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名譽掃地背後藏著什麼?奕訢假壞,慈禧很毒

同治九年(1870年)夏,天津大熱大旱,人心騷動異常,一個謠言,一個憤怒的出口就能將整座城市點燃。

結果就來了這麼一個可怕的謠言。

因為大旱帶來的大疫,洋人育嬰堂在這年夏天因疫病死掉了三四十名收養來的孤兒,大概是埋的比較草率,這些夭折的孤兒不久就被野狗從墳中叼了出來。

有人在墳場看到了這些被掏吃一空的夭折孤兒,加之這年春天城中又屢有幼兒失蹤的事,於是一個可怕而荒謬的謠言迅猛地傳播開來——洋人開辦育嬰堂是幌子,實際上他們為的是取幼兒的心肝、眼珠做藥引子。

當時的百姓原本就痛恨這些橫行在“天朝”的洋鬼子,所以謠言一起,他們便有了湧向洋教堂找洋人復仇的憤怒和衝動。恰在這時,一個叫武蘭珍的雞鳴狗盜之徒在拐騙幼兒時被抓了個現行,為了活命,他順勢便將手裡的迷藥栽贓到了望海樓洋教堂身上。

就這樣,謠言在謊言的作證下成了“真相”。

處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名譽掃地背後藏著什麼?奕訢假壞,慈禧很毒

很快,望海樓洋教堂被憤怒的人群包圍了,這裡有血性的漢子,也有唯恐天下不亂的地痞混子。

憤怒的人群要求押武蘭珍來與望海樓教堂對質,天津知縣照辦了。當發現武蘭珍所言為誣陷造謠後,老百姓的憤怒雖還在,但出口其實已經堵住了。

誰知,囂張跋扈的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卻並不買賬,在這位即將慘死的洋鬼子看來,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應該派兵鎮壓才對。為此,他找到了崇厚,要求對方即可派兵鎮壓。

崇厚不從,豐大業竟用開槍恐嚇的方式表達了他的不滿。

說來這洋鬼子也該死。從崇厚官邸回來的路上,這洋鬼子剛好又遇到了天津知縣劉傑。可能是一貫趾高氣揚慣了,見到劉傑後,這洋鬼子是又訓又罵又辱,劉傑只反駁了一句,這洋鬼子居然拔槍就打,若不是他的侄子搶上前去擋了這一槍,劉傑可能當場就掛掉了。

這一幕被周圍的百姓看見了,一句“洋鬼子開槍殺人了!”天津城的憤怒隨即被徹底點燃了。

一場針對洋鬼子的仇殺下來,除了豐大業和他的隨行祕書西蒙被砸成了肉醬,另有十名修女、兩名神父、兩名法國領事館人員、兩名法國僑民、三名俄國僑民以及三十名中國信徒死於非命。

此外就是望海樓教堂、仁慈堂、法國領事館以及英美兩國的四座教堂等建築統統被焚燬了。

這就是同治九年的天津教案。必須承認,在這場針對洋鬼子的仇殺中,有民間的憤怒,也有地痞混子的罪惡。那三名俄國僑民就是死於地痞混子的罪惡,他們只是遊客,跟教堂全無關係,被殺只因為三名地痞混子想趁亂殺人越貨。

處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名譽掃地背後藏著什麼?奕訢假壞,慈禧很毒

消息傳到京城,清廷震驚萬分。

就在清廷思量對策時,法國公使當面警告總理各國事務的恭親王奕訢,法蘭西帝國的艦隊正在待發,隨時準備越過重洋,進抵天津。

事態很嚴重,該怎麼辦呢?

主戰派叫囂,應趁機把天朝的洋人趕盡殺絕;主和派認為,此事必須委曲求全,盡力化干戈為玉帛。

但慈禧與恭親王想的更多,更深。

以下這一幕,也算是晚清歷史中很耐人尋味的。

當奕訢把洋人的態度稟報給慈禧時,慈禧沉思了很長一段時間,然後才說,此事得派壓得住檯面又顧全大局的重臣前往處理,洋人要寬,輿情要顧。

聽到這話,奕訢說,太后聖明。

這時,慈禧問,你看派誰去為好?

奕訢答,曾國藩適宜。

慈禧點了點頭,以示不謀而合。

後世解讀這“君臣”二人的不謀而合,有一種看法,慈禧謀的是帝王術,奕訢謀的是一片苦心。

處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名譽掃地背後藏著什麼?奕訢假壞,慈禧很毒

要把這其中的意味聊透,最好還是從曾國藩接到上諭的反應說起。

接到辦理天津教案的上諭時,曾國藩剛從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兩江地盤調來直隸不久。此時的曾國藩五十九歲,肝病嚴重,右眼基本失明。雖然身體已經朽壞了,但他剿滅太平天國的威望盛名還在,他一手打造的湘系勢力在江南實際上也還存在。

地盤在兩江,勢力在兩江,人卻在直隸,這是慈禧治下的一種平衡。但很顯然,這種平衡並不能讓慈禧徹底放心,雖然曾國藩振臂一呼,北上自立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了,但他的統帥之實還在。

統帥之實在,湘系勢力就在;湘系勢力在,兩江地盤鐵板一塊的事實就在。

怎麼才能打破兩江鐵板一塊的事實呢?

要麼是曾國藩死了,要麼是曾國藩的威望盛名不存在了。

所以,曾國藩裁軍後面臨的挑戰遠遠沒有結束,而他接到的這封上諭就是他逃不過乃至贏不了的挑戰。

慈禧在上諭中要求曾國藩,辦理天津教案要“持平辦理”,要“順輿情而維大局”。簡單說就是讓洋人滿意的同時還不能失了民心。

讓洋人滿意必失民心,不失民心必得罪洋人,天底下最燙手的山芋莫過於此!

