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黃牛嶺,秦嶺山下的古驛站,藏著那麼多故事~

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黃牛嶺,秦嶺山下的古驛站,藏著那麼多故事~

鳳縣宣傳:

【鳳縣最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鳳縣宣傳---中共鳳縣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權威、全面、詳細、及時的發佈鳳縣新聞資訊,傳遞群眾心聲,密切黨群聯繫,記錄發展進程!每天奉獻美文美圖美聲音,陪你學習陪你樂關注我們妥妥的沒錯!

唐代詩人筆下的黃牛嶺

抗戰時期的黃牛堡

文人商賈留宿的黃牛鋪

我們眼中鳳縣東大門——黃牛鋪

竟然藏著這麼多故事

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黃牛嶺,秦嶺山下的古驛站,藏著那麼多故事~

一起來跟隨小編,走進秦嶺山裡的古村落~

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黃牛嶺,秦嶺山下的古驛站,藏著那麼多故事~

文人留詩王維入蜀過“黃牛嶺”

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黃牛嶺,秦嶺山下的古驛站,藏著那麼多故事~

黃牛鋪村為何而得名呢?72歲的郭垣曾當過多年村幹部,對此十分清楚。他說:“取名‘黃牛’,與村委會對面那座胡基山的山形有關,這座山遠看如同一頭臥著的黃牛。過去,這裡是過秦嶺的驛站,商鋪林立,所以有了‘黃牛鋪’這個地名。”果然,登上村委會後面的小山遠眺胡基山,其土質偏黃,山形高低起伏,恰如一頭黃牛蜷臥。村民李德文說,“牛頭”位置有一眼泉水,還有幾圈粗壯的藤條,就像牛鼻繩一樣。

其實,翻閱資料可以發現,黃牛鋪還有幾個曾用名——黃牛嶺、黃牛寨、黃牛堡。黃牛嶺曾出現在唐代詩人王維的筆下,這首詩題目很長,為《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從題目看,王維是在入蜀途中,從大散關過磴道,也就是走棧道山石徑,到達黃牛嶺的。黃牛嶺有什麼景緻,讓這個看遍了山水佳景的王維揮毫潑墨呢?秦嶺山路陡峭,王維一路走來,十分艱難,走一走,就要歇一歇,如同走迷宮。他在詩文中描述道:“危徑幾萬轉,數裡將三休。”當然美景也不少:“颯颯鬆上雨,潺潺石中流。”松林、泉水呼應,別有一番意境。待走到高處,向南看去,黃牛嶺一帶豁然平坦,陽光、雲靄、綠樹組成一幅畫卷,消除了旅途中的憂困。王維走過難行、艱險的山路,到達黃牛嶺有豁然開朗之感,是旅人歇腳休憩的好地方。

黃牛嶺與古黃牛堡位置接近。《大清一統志》曾載:“黃牛堡,在鳳縣東北一百一十五里……”郭垣聽父輩講,在現在的黃牛鋪火車站位置,過去曾有一個四方堡子,堡子不大,有土匪來村裡搶掠時,當地人就會躲進黃牛堡內。然而,歷史上的黃牛堡究竟什麼樣,沒人能說得清。

武將留名宋金激戰於“黃牛堡”

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黃牛嶺,秦嶺山下的古驛站,藏著那麼多故事~

黃牛堡的樣子、始建年代雖然不詳,但黃牛堡卻見證了許多戰場廝殺的情境,目睹了許多武將的英雄事蹟。黃牛堡發生的宋金戰事不少:1160年,金兵入大散關,進攻黃牛堡,宋將李彥告急,吳璘馳至殺金坪增援,金兵退去;1161年,金兵“以兵扼大散關,遊騎攻黃牛堡”;1219年,宋將吳政與金兵在黃牛堡激戰……

1128年,金兵攻陷長安和鳳翔後,欲打通陳倉道,橫亙在金兵眼前的秦嶺天險成了他們必奪的門戶。這時,宋秦鳳總管吳玠收聚餘兵4000餘人,堅守和尚原。和尚原臨近陳倉道,背後就是大散關,控扼住它,就控扼了入蜀道路。1131年6月4日,金兵兩路會攻和尚原,一路從鳳翔來,一路是烏魯摺合率兵自階成(今甘肅武都、成縣)來,烏魯摺合過徽縣、成縣、兩當、鳳縣,進入陳倉道,經鳳州、紅花鋪、黃牛鋪,過秦嶺到大散關,由南向北發動進攻。這裡山谷狹窄、山石眾多,戰馬不能行,只能步戰。吳玠命部下堅守,多番衝殺,打敗金兵。烏魯摺合逃至黃牛堡準備紮營,還沒立穩腳跟,不料遭到狂風大雨和大冰雹的襲擊,就撤走了。另一路金兵因進軍至箭括關,發現吳璘已在此據守,無法前行而撤退。

