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牟氏莊園產業遍佈棲霞,為何在桃村的田地特別少?

清朝 農業 交通 膠東故事會 2017-05-04

提起煙臺棲霞的牟氏莊園,幾乎無人不知。以“耕讀”傳家的牟氏家族,將“耕”字發揮到極致,成為清代北方著名的大地主,資料記載,興盛時的牟氏莊園,擁有土地6萬畝,山嵐12萬畝,房屋5500間,佃戶村153個,糧倉23個,用民間的話來說就是“大半個棲霞都是牟家的”,以至於那個“解手”的笑話流傳至今。

煙臺牟氏莊園產業遍佈棲霞,為何在桃村的田地特別少?

如今來到牟氏莊園參觀的話,一進正門之後,有一個陳列室,在陳列室的西側,是一個沙盤模型,展示著當年牟氏莊園的產業分佈。乍得一看,確實震撼牟家之大;但在感慨之餘,仔細觀察又有不同的發現:棲霞沙盤地圖上,牟氏莊園的佃戶村和糧倉密密麻麻的分佈在東北(臧家莊)、西北(寺口、西城)、西南(楊礎、蛇窩泊)三個方向,唯獨在東南方向是一個空白,即現在的桃村鎮的方位。

煙臺牟氏莊園產業遍佈棲霞,為何在桃村的田地特別少?

(隔著玻璃,圖片不算清楚,但大體方位還比較明顯)

實際上,不僅僅是桃村,從具體鄉鎮來看,亭口、廟口、大莊頭、鐵口等地,也均沒有牟氏莊園產業標識,顯然,牟氏家族在這裡的存在感不高。

按說,桃村位於棲霞、福山、牟平、海陽等數縣交界處,屬於物流集散地,古代就以集市聞名,現在也是棲霞的交通重地;並且桃村在地形上被歸納為小盆地,鎮駐地附近相對比較平坦,適合古代的農業種植,為何牟氏莊園“忽略”了這個地方呢?

探究這個原因,與其說是“忽略”,不如說是“力不能及”,在其中,地形交通是一大限制因素。

眾所周知,牟氏莊園以棲霞縣城(古鎮都)為中心,臧家莊和(楊礎)蛇窩泊為兩翼,整體田產都在這條線上佈局,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交通原因。牟氏家園以糧食經營為主業,每年收穫的糧食要從佃戶村收集上來,因此如果交通不便,則就會增加成本,得不償失。當時從臧家莊到棲霞再到楊礎,明清以來就有驛道,行走比較方便。

而當時從桃村到棲霞縣城,路途就比較偏遠。很多老司機對當年的十八盤公路記憶猶新,要知道,這條蜿蜒曲折的公路,修建於1950年代,在此之前,桃村到棲霞更不方便,要翻過大大小小的山頭,人可以步行,糧車就很難通過。

有鑑於此,牟氏莊園的田產在東南方向止於牙山腳下,即唐家泊鎮相當於一個分界線,唐家泊境內還有不少牟氏莊園的田產,過了唐家泊就除了莊園的地盤。

煙臺牟氏莊園產業遍佈棲霞,為何在桃村的田地特別少?

(牟氏莊園譜系圖)

牟氏莊園的這種田產分佈,也給後世的棲霞兩支不同的牟氏分佈帶來了影響。棲霞境內的牟氏分為同姓不同宗的兩支,分別是名宦公牟氏(牟氏莊園)和鐵口牟氏。相對而言,前者的人口規模更大一些,主要分佈在棲霞縣城、蛇窩泊等地;後者主要分佈在桃村鎮的鐵口;兩者的分界線也正好在唐家泊,唐家泊境內的牟氏,如東三叫村等,都屬於名宦公牟氏的分支;而過了唐家泊,在桃村地界內,則大多是鐵口牟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