接過這極燙手的山芋將意味著什麼?曾國藩甚至認為此次津門之行自己很有可能會身敗名裂而死,所以在臨行前,他備下了棺木,並給兒子留下了遺囑。曾國藩在遺囑中說,“外國性情凶悍,津民習氣浮囂,俱難和葉,將來構怨興兵,恐致激成大變。”

完了,曾國藩又說“餘此行反覆籌思,殊無良策。”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發出疑問,難道曾國藩不能推了這“跳火坑”的差事嗎?在當時,曾國藩若以重病為由,的確可以推掉。但國家危難,事又發生在直隸轄區,他這個直隸總督若執意推掉,不僅有損他一世威名,更無法向世人交代。

所以說,這火坑既是天意,也是慈禧借天意的算計,曾國藩想繞過去根本不可能,他能做的唯有盡力而為,儘量避免引火燒身。

下面咱們就來看看曾國藩是怎麼盡力而為的?

處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名譽掃地背後藏著什麼?奕訢假壞,慈禧很毒

一到天津,基於對教案概況的瞭解,曾國藩第一時間張貼了一篇《諭天津市民示》。通過這篇告示,曾國藩告誡天津士民,好義剛強之氣要引入正道,對教堂傳聞要查訪確實,不能以憤報憤,以亂招亂。

除了這一貫的“打脫牙和血吞”的正道君子忍辱精神,曾國藩還苦口婆心地奉勸天津士民,與洋人十載講和,得來不易,萬不能一朝激變,荼毒百姓。

但在群情激憤下,這樣的君子正道,這樣的忍辱和戎,天津士民似乎並不怎麼買賬,相反覺得他這是在指責士民,獻媚洋人。

換是左宗棠的話,恐怕不會這麼軟;換是李鴻章的話,恐怕不會這麼正。

但這就是曾國藩。

隨著調查的深入,曾國藩逐步瞭解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與此同時,法國公使所提的四點要求也擺到了他的面前——第一、原樣修復望海樓教堂;第二、禮葬領事豐大業;第三、所有凶手立即正法,天津道員、知府、知縣三禍首必須在十日內斬殺以表誠意;第四、賠償經濟損失五十萬兩白銀。

在忍辱和戎的主張下,是非曲直曾國藩可以不去深究,修教堂、辦葬禮、賠銀子亦可以勉強同意,但斬殺三名朝廷要員,這一條曾國藩無論如何無法同意,也不能同意。

權衡之後,曾國藩給出了裡外兼顧的最終態度——

對法國人,另三條好商量,殺人一條,就地正法的凶手可以認定為二十名,三名朝廷要員只能問責發配軍臺效力。

對國內輿情,天津士民的積憤要安撫,是非曲直的公道話要講,三名發配軍臺的朝廷要員權當為國忍辱負重,要發撫慰銀兩,事態平息後要重新啟用。

客觀地講,從顧全大局的角度看,曾國藩的這番處理也算是無可挑剔了。

處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名譽掃地背後藏著什麼?奕訢假壞,慈禧很毒

當時的法國因為普法戰爭迫在眉睫,無力東顧下,他們其實已打定了見好就收的算盤。遺憾的是,曾國藩對此卻並不知情,這就給後來接手的李鴻章留下了大蛋糕。

而清廷的態度呢,如果說一開始慈禧是借天意算計為難曾國藩的話,那當曾國藩將整個事件的調查處理報告遞上來的時候,慈禧的險惡用心就顯露無疑了。

她幹了什麼呢?

慈禧以朝廷的名義將曾國藩的調查處理報告公佈與眾了,而且是用斷章取義的方式。關於此事的來龍去脈、是非曲直,關於曾國藩為天津士民辯解的內容統統被刪除了,公佈出來的盡是與法國人和戎的內容。

天下士民看到如此“媚外”的東西,豈能不憤怒!豈能不罵曾國藩為“賣國賊”!

曾國藩這一世威名毀得可以說是有口難辯,鬱悶之極!

縱觀整個事件,慈禧的真正用意其實正在這裡,她最終要的就是借這事讓曾國藩徹底汙掉,從此再無號令的威名。

讓這一用意更鮮明的還有其後。當曾國藩被徹底汙掉後,慈禧隨即調來了“善耍痞子腔”的李鴻章來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處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名譽掃地背後藏著什麼?奕訢假壞,慈禧很毒

風水輪流轉,剿太平天國時,運氣在曾國藩那裡,到了這曾下李上的時候,好運氣就盡在李鴻章那裡了。耍一些痞子腔調,玩一些圓滑手段,搞一出用其他死囚替死的偷樑換柱,再抓住法國人無力東顧的正當時軟磨硬泡,將處死的人數由二十人降到十六人——等這些做完,李鴻章儼然成了國之棟樑,民之英雄。

其實不過是汙水都潑到了曾國藩身上,李鴻章再來,不退則榮!

搞汙搞臭一個人不算狠,同時樹起一個光輝人物壓著才算高明!

再說恭親王奕訢,之所以說恭親王在此事中謀的是一片苦心,有人認為這其中的手腳是他做的,不為險惡,只為曾國藩能沾汙自保。

看透這一切,再來讀曾國藩身敗名裂時,世人送他的那副對子,味道就濃了——

殺賊功高,百戰餘生真福將,

和戎罪大,早死三年是完人。

剿滅洪秀全後,曾國藩與慈禧博弈!驚天刺馬案是驚心動魄關鍵一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