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前香港版末代皇帝溥儀著《我的前半生》披露許多罕見照片

清朝 溥儀 末代皇帝 中國近代史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2017-04-29

半個世紀前香港版末代皇帝溥儀著《我的前半生》披露許多罕見照片

半個世紀前香港版末代皇帝溥儀著《我的前半生》披露許多罕見照片

半個世紀前香港版末代皇帝溥儀著《我的前半生》披露許多罕見照片

半個世紀前香港版末代皇帝溥儀著《我的前半生》披露許多罕見照片

半個世紀前香港版末代皇帝溥儀著《我的前半生》披露許多罕見照片

半個世紀前香港版末代皇帝溥儀著《我的前半生》披露許多罕見照片

半個世紀前香港版末代皇帝溥儀著《我的前半生》披露許多罕見照片

《我的前半生》

記載的是從宣統元年到民國十三年愛新覺羅·溥儀這一時期的章節,涉及清朝歷史的部分。一直是暢銷書,很多是有史料價值的第一手資料。半個世紀前香港版末代皇帝溥儀著《我的前半生》披露許多罕見照片

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冊頁上,愛新覺羅·溥儀是從“真龍天子”被改造成為普通公民的唯一例子。他有著跌宕起伏的傳奇經歷和脫胎換骨的新生。

依照封建傳位規則,當初本不該由溥儀當皇帝。1908年秋,光緒帝病危,慈禧太后便急著過繼子嗣。按理應選“溥”字輩最年長的侄兒溥偉,溥偉祖父是咸豐六弟奕欣。奕欣當初曾協助發動過北京政變,支持慈禧與慈安“垂簾聽政”。可慈禧挑中光緒帝的弟弟載灃的長子溥儀,其原因有人猜測是慈禧自認為身體還好,找個小皇帝便於她擺佈。另外,溥儀的祖母是慈禧的親妹妹,母親是慈禧親信榮祿之女。當時,溥偉守在宮外,滿以為慈禧一定會宣自己,一見溥儀被抱進去,竟氣得大罵了半晌。對此“咆哮宮門”的不赦大罪,慈禧看在他祖父的面子上才隱忍不問。11月中旬,光緒因病去世,慈禧也隨之辭世,只好由隆裕太后和載灃一同扶持溥儀登基,年號宣統。(標)

退位後的溥儀慢慢懂了事,在周圍清朝遺老包圍下被灌輸了滿腦子復辟意識。1917年7月,封建軍閥張勳率兵入京,擁立溥儀復辟,這位11歲的少年第一次嚐到了當皇帝的興奮,卻在11天后被趕下臺。此後,溥儀把復辟的希望寄託於外國,先是受英國公使館派來的師傅莊士敦鼓動準備到西洋尋找支持,因英美政府的對華政策是維持民國而未成行。後來,他與製造“滿蒙獨立”以分裂中國的日本侵略者聯手,在“九·一八事變”後去了東北,先當“執政”,1934年,第三次登基。日本人卻未兌現幫助其恢復“大清”的許諾,只讓他當“滿洲國”的“康德”皇帝,對外言論全要由關東軍擬稿,連走出宮的自由都沒有。

在偽滿深宮中呆了十幾年的溥儀,對日本人由感謝變為不滿,後來又發展為恐懼。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被蘇軍逮捕,於1950年移交中國,以叛國和協助侵略者發動戰爭罪在戰犯管理所關押了近十年。

被關押在戰犯管理所裡的日子,溥儀逐步學會繫鞋帶、自己洗衣服等生活常識,在頭腦中也掃蕩了帝王意識而樹立了公民觀念。1959年秋,溥儀獲得特赦回到北京。有些老人見面後還行跪拜大禮,馬上被他批評為思想落後。獲得一張選民證後,溥儀稱這是一生最珍貴的東西。他開始在植物園勞動。蒙哥馬利來訪時詢問他感受如何,他回答說“比起皇帝來我更願當園丁”。這位英國元帥驚訝之極,回國後把這當成奇聞宣傳。有的外國進步人士來訪後,報道說:“看到溥儀,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什麼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 總之,他由帝王變為了一位公民,晚年曾想寫《我的後半生》可惜未成。

在當代出版史上,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是生命力旺盛的作品。問世半個世紀以來,印刷21次,累計印數186.3萬餘冊,而且仍然有長盛不衰的趨勢。最早的《我的前半生》的基調即“我罪惡的前半生”,是一本具有悔罪書性質的作品。 《我的前半生》從家世寫起,一直寫到1959年溥儀參加戰犯管理所組織的社會參觀。溥儀從一個末代皇帝、戰犯到自覺悔罪成為一個新人,思想轉變過程雜亂不清,史實方面也有很多地方敘述得不準確。由於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重視,由於有關方面負責人的積極響應。

