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0月17日:一生大起大落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清朝 溥儀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歷史 回溯過去的歷史 2018-12-05

1967年10月17日凌晨,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 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皇帝。
  • 溥儀生於1906年,是光緒皇帝之侄,醇親王載灃之子。
歷史上的10月17日:一生大起大落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11歲的溥儀

  • 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在相隔一天的時間內先後死去。不滿3歲的溥儀繼承帝位,次年改年號為“宣統”,由其父載灃攝政。
歷史上的10月17日:一生大起大落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1908年的滿清皇帝溥儀(右)

  •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紛紛響應,革命巨浪席捲全國。
  • 1912年2月12日,清廷被迫宣佈溥儀退位,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被推翻了,從此結束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
  • 辛亥革命後,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篡奪了中華民國政權。按袁世凱擬定的對清皇室的《優待條例》,溥儀退位后皇帝“尊號仍存不變”,“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並“暫居宮禁”,因而溥儀退位後,故宮內除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劃歸民國外,其餘地方仍歸清皇室所有。
歷史上的10月17日:一生大起大落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暫居宮禁

  • 溥儀退位後念念不忘復辟,1917年7月1日,他在張勳等人的擁戴下,宣佈復辟。在全國人民的一片討伐聲中,復辟失敗,7月12日溥儀不得不再次宣佈退位。
  • 1924年,接受革命影響的直系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佔領北京。11月5日採取斷然措施,廢除溥儀的皇帝稱號,限令“即日移出宮禁”。第二年,溥儀潛入天津,繼續從事復辟活動。
歷史上的10月17日:一生大起大落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1924年,溥儀在天津張園和他的弟妹們

  •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溥儀在日本侵略者的祕密護持下去東北,次年3月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導演下,當上偽滿洲國的所謂執政,1934年3月又改稱皇帝,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卵翼下的傀儡。
歷史上的10月17日:一生大起大落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執政”

  • 1945年日本投降,他在逃往日本途中於8月17日被蘇軍俘獲,1950年8月被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 1959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根據特赦令將他釋放。隨著溥儀的立場和人生態度的變化,他由皇帝被改造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得到了黨和人民的信任。
歷史上的10月17日:一生大起大落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1959年,溥儀、溥傑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

  • 1964年,他擔任了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專員,著有《我的前半生》。
  •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由於不斷的改朝換代,出現了許多末代皇帝。那些末代皇帝不是被殺就是自殺,都沒落個好下場。唯有溥儀例外,以公民的身份幸福地度過了晚年的美好時光。
歷史上的10月17日:一生大起大落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逝世

溥儀的委員證

  •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他和李淑賢女士在1962年4月30日結婚,建立了新的美滿家庭。一位外賓曾經問他:“你不以為過去當過皇帝而有自豪感嗎?”他答道:“皇帝,這是我認為最可恥的稱號,自豪的是我今天成了一名中國公民。”
  •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