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生活在蘇州”之,帶你探索蘇州的古城老街,沾染儒雅氣質!

清朝 建築 潘祖蔭 洪鈞 微悉尼 微悉尼 2017-09-26

跟隨上期內容暢遊了蘇州的著名園林後,“假裝生活在蘇州”系列將在本期帶你進入一座城的古老記憶。

如果說園林是蘇州的掌上明珠,古塔寺廟是蘇州的鎮地之寶,那麼老街古宅便是這座古城的歷史記憶。

曾經在漫長的日子裡,細而暢通、窄而不堵的老街是蘇州的窗景,

人們伸手可觸摸,跨出腳步可踩踏,能呼吸到它散發出來的氣息。

說到蘇州的老街,平江路算是一個代表。

“假裝生活在蘇州”之,帶你探索蘇州的古城老街,沾染儒雅氣質!

平江路位於拙政園以南,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全長1,606米,是一條傍河的小路。

平江路上有許多名勝古蹟、名人故宅、園林寺觀和千百年的古橋牌坊,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景點就是耦園。

耦園是蘇州眾多私家園林中的一個另類,它是散淡的,不夠用心,亦不夠精緻。

人們去耦園因為它是一處愜意的喝茶聊天的地方,或者是一個溫婉的情緒著落點,

也因去耦園的路,不用途經一些旅遊品商店,也不會有烏糟糟、吵吵鬧鬧的停車場,

沿著河,踩著老街的石塊,慢慢地走,走到該拐彎的地方,

拐彎,仍然有河,再沿著河,慢慢地走,就走到了耦園。

有評價稱,其實就這樣走,到不到耦園已經不重要了。

值得一提的是,平江路整個街區現在被稱作歷史街區,

這應該歸功於這個城市的建設者,在建設現代化時,沒有忘記保護應該保護的歷史。

就整個古城而言,這種全範圍的保護少了一些,但是別小看了這小小的街區,

它是一條能夠印證人們關於古城記憶的老街,它所散發出來的歷史氣息,

使得這個已經是非常欣欣向榮的城市仍然給人以悠久古樸的印象。

“假裝生活在蘇州”之,帶你探索蘇州的古城老街,沾染儒雅氣質!

事實上,平江路之所以能夠成為蘇州城裡基本保存著原樣的老街區,

在於街區的基本格局沒有被打亂,在於許多“刻意”保存下來的古蹟,

也是在於它的延續不斷的、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之中斷的日常生活。

“假裝生活在蘇州”之,帶你探索蘇州的古城老街,沾染儒雅氣質!

不過,比起平江路,更加復古的山塘街市井氣息更濃厚。

山塘街一頭連接蘇州的繁華商業區閶門,一頭連著花農聚集的虎丘鎮和名勝虎丘山,

所以,自唐代以來它便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處。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也把閶門、山塘一帶稱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山塘街是典型的蘇州街巷代表,橋多、河道多,這裡的房屋多為前門沿街,後門臨河。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七裡山塘更獨有韻味,遊船畫舫款款而過,在倒映著彩燈的河面上蕩起了漣漪。

古戲樓從七點左右便開始有崑曲表演,小小的舞臺演繹著江南古時的傳說與故事,

在傳統的調調中,思緒似乎回到了古代……

“假裝生活在蘇州”之,帶你探索蘇州的古城老街,沾染儒雅氣質!

不過有人說,山塘街跟許多古鎮的商業街越來越像了,當旅行團都開始知曉並佔領了這個地方,

這裡似乎就失去了該有的生活氣息。

其實並不然,除了主街,人們可以往小巷子裡走走,那裡還生活著許多當地人,

一如既往地過著悠閒愜意的生活。

在山塘街的西段,更是保留了原有的面貌,小孩兒在巷子裡嬉鬧,婦女老人在門前嘮嗑,男人早起勞作的模樣,最普通的市井生活氣息,在這兒全都能看到。

除了老街,散落在每一條小巷每一條老街的經絡中的故居老宅也是蘇州歷史文化底蘊的體現。

千百年,它們被道德文章薰陶,被名人的氣質浸透,知識的養料,

也在這裡滲足了,與此同時的千百年,

老宅又將它們吸納的這些氣息經久不衰地散發開來,瀰漫開來,讓它們佈滿在蘇州的土壤和空氣中。

這樣的生生不息,老宅故居,便成為處處燎原的發源地了,

在史冊的每一頁,人們都能看見有濃濃的文化煙火從這裡升騰起來,

在過往的每一天,人們都能感覺故人的精神氣在這裡行走。

沿著平江路懸橋巷朝西走,人們會看到一幢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建築,

它就是清同治戊辰年狀元、兵部侍郎洪鈞的故居。

整座第宅坐北朝南,佔地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蘇州古城內目前保存較完好的清末狀元故居。

“假裝生活在蘇州”之,帶你探索蘇州的古城老街,沾染儒雅氣質!

如今,洪鈞故居部分建築改建成平江名人館,

展出數十位在歷史街區出生或生活過的名人事蹟和相關物品,開設了中國科舉制度展和“金榜題名”互動區域。

小夥伴們既可以瞭解歷史,也可以寄寓美好的願望。

“假裝生活在蘇州”之,帶你探索蘇州的古城老街,沾染儒雅氣質!

同樣從科舉走出來,清朝咸豐年間的探花潘祖蔭一路官至軍機大臣,

晚年居住蘇州,潘宅仿祖父潘世恩北京御賜第宅規制而建,

將自宅改造成北方四合院的格局,正方形的庭院非常寬敞。

值得一提的是,潘祖蔭所得的兩件西周青銅器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合稱“海內三寶”,曾收藏於此宅。

民國26年(1937)日軍侵佔蘇州前夕,潘氏後人將二鼎深埋地下保護。1950年代初挖出獻給國家。

此外,官太尉15號的袁學瀾故居也算是一個好去處。

袁學瀾是清代的詩人,1852年,他買下了官太尉橋盧氏舊宅,因鄰近古剎,可見雙塔影浮,取名為雙塔影園。

50歲的袁學瀾,在這裡課業子弟,寫作詩詞,會聚朋友,過他一生中最有意義的日子,

著作了多種書籍,《姑蘇竹枝詞百首》《蘇臺攬勝百詠》《適園叢書》,

今天人們若有機會去這些書籍中徜徉,也許不難追蹤到這位“詩史”居於雙塔影園40餘年的行跡,

袁學瀾一直活到90多歲,正應了“塔之秀氣所聚,居者多壽”的古言。

“假裝生活在蘇州”之,帶你探索蘇州的古城老街,沾染儒雅氣質!

不僅僅是學者詩人,也有一些富商定居在蘇州。

位於衛道觀前西端的一座老宅,是在清乾隆、嘉慶年間被稱為富甲蘇城的“富潘”(禮耕堂)祖宅。

“假裝生活在蘇州”之,帶你探索蘇州的古城老街,沾染儒雅氣質!

乾隆四十八年,潘家耗資百萬銀兩,歷經十年,翻建衛道觀前宅地,在這宅子裡演繹了一個家族的鼎盛繁華。

而現在,當年的潘宅處,靜靜地開著一座書房。

約上三五好友來到這裡,品一壺香茗,享受安靜、隱祕、清閒的時光。

不時抬頭望望,路上人來人往,別有一番愜意在心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