20世紀60年代初,《我的前半生》獲得了出版的機會。


溥儀著作《我的前半生》有多少版本存世

半個世紀前香港版末代皇帝溥儀著《我的前半生》披露許多罕見照片溥儀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是20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自傳體文學作品之一。該書問世近半個世紀以來,累計印數已達200多萬冊,一直暢銷不衰。據《我的前半生》一書的簡介,這本書是愛新覺羅·溥儀的自傳。“作者從自己的家庭背景寫起,回顧了他在入宮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滿清皇帝退位、民國成立、北洋軍閥混戰、出宮、客寓天津、做偽滿洲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後接受改造,成為普通公民的全部歷史。他的寫作既是個人的歷史書寫,也由於他的特殊歷史地位,全方位地再現了20世紀上半期中國社會所發生的歷史變遷。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冊頁上,他是從"真龍天子"被改造成為普通公民的唯一例子。他有著跌宕起伏的傳奇經歷和脫胎換骨的新生。因此,其作品世所矚目,暢銷不衰。”(引自《我的前半生》簡介)

有多少版本存世

如果從1951年溥儀自傳方式的悔罪書算起,到1964年《我的前半生》一書正式出版,在歷時13年的創作時間裡,《我的前半生》在經過多次易稿、反覆修改後形成了多個版本。從我收藏的《我的前半生》版本來看,最早的是《我的前半生》油印本。

從1950年溥儀從前蘇聯被押解回國,到1959年12月被特赦,9年的時間裡溥儀在一個特殊的改造環境中,勞動、學習、悔罪、交代歷史。在隸屬公安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的戰犯,都撰寫了“我罪惡的前半生”之類的交代材料。溥儀並不擅長寫作,但有他的弟弟溥傑和一些偽滿大臣幫助他總結歷史。從1957年下半年開始,溥儀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40多萬字的具有“悔過書”性質的《我的前半生》初稿。這部稿子由撫順戰犯管理所油印成冊,這就是最初的“油印本”。

看到油印本後不少人認為,此書如適當整理,將溥儀曲折複雜的思想轉變過程釐清,很有價值。1959年秋,根據油印本印製成大字號16開本上中下三冊,分贈給中央領導和史學界的專家學者。原公安部部長凌雲在《〈我的前半生〉是怎樣問世的》這篇文章中提到:“這本書得到過毛主席、周總理的欣賞。”周總理在1960年1月26日接見溥儀時談到《我的前半生》油印本:“你的東西基本上是要與舊社會宣戰,徹底暴露,這是不容易的事,末代皇帝肯這樣暴露不容易。沙皇、威廉的回憶錄都是吹自己,英國的威爾斯親王也是吹自己。歷史上還找不出這樣的例子,你創造出了一個新紀元。”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的前半生》獲得了出版機會。1960年1月,公安部群眾出版社把油印本印成灰色封面的鉛印本(俗稱“灰皮本”),並限政法系統和史學界一定範圍內部購買。

1961年5月18日,群眾出版社在一份《關於修改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的進行情況和今後意見的報告》中,對“灰皮本”的問題作了詳細的表述。鑑於稿子所存在的不足,群眾出版社在請示有關部門後,決定“另起爐灶”重新創作《我的前半生》。與溥儀磋商後,首先確定了作品的主題思想:寫出一個皇帝如何改造成為一個新人,充分反映黨的改造罪犯事業的偉大勝利;再由當時群眾出版社文藝編輯部主任李文達負責,重新收集材料,重新構思,重新撰寫成文。經過一年的努力,1962年3月《我的前半生》一稿手稿終於完成,並印刷若干樣本送有關部門和專家們審閱。溥儀在清樣上做了大量批註。群眾出版社去年12月底出版的《我的前半生(批校本)》就是以這個一稿本為底本,收錄溥儀在一稿本清樣上的批校,公開出版的。1962年6月一稿本印成樣本後,溥儀所在單位領導、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申伯純,對這部書稿評價很高,認為“基本上是成功的”,“教育意義很大,政治影響也很大”,“將來出版必然要轟動,甚至還要從香港流進臺灣去”。申伯純還對書稿的具體內容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見。在一稿本的基礎上,1962年11月27日,申伯純和當時李文達與溥儀三易其稿,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會的另一副主任楊東蓴,組織了一次由著名專家學者參加的對二稿的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翦伯贊、侯外廬、黎澍、劉大年、李侃、邵循正、甕獨健、何幹之、楊東蓴、申伯純等,對二稿本的內容、文字、寫法發表了中肯的修改意見。老舍、郭沫若、茅盾也對二稿本從文字和寫法上提出意見。1962年12月至1963年2月之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遼寧政協文史辦公室、撫順戰犯管理所等單位對二稿本的修改意見,相繼以信函或電話等方式到達群眾出版社。1963年3月,張治中致函申伯純,充分肯定了二稿本的成績,同時從取材、表述、結構、校訂四個方面,指出了二稿本的不足之處。在綜合各方面的意見,由李文達執筆,對書稿進行相應修改和整理後,1963年11月,這部經過多次修改、綜合各方面意見的《我的前半生》終於殺青。正式付印之前,再次送到溥儀手中,溥儀又作了多處的修改。

半個世紀前香港版末代皇帝溥儀著《我的前半生》披露許多罕見照片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 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併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