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這劃了條線,把疆域一分為二,導致丟失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清朝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咸豐 擦眼看歷史 2017-06-22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兩次人為將地界隔離區分,第一次就是築長城,阻擋了遊牧民族南下侵襲中原,聞名天下。第二次,就鮮為人知了,這是清初滿清的統治者為了保住自己的龍興之地而下令修建的柳條邊。清朝在這劃了條線,把疆域一分為二,導致丟失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滿清自入關後,留在關外的人口不足四十萬,而其時關外的地方除了現在的東三省外,還包括被沙俄侵佔的外興安嶺以南地區,為了保住自己的發祥地不被關內漢人侵佔,自順治皇帝始,修建了自鳳城到山海關的老邊;康熙年又修建了自開原到松花江的新邊。清朝在這劃了條線,把疆域一分為二,導致丟失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所謂的柳條邊是指以土築起的長、寬、高、各三尺的土堆,其上栽種柳條,在用繩子將柳條連接起來,以達到圈地的目的。在全長1000多公里柳條邊上共設邊門20座,派兵把手,所有出入的人必須持“印票”方可通過,且出入邊門的車馬是要收稅的,出200文,進400文。清朝在這劃了條線,把疆域一分為二,導致丟失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對於普通漢人百姓來說,柳條邊決不允許隨意穿越,否則要受到嚴厲的懲罰,被允許進入關外的漢人大都是“給披甲人為奴”的被流放之人。滿人規定:“將本人印票賣他人者,買賣之人各枷兩月,鞭100”。清朝在這劃了條線,把疆域一分為二,導致丟失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直到咸豐時期,在邊患及關內災情嚴重,群情洶湧的情況之下,柳條邊才逐漸失去了原來的功效。可是由於柳條邊的存在,導致東北地區人口稀少,沙俄趁機侵吞了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確實永遠的失去了。清朝在這劃了條線,把疆域一分為二,導致丟失100萬平方公里土地

柳條邊的修建折射出了清朝統治者的狹隘,缺乏海納百川的胸懷。現如今的柳條邊留下的只是一些遺蹟,而萬里長城依然矗立在群山之中,這或許也是由他們原先修建的目的所決定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