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深山植綠人,黃鹿井村劉存國綠化荒山小記

青州 唐賽兒 農業 經濟 油松 青州新聞網 2019-06-04

近年來,青州市人大代表、廟子鎮黃鹿井村村民劉存國承包孫家嶺村6000畝荒山,投資500餘萬元,栽種樹木42萬株,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出差受啟發,說服妻子承包荒山植綠

56歲的劉存國從小生活在山村,對大山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和妻子從事苗木生意,常到其他省份跑業務,逐漸認識了一些植樹造林的人。

有一次,他到江蘇徐州給客戶送樹苗,發現幾座小山綠化得非常好,引得大批遊客去踏青。“當時我想,如果讓青州的山都變得這麼美,該多好。”劉存國決定植樹造林綠化荒山。

2014年,他承包孫家嶺村的6000畝荒山植樹造林,合同簽了20年。“在山上植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斷地投入資金,經濟效益回報小。”劉存國說。這件事遭到了妻子的反對,劉存國不斷向妻子介紹綠化荒山的生態效益,引導妻子向長遠考慮,終於慢慢得到了她的理解。

吃住在山上,讓荒山變了模樣

筆者來到廟子鎮孫家嶺村,海拔700多米的唐賽兒山綠樹漫山遍野,遠遠望去,猶如披著一件綠衣。

山上栽種的多是油松、黑松樹,已有四五年的樹齡,每棵樹高約一至二米。唐賽兒山的“山大王”劉存國穿梭在林木中,查看著每一棵松樹的生長情況。

隨著氣溫回升,又到了一年中的植樹好時節。劉存國購買了樹苗,每天穿梭在山中植綠。“我在半山頂蓋了幾間房,每到春夏季節就住在這裡,白天到山上種樹。”劉存國說,“我承包這個山頭之前,山上大多是野草,現在綠樹越來越多了。”

五年前雜草叢生,到處都是亂石的唐賽兒寨,如今已經綠樹成蔭,群鳥聚集。消失多年的老鷹等鳥類也漸漸多了起來,松鼠也在此安了家。

打水井建水窖,耗資近百萬只為荒山變綠

“承包了這座山後,發現種樹比想象的難很多。”劉存國說,之前的山路是村民走出來的,只有一米多寬,車輛開不進來,樹苗就運不進來。

劉存國僱來挖掘機和附近村民,在山上修路。經過半年的努力,一條寬約4米,長8公里的山路修建了起來。

山上沒有水源,劉存國僱車運水上山,成本高運量少。“前些年栽的一些樹苗,因為沒及時澆水乾死了。”劉存國說,為了給樹苗澆水,他有了在山上打井取水的想法。“山上打井難度比較大,我找來了專家勘探有水的地方。”前年1月份,打井隊歷時三個月終於打出了一眼百米深水井。

劉存國還在山上修建了八個水窖,用來儲存水源。“以後林木多了,不能光指望井裡的水,還要收集雨水,”劉存國說,“打井和建水窖的費用近100萬元,幾年間,我已在唐賽兒山上投入了五、六百萬元,不求有多少經濟回報,只希望這座荒山能變成綠山。”

以山養山,留給子孫後代美麗家園

孫家嶺村地處高山之巔,環境惡劣,村裡的200多名青壯年大都遷到了青州、臨淄、張店等市區生活。近幾年村裡只有三四十名老人不肯離開,土地大都荒蕪。

劉存國心想:綠化荒山只有生態效益沒有經濟效益,自己的積蓄也大都投到了山上,何不流轉土地發展有機農業,以山養山?

說幹就幹,劉存國流轉孫家嶺村500畝土地,成立了唐賽兒寨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高山有機穀子,高山旱地蔬菜。因為土地大都荒蕪,長滿了茅草,劉存國利用冬季僱用挖掘機深翻土地,僱用留守老人將茅草根撿拾乾淨,防止來年再生;購進有機土肥,優化土壤結構。註冊了“唐賽兒寨”牌有機小米商標,產品供不應求,並打入了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場,一公斤小米賣到了40元。唐賽兒寨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帶動了孫家嶺、竇家崖、上張、下張四個村的農業發展,目前,這四個村的農民每年生產有機穀子20萬公斤,戶均增收5000餘元。

“前人植樹,後人乘涼。我想綠化更多山頭,留給子孫們,代代傳下去,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劉存國說。(通訊員 魏奉禎 潘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