此後,還有第二次和尚原大戰。關於戰果,《宋史·吳玠傳》寫道:“兀朮中流矢,僅以身免。”《金史·宗弼傳》載:“宗弼大敗,將士多戰歿。”可見,和尚原大戰最終以金兵失敗而告終,是金兵南侵以來遭遇最大的失敗。

黃牛堡作為秦嶺山下的一個堡壘,宋金兩軍都曾在此休整、屯兵。《鳳縣誌》記載:“黃牛堡,即今黃牛鋪鎮。南宋楊從儀曾在此建堡以御金兵。”楊從儀是誰?他是天興(寶雞縣)人,跟隨吳玠抗金,此人勇猛有智,在大散關一帶作戰,屢立戰功。1142年,吳玠讓楊從儀駐守拒金要衝仙人關;次年九月,金兵大舉南侵,從儀乘勢驚擾敵寨,斷其糧道,給金以重創。此外,在黃牛堡與金兵激戰的宋人吳政,因寡不敵眾,戰死在黃牛堡……

可以說,宋金在秦嶺對峙時期,黃牛堡目睹了吳玠、吳璘、楊從儀、吳政等南宋抗金將領的忠勇之義。

旅人留宿店鋪林立的“黃牛鋪”

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黃牛嶺,秦嶺山下的古驛站,藏著那麼多故事~

黃牛堡的名字沿用至清,當時,黃牛堡作為秦嶺山下的驛站,是文人墨客、商賈旅人過秦嶺必經之地。清末,黃牛堡一帶做生意的人劇增,店鋪林立,物品豐富,人來人往,又被喚為黃牛鋪。

黃牛鋪村黨支部書記楊寶貴介紹,古時,人們從寶雞出發過秦嶺,一天緊走慢走翻越秦嶺,到黃牛鋪剛好天黑,需要在這裡留宿,歇腳休息。所以,這裡曾有許多店鋪,供應過往旅人住宿及吃用。現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清無名氏《陝境蜀道圖》中,繪出了清乾隆年間從寶雞到七盤關(位於廣元)的連雲棧道,並標註出了沿途驛站,黃牛鋪作為一個重要驛站被標註出來。

關於這一驛站的昔日情景,我們只能藉助古人留下的詩詞感受一二。清人黃琮留下一篇詩文《自黃牛堡抵草涼驛》,描寫了清時黃牛堡到草涼驛的景緻見聞,“到驛聊取適,未敢詢去程。”旅人在驛站閒聊,不敢問去程,因為道路艱險難行。清末文人俞陛雲寫了首《黃牛堡》,也是在驛站停留時所感所思:“老木孤村滿目秋,茅簷燈火宿黃牛;溶溶一派嘉陵水,直送鄉心到海頭。”俞陛雲夜晚住宿在黃牛堡,看到老樹、店舍燈火、嘉陵江水,生髮出孤旅遊子的感慨,湧起思鄉之情。如今,入蜀道路愈發平坦快捷,寶成鐵路從黃牛鋪村穿過,驛站往事歸於史冊。

在黃牛鋪村有不少老物件,除過古樹、古碑等物外,村裡還有一個老界碑。由於久經風雨沖刷,界碑上的字跡已剝落不清。據說這塊麻石界碑是清代時所立,郭垣講,清末民初時,界碑立在現黃牛鋪村街道中間,以此為界,分為東街和西街,黃牛鋪東街歸寶雞縣管,西街歸鳳縣管;一遇到戰爭抓壯丁,東街青年躲到西街,或西街青年躲到東街,待抓壯丁的人走了再回家。1949年黃牛鋪地區解放,黃牛鋪村劃歸鳳縣管轄。自此,東街和西街終於合併在一起,這塊界碑失去實用意義。

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黃牛嶺,秦嶺山下的古驛站,藏著那麼多故事~

現今的黃牛鋪村村民大多沿212省道而居,居住地點相對集中,漂亮的馬頭牆房子沿馬路整齊排開,商店、飯館、旅店、學校應有盡有。在黃牛鋪村長大的80後馬寧說:“村裡的那棵大柏樹、寬闊的省道,還有許多火車橋,是我一生難忘的家鄉符號。”

來源 | 寶雞日報

編 輯 | 馬蔻

校 對 | 田俊雅

審 核 | 毛忠生

點擊【在看】有驚喜

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黃牛嶺,秦嶺山下的古驛站,藏著那麼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