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機關槍的前身,出自這個清朝人之手,可連射28彈,威力驚人

清朝 機關槍 乾隆 中國古代史 歷史沙龍 2017-05-08

現代機關槍的前身,出自這個清朝人之手,可連射28彈,威力驚人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9月,英王喬治三世以給乾隆皇帝祝壽為名,向中國派出了由馬戛爾尼勳爵任正使、喬治.斯當東男爵 (Sir George Staunton)任副使的龐大使團。使團帶來了各式各樣的新式科技產品,有英國最大的、裝備有最大口徑的火炮110門的“君主號”戰艦的模型,有榴彈炮、迫擊炮、卡賓槍、步槍、連發手槍。當然,也有赫歇耳望遠鏡、秒錶、韋奇伍德瓷器、帕克透鏡等等。

但是,乾隆對這些東西不屑一顧。

當使團掃興而去時,乾隆附上一封寫給喬治三世的信,信中說:“天朝撫有四海,朕的心思都放在勵精圖治之上,對奇珍異寶並不看重。你國王這次進貢了各種貨物,朕念你一片誠心誠意,就讓管事部門收納了。其實天朝德威遠澤宇內,千邦萬國爭著搶著要給天朝進貢寶物,各種各樣的貴重物品通過水陸渠道雲集中國,可謂無所不有。這些,你的使者應該親眼見到了。也就是說,我國從不稀罕奇巧之物,對你國的貨物也無特別需求,是以你所請求派人留京一事,既與天朝制度不合,朕更覺得對你們沒有實際好處。”

現代機關槍的前身,出自這個清朝人之手,可連射28彈,威力驚人

後人讀到乾隆這封信,都認為乾隆是睜眼說瞎話,無知自大,目空一切。

而最令後人耿耿於懷的是,兩次鴉片戰爭中,清軍用大刀、攻矛、弓箭對西方侵略者的火槍火炮,吃盡了苦頭,甚至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創造出在十二場戰爭中動用了八十萬兵力連敗於英國四千多人的屈辱紀錄。

實際上,火槍火炮,中國也有的。

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對火器的創造使用,清之前,中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在晚明時期,遠領先於西方國家。甚至,在清康熙時代,中國的火槍火炮研製,仍是世界一流技術。所以,說乾隆無知自大,還真冤枉了乾隆。

中國古代戰爭器械研究的專家、同濟大學機械系研究員陸敬嚴先生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做武器的國家。北宋時代,中國人就將火器列為正式裝備。火器出現不久,人們就謀求提高火器的射速,以增大殺傷效力,於是中國人又發明了具有速射和連發功能的槍械。明神宗萬曆年間,有位武器革新家叫做趙士楨,他畢生研究軍事技術,是最早系統研究西方先進知識的有識之士。他曾參照西方的連發火器製成有5枝槍管的“迅雷銃”,可以輪流發射5顆子彈,隨後又在“迅雷銃”的基礎上改進研製成了“連銃”,輪流發射的子彈比“迅雷銃”更多了。雖然在明朝滅亡後,火器的研製全面落後,但中國仍不乏奇人異士將該項研製推向一個個新高度。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戴梓無疑就是陸敬嚴說的奇人異士中最耀眼的一個。

戴梓博學多能,通曉機械製造。《清史稿》記,清康熙十三年(1674),戴梓在從軍赴浙閩徵耿精忠時,獻上自制“連珠火銑”。

該火銑形如琵琶,銃背是彈匣,可貯存28發火藥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當扳動第一個機輪時,火藥和子彈隨之落於機膛中,第二個機輪隨著開始扣動,撞擊火石發火,引燃火藥,把子彈送出槍膛,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也叫二十八連珠火銑。

現代機關槍的前身,出自這個清朝人之手,可連射28彈,威力驚人

陸敬嚴先生認為,“連珠火銑”就是現代機關槍的前身,整體設計非常巧妙,不僅解決了舊式火銑用火繩點火,容易遭受風雨潮溼影響的難題,同時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夠連續射擊的優點,使用方便,能夠提高戰鬥力,比歐洲人發明使用機關槍早200多年,威力和優越性超過當時世界強國的同類火器。

兵器專家王錦光先生也說:“這種連珠銑非但在我國算是首創,就是當時在世界上也可算是新穎的武器。”

韋鎮福在《中國軍事史.兵器》中也說:“這種類似近代機關槍的火器,在當時世界上尚未出現。”

李少一等在《干戈春秋》上乾脆認為連珠火銑就是機槍,稱“戴梓的發明比西方人早了一個多世紀。”

平閩凱旋後,戴梓入南書房,任翰林院侍講官職。

康熙二十五年,荷蘭政府派遣使者來到中國,進貢有“蟠腸鳥槍”。戴梓仿造了10枝回贈,荷蘭使者看了,大為震驚。

據《清朝文獻通考•兵十六》記載,康熙二十六年,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向康熙炫耀比利時人發明的“沖天炮”(又稱“子母炮”),聲稱此炮唯比利時人能造。戴梓不服,花了8天時間造成中國式“沖天炮”。

試炮當日,康熙率眾臣親臨現場觀看試射。

現代機關槍的前身,出自這個清朝人之手,可連射28彈,威力驚人

中國式“沖天炮”炮身長二尺一寸(約 0.672米),重約300斤(約180千克),便於攜帶。鑄造炮彈外形如瓜狀,每枚重20~30斤,內裝“子彈”,此炮發射時,“子在母腹,母送子出,從天而降,片片碎裂,銳不可當”。

康熙看得眉開眼笑,為炮賜名“威遠大將軍”,並下令把戴梓的姓名鐫刻在炮身上以示紀念。

“沖天炮”的成功研製給戴梓帶來了巨大聲譽,卻也給戴梓埋下了禍根。

在康熙面前大失臉面的南懷仁對戴梓心懷憤恨,他找了個機會,誣陷戴梓“私通東洋(即日本)”。

康熙不由分說,流放戴梓到了盛京(今瀋陽)。

現代機關槍的前身,出自這個清朝人之手,可連射28彈,威力驚人

在盛京,戴梓過得非常悲慘,“常冬夜擁敗絮臥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飢”,艱難而屈辱地生活了三十多年,77歲時,雖被赦免,不久後便因貧病交加,溘然辭世。

戴梓的死是中國武器史的一大損失。如果康熙給予戴梓足夠的重視,而不是將他作為一個專門向外國人炫耀的弄臣看待,充分發展中國武器,中國武器發展重新領先世界並非不可能。

可是,康熙包括後來的眾多清朝統治者頭腦裡固守著“騎射乃滿洲根本”的思想,一直以刀、矛、弓、箭這類冷兵器為主,終使中國武器史大大落後於西方世界,從而造就了悲慘而屈辱 的近代發展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