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子送錯對象而升官發財的“一品肉”?這不是真實的慈禧吳棠故事

清朝 慈禧 中國歷史 中國近代史 談古論金 2017-03-29

清江浦於1415年開埠,在明清時期是京杭大運河沿線享有盛譽的、繁榮的交通樞紐、漕糧儲地和商業城市,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

銀子送錯對象而升官發財的“一品肉”?這不是真實的慈禧吳棠故事

(清江浦是“中國運河之都”江蘇省淮安市主城區清河、清浦兩區的古稱)

清江浦一帶流傳許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吳棠無心插柳,慈禧知恩圖報的故事算是其中比較知名的一個。

銀子送錯對象而升官發財的“一品肉”?這不是真實的慈禧吳棠故事

《清江浦、吳棠與慈禧太后的故事》,《江蘇地方誌》2013第5期)

清河(談古論金按非河北清河)縣令吳棠誤送銀兩給慈禧太后的故事,就發生在清江大閘口南岸下游泊船的地方。 慈禧太后乳名蘭兒,她的父親名叫惠徵,曾為安徽侯補道員,因時運不濟,好幾年未得補缺,經濟緊張、生活艱苦。吳棠與惠徵友好,常常解囊相助。蘭兒十歲之時,便受吳棠極口稱讚,還給過二兩白銀作為見面禮,此後蘭兒常在吳寓往來。吳棠夫婦關懷體恤,常予贈品。清咸豐元年初,吳棠調任清河縣令,住到了清江浦的縣衙裡。惠徵卻未得升遷,憂勞成疾,無錢醫病,病歿安徽。惠太太帶著二女一子,束手無策。因弟妹皆小,蘭兒哀求於旗人官員,方湊集好幾兩銀子,買棺殮父,僱舟扶柩回籍。途徑清江浦,蘭兒與母相商,擠出些許銀兩,令船工上岸購物。再說吳棠出任清河,並沒有聽到惠徵的死訊。恰巧有一位安徽副將,死在任上,喪船經過清江浦,吳棠得到消息,急忙派人前來送禮贈銀。因為這位副將與吳棠為莫逆之交,吳棠本來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全靠此人幫忙,才陸續得到好差使。調任清河,也是此人暗中出力。差人來到清江浦泊船處,朗聲尋找安徽喪船,蘭兒猛然記起吳棠,出面應答,差人誤認此船,入船行禮,奉上白銀三百兩,惠太太轉悲為喜,蘭兒回書寫一個“謝”字,落款“孤子桂祥泣血稽首”,交給來人帶回。惠太太前因缺錢,購物甚少,此時獲銀,又遣船家續購,正要開船,差人趕來叫停,說是送錯了銀兩,蘭兒又寫一條,令船工和差人一起前去說明情況。原來先前謝書中“桂祥”二字,乃是蘭兒幼弟之名,吳棠沒有記住。見差人送錯銀兩,勃然大怒,責令差人追回贈銀,幸虧幕友策劃,才令差人再來搞清情況。吳棠得知真情,也覺應予饋贈,雖然多費了銀子,索性將錯就錯,來到泊船處,登船弔喪,又取出一些銀兩,給桂祥作零花錢。惠太太與蘭兒千恩萬謝,送至岸上。 蘭兒有了此銀,不僅不用擔憂父親的喪葬之資,而且也免除了好多旅途困頓之苦。蘭兒對弟妹說:“他日我們三人當中,如有一人得志,決不能忘記吳公的大恩大德。”

這個故事還有下文,也就是在這次蘭兒扶靈回到北京城後,她即被選秀女入宮,得幸之後被咸豐帝封為貴人、懿嬪,咸豐六年因生皇子(後來的同治皇帝)被封為懿妃,次年晉為懿貴妃。當時咸豐帝耽於享樂再加上身體有病,不理朝政,於是很多奏章都由懿貴妃幫助批閱。咸豐皇帝駕崩之時,同治皇帝年僅6歲,母以子貴懿貴妃被尊為聖母皇太后(西太后),辛酉政變之後,西太后與東太后兩宮垂簾聽政,秉政的恭親王和軍機大臣識趣,暗中配合西太后不斷給予吳棠升遷的厚報。

這個故事膾炙人口,在高陽先生的系列清宮小說中,更是妙筆生花,寫得跌宕有致,慈禧的知恩圖報和以私廢公、恭親王的揣摩逢迎和暗中設限,吳棠的無心插柳和傻人傻福,都被描摹生動形象,惟妙惟肖。

銀子送錯對象而升官發財的“一品肉”?這不是真實的慈禧吳棠故事

(高陽先生歷史小說《慈禧前傳》書影)

吳棠之後歷任封疆大吏16年,官至四川總督,在整個同治朝,一直與兩江總督曾國藩、直隸總督李鴻章、陝甘總督左宗棠等中興名臣齊名。但與曾左李不同的是,許多人都認為吳棠才具平庸,只是因為陰差陽錯誤送銀子給慈禧太后,無心插柳,得到慈禧出於私心的報恩,才一路官符如火,被超擢為四川總督的。

