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胔白骨滿疆場,萬里孤臣未肯降

清朝 萬里 尼堪 歷史 劍愚 2017-06-10

“露胔白骨滿疆場,萬里孤臣未肯降,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明末江陰無名女子作

我時常想我們的民族為何如此的偉大?她歷經磨難,她多災多難,但是她又如此的堅韌,如此耀眼!我們或許從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窺其一二!我要講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也是一群不普通的人,他(她)們可以選擇普普通通的度過一生,可是他(她)們卻選了另一條路,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1644年,甲申國難,清廷強迫漢族放棄自己民族的衣冠服飾,改變文化信仰!而明末士族毫無廉恥之心,在侵略者面前紛紛跪倒,唯恐投降遲了。這個偉大的民族在面臨災難時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嗎?不不不,華夏兒女豈是一些無恥之徒能代表的,她的偉大從來不是來自於當權者,她的偉大在於那些普普通通的民眾。而正是這些普通的華夏兒女,在民族危難時又一次爆發出眩目的光芒

自宋末崖山海戰366年之後,在西元1645年閏六月初一到八月二十一日之間,整整八十一日,江陰城十七萬兒女用鮮血捍衛自己的尊嚴,捍衛自己的的文化!

此戰清軍折損三個王爺(七王薛王、十王),大將十八名,參加攻城的還有後來晉封為親王的博洛(偽端重親王)和尼堪(偽敬謹親王)、偽恭順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萬大軍攜二百多門大炮圍城,一共損失的士兵有七萬五千餘人。江陰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內死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傷七萬五千餘人,滿城所活“大小五十三人”!

露胔白骨滿疆場,萬里孤臣未肯降

咋們這裡截取幾個守城片段,讓大家感受一下當時戰局之慘烈,感受下先賢慷慨赴死之勇氣,各位若有興趣,可參見清朝著名學者韓菼編寫的《江陰城守紀》。

片段一:十一日,清兵攻北門,七王死之

外兵知城中不可動,乃伏抱攻北門,第四鋪御之,矢石如雨注,外兵不敢近。主帥怒,命上將九員先駕雲梯上城。城上長鎗刺之,死者四,而傷者五。有身中三箭者,有劈去頭顱者,有墮下成虀粉者,有火箭燒死者。主帥益怒,奮身獨上,勢甚猛。有霸王劉耐者,以短鎗拒之。彼以口齧鎗,拔刀欲砍;一人挺鎗中其喉,遂僕。城下外兵散走,皆失聲大哭曰:此七王也。

二都督大怒曰:我得北京、得鎮江、得南京,未嘗懼怯,未嘗費力;不要說江陰拳大的地方,就如此費力。遂傳令十營內選猛將幾員、步軍三萬,札雲梯十張,來日分十處上城,如有退者立斬。

十二日,大清兵仍攻北門,二都督死之。

十四日,江陰詐降,薛王死之

片段二:十七日,江陰兵劫營。

良佐移營十方菴。是夜,應元擇勇士千人,出南門劫營,或執板斧、或執短刀、或用扁擔,突入敵營,傷千餘人。及他營來救,內兵已入城矣。

松江解到大抱百位,收民家食鍋鑄為鐵彈,重十三斤,納大炮以攻。

片段三:二十一日,江陰城陷

閻應元坐東城敵樓,索筆題門曰: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題訖,引千人上馬格鬥,殺無算。奪門西走,不得出;勒馬巷戰者八,背被箭者三。顧謂從者曰:為我謝百姓,吾報國事畢矣。自拔短刀,刺胸血出,即投前湖中。

陳明遇令閉衙舉火,焚死男女大小共四十三人,自持刀至兵備道前下騎搏戰,身負重創,握刀僵立倚壁上,不僕。

訓導馮厚敦,公服縊於明倫堂,妻與姊投井死。中書戚勳、諸生許用,合門焚死。

片段四:八月二十二日,屠城

次日,猶巷戰不已,清兵用火攻敗之。四民駢首就死,鹹以先死為幸,無一人順從者。下令從東門出者不禁,又下令十三歲以下童子不殺,男女老少赴水、蹈火、自刎、投繯者不能悉記。內外城河、泮河、孫郎中池、玉帶河、湧塔菴河、裡教場河處處填滿,疊屍數重,投四眼井者二百餘人。

片段五:止殺

滿城殺盡,然後封刀。午後,出榜安民。城中所存無幾,躲在寺觀塔上隱僻處及僧印白等,共計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露胔白骨滿疆場,萬里孤臣未肯降

讀此,淚流滿面,往往不能自已。兩個民族,兩種文明之間的交戰,往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往往都是以消滅對方肉體或文化為主要目的,而吾等何其幸哉,有如此先烈用生命捍衛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讓侵略者明白什麼叫做“不可征服”,讓我們的文明可以延續至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