯由宜陽遷都陽翟之後,在宜陽建縣。宜陽西鄰函谷關,北接上黨,南接南陽,是秦國東進的必經之道,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秦國曾經多次勞師遠征宜陽,但由於種種原因,宜陽還是牢牢地掌握在韓國手中。由於曾經做過首都,宜陽雖名為縣,但實際上卻是一個郡級大城。韓國中後期領土由三部分組成,即上黨(今山西南部)、南陽(今濟源、焦作)、新鄭,宜陽是聯結三地的樞紐,也是二週的門戶,宜陽與東、西周兩個封國一起成為秦東進的障礙,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曾說過:韓東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長阪之塞。此地匯聚了南陽、上黨兩郡的財富,又是韓國東面門戶,韓國對於宜陽十分重視,常年囤駐重兵於此。《戰國策·韓策》記載,當時宜陽城僅“材士”就有10萬。韓國屯放在這裡的糧草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虎狼之師秦國力取宜陽城!明將甘茂智說魏王,歃血藏誓秦武王

秦武王繼位後對獨攬大權的張儀印象十分不好,張儀不得已之下只好出奔魏國,而秦武王則以樗裡疾為右丞相,甘茂為左丞相。雖然攆走了張儀,但秦武王對於張儀之前說過的話還是很信服的,他也認為宜陽是擋在秦國爭霸道路上的一塊兒絆腳石,這個要塞必須被摧毀!但秦國的右丞相樗裡疾顯然不這麼認為,他對秦武王說:大王想要征討韓國取宜陽地,聯通洛水、伊水和河水之間的廣大地區這表面上來看的確是個英明的決策,但宜陽是韓國西面的門戶,韓國在此囤駐重兵而秦國卻要翻山越嶺勞師遠征,難度極大,而且趙魏等國也不會坐視韓國獨自奮戰,必然會增援韓國,到時候我軍被堵在城下進退不得怕是要徒勞無功。這事兒咱不能幹啊。

但秦武王這人可不是什麼能聽進去意見的主,見樗裡疾不怎麼支持他的伐韓大業,他轉頭又去問左丞相甘茂,甘茂這人素來和樗裡疾不和,秦武王從甘茂這裡或許可以得到不一樣的回答。

果然,甘茂一聽,這想法好啊,樗裡疾那貨不就是擔心攻宜陽的時候趙魏等國跑來增援韓國嘛。俗話說得好,當力量相近時,外交就是力量。我先跑到大梁把魏王說動,讓魏國變成我們的盟友不就得了。秦武王一聽,哎這個好,這個好,這比樗裡疾那貨靠譜多了。於是秦武王就派甘茂跑到大梁去耍嘴皮子去了。魏王也是個沒遠見的,輕易地就被甘茂鼓動了,他答應甘茂相助秦國。甘茂大喜過望一溜煙就跑回秦國了。但甘茂也知道樗裡疾一向看他不順眼,這雖然說動了魏王相助,但要是自己在外面奮戰的時候樗裡疾在背後使壞那可就完犢子了。到時候敗軍失將怕不是要被秦武王拿來祭旗。於是甘茂先遣副使向壽回奏秦王,而自己滯留於息壤。秦武王至息壤,甘茂跟秦武王說:宜陽為縣名,其實是個郡。攻伐宜陽,山高路遠,必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過去有個與曾參同名同姓的人,他殺了人,先後有三個人告訴曾參之母其子殺人,最後曾母不得不信,逾牆走匿。我沒有曾參之賢,大王對我的信任沒有曾母對曾參的信任度高。如果我率軍攻宜陽,久攻不克,而朝中大臣詆譭我,大王也必然對我生疑。武王為了讓甘茂安心對甘茂說:你放心,我不會受小人蠱惑的,你只管安心作戰。甘茂:立字據!於是,君臣歃血為盟,藏誓書於息壤,秦武王調兵五萬,以甘茂為主帥,向壽為副手東征伐韓。公元前308年,甘茂兵臨宜陽城下,宜陽守軍頑強抵抗,憑藉崤函險關與三川隔阻的有利形勢,採取堅守策略與秦軍激戰。秦軍圍城五個月,宜陽不能下。楚懷王也派大將景翠率兵救韓,對秦軍側翼形成壓力。甘茂深刻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宣佈用私金獎賞將士,並頂盔摜甲帶隊衝鋒,準備與韓軍決一死戰。這時候右丞相樗裡疾進言於秦武王,他認為秦軍頓兵于堅城之下日久,已經是人困馬乏,士氣盡喪,應該退兵回國,要不然很容易被人抓住弱點消滅。秦武王見甘茂勞師無功徒耗錢糧,心裡也有點兒犯嘀咕。要不......不打了?

虎狼之師秦國力取宜陽城!明將甘茂智說魏王,歃血藏誓秦武王

信心動搖的秦武王命令甘茂班師。甘茂收到秦武王的命令後翻了翻白眼——我就知道會這樣。幸好我特麼早有準備,於是他修書一封進呈秦武王,裡面就寫了倆字兒——息壤。看到這倆字兒,秦武王忽然想起了半年前甘茂對他說過的話。喵了個咪的,老子可是立過字據的,怎麼能半途變卦!於是命令大將烏獲率兵五萬增援甘茂。見秦國增兵,韓王也派大將公叔嬰率軍救援宜陽。但不幸的是,秦軍援兵先到一步,甘茂、烏獲兩軍會合,大破公叔嬰於宜陽城下,然後乘勝猛攻宜陽城。宜陽守軍見秦軍援兵開到,而自家的增援卻在眼皮子底下被砍了個七零八落,士氣大跌,再也守不住宜陽城了。甘茂攻破宜陽城把韓國那十萬材士給砍了個乾淨。秦武王得知前線大勝的消息樂得合不攏嘴,讓甘茂趕緊回家休息,留他的副手向壽彈壓地方。

秦國攻佔了宜陽後,二週國和韓國腹地都暴露在秦軍的兵鋒面前,韓國被分為幾乎互不相連的三個部分,國力大衰。而秦國攻佔了宜陽後,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險,從此秦軍可以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在對六國的作戰中取得了完全的戰略主動權。關東諸國特別是韓趙魏不可能坐視這種不利局面發展。在秦軍攻佔宜陽九年後的公元前298年,齊、魏、韓聯軍大舉進攻,雙方展開了長達三年的持久戰,最終秦國耗不過三國聯軍,被迫割地求和,宜陽又回到了韓國手中。但韓國還沒有把宜陽暖熱乎,另一場大戰就爆發了,在這場戰爭中韓國再次丟失了重鎮宜陽,從此以後宜陽就被秦國牢牢掌控,直至嬴政在咸陽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