這其實完全是以訛傳訛的謠言。

銀子送錯對象而升官發財的“一品肉”?這不是真實的慈禧吳棠故事

(筆者家藏《崇陵傳信錄》,宣統三年1911,惲毓鼎將在清宮之見聞,纂成此書)

這個故事首見於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

孝欽後為葉赫那拉氏。……孝欽父任湖南副將,卒於官。姊妹歸喪,貧甚,幾不能辦裝。舟過清江浦,時吳勤惠公棠宰清江。適有故人官副將者,喪舟亦艤河畔。勤惠致賻三百兩(或傳兩千兩,非也),將命者誤送孝欽舟。覆命,勤惠怒,欲返璧,一幕客日:“聞舟中為滿洲閨秀,入京選秀女,安知非貴人,姑結好焉,於公或有利。”勤惠從之,且登舟行吊。孝欽感之甚,以名刺置奩具中,語妹日:“吾姊妹他日倘得志,無忘此令也。”既而孝欽得入宮,被寵幸;誕穆宗,妹亦為醇賢親王福晉,誕德宗。孝欽垂簾日,勤惠己任知府,累擢至方面,不數年督四川。勤惠實無他才能,言官屢劾之,皆不聽。薨於位,易名曰惠,猶志前事也。……

其實,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內務府《奏銷檔》(咸豐二年一至三月)記載慈禧入宮的內務府奏摺明確“蘭貴人”即後來的慈禧太后於咸豐元年參加選秀女,二月二十一日被選中入。而在之前的二月初六日,咸豐帝降旨,將其父惠徵由山西歸綏道調任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惠徵家雙喜臨門,五月初九日張羅完將少女慈禧送入宮中之後,惠徵才攜同家眷趕往江南,七月到蕪湖正式接印上任。此時慈禧已然入宮,根本就沒有隨同父親和家人南下,當然也就絕對不可能有扶父親靈柩北上途經清江浦的事情。

而慈禧父親惠徵準確的病故時間是咸豐三年六月初三日(1853年7月8日),此時慈禧已進宮一年多時間,按照清宮儀制,根本不可能出宮奔喪;而此時惠徵雖然因為抵禦太平軍不力被開缺聽候查辦,鬱鬱而終,但是宦囊甚豐,據記載有3000多兩銀子,所謂雪中送炭(哪怕慈禧不在現場)救了惠徵一家的事也沒有發生的基礎和邏輯。

辛酉政變之後,慈安慈禧兩太后垂簾聽政,這時的吳棠已經是淮徐道兼理徐州知府,幫辦江北團練,賞加按察使銜,從三品

就在垂簾聽政這一月,吳棠奉旨補授江寧布政使,署漕運總督,督辦江北糧臺,江北鎮道以下各官弁均暫歸節制。

從清朝當時的官員遷轉制度來看,吳棠接任順理成章,不存在超擢嫌疑;即使考慮潛規則,其中主要的因素也是吳棠和袁甲三(袁世凱的叔祖父)算是同一系統的人,在平捻軍特別是籌措軍費保障後勤方面能夠配合默契。

那麼惲毓鼎為何要編造或者散佈這個謠言呢?

有人認為:

惲毓鼎是光緒朝侍讀學士,19年一直都是這個五品職位,為此,他一直忿忿不平。為了發洩他擔任19年光緒帝老師而未被慈禧太后提拔重用之怨氣,就編造了慈禧微時,扶父親靈柩回京,途經清河,陷入困境,得吳棠錯送奠儀300兩銀子救助的故事。既醜化了慈禧,更貶低了吳棠形象……《清史上鮮為人知的皖籍“封疆大吏”》,《合肥晚報》

這未免過於誅心或者小覷了惲毓鼎,從惲毓鼎留下的文字看,他同情自嘆“朕並不如漢獻帝也”的光緒帝,鄙夷慶親王等人,甚至對身為攝政王的小醇親王也不以為然,他連疑似慈禧毒殺慈安的傳聞都寫進書中,對慈禧可以說頗不以為然的,就這個八卦故事造謠或傳謠,或許也就不奇怪了。

銀子送錯對象而升官發財的“一品肉”?這不是真實的慈禧吳棠故事

(惲毓鼎書法作品)

老佛爺天下之惡皆歸焉說到底也算求仁得仁,不過吳棠有點躺槍的冤枉。

是的,吳棠的才具和曾左李等中興名臣比當然有所不如,但是在晚清疆臣中絕對可以算是一等人物,特別是他在後勤政務上的勳勞和表現出的水平,因為不如一線作戰那麼顯眼,無疑是被大大低估了;至於根據他在四川總督期間被人起的綽號“一品肉”將他想象成臃腫弱智的官僚,則和本文提到的“無心插柳”傳聞一樣,都已經帶有詆譭的色彩了。

銀子送錯對象而升官發財的“一品肉”?這不是真實的慈禧吳棠故事

(吳棠故居是滁州市市級文保單位)

銀子送錯對象而升官發財的“一品肉”?這不是真實的慈禧吳棠故事

(吳棠故居在去年還被部分用做職工宿舍)

所幸,據新聞報道,吳棠故居正在整理修繕中,也希望本文能夠稍許還吳棠一個相對真實的本來面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