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姑鎮雲峰寺,始建於清康熙1708年,殿內牆繪“十殿閻君”
娜姑鎮雲峰寺,始建於清康熙1708年,殿內牆繪“十殿閻君”
娜姑鎮雲峰寺,始建於清康熙1708年,殿內牆繪“十殿閻君”
娜姑鎮雲峰寺,始建於清康熙1708年,殿內牆繪“十殿閻君”
娜姑鎮雲峰寺,始建於清康熙1708年,殿內牆繪“十殿閻君”
娜姑鎮雲峰寺,始建於清康熙1708年,殿內牆繪“十殿閻君”
娜姑鎮雲峰寺,始建於清康熙1708年,殿內牆繪“十殿閻君”
娜姑鎮雲峰寺,始建於清康熙1708年,殿內牆繪“十殿閻君”
風景新世界
1/7 雲峰寺原稱聖武廟,位於會澤縣娜姑鎮雲峰古驛道旁,建於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寺廟坐北朝南,為兩進四合院建築。後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東川知府義寧及湯丹銅廠捐資重修,擴建後改稱為雲峰寺。寺廟坐北朝南,依山勢起伏而建,歇山頂結構,為兩進四合院建築,佔地面積1151平方米。寺內花草樹木繁多,環境幽靜香菸嫋嫋,鐘磬揚韻,經聲佛號不絕於耳,是會澤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2/7 雲峰寺院西側配有地藏殿,塑地藏菩薩像,殿內牆壁上繪“十殿閻君”壁畫像,其結構別緻,造型獨特,彩繪精美,是中國絢麗多彩的民族藝術史上的重要篇章。如頭飾巾帛,端跏跌坐的地藏菩薩像,在壁畫中都得到極為豐富、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表現,為佛寺壁畫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
3/7 從“十殿閻君”壁畫上看,“閻羅王審案”最顯眼了。壁畫中:閻王頭戴風帽,雙手扶案,法相端莊溫和,姿勢穩重,衣紋利落明快,及瓔珞腕釧的精緻妝點,為此像增添不少高雅氣度。正堂之上,左右兩側的文武判官在認真聽審、記錄供詞。
4/7 堂下,訴人跪述,牛頭、馬面、猙獰、赤發等鬼獄,在對十惡不赦者施刑,鉤心、挖眼、刮骨等之場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整幅畫面內容讓人看了陰森恐怖、毛骨悚然、驚心肉跳,是一幅教化人們去惡行善、服務眾生、警鐘常鳴的最佳警示圖。
5/7 在民間也有傳說:閻羅王是包公(包拯)的化身,因他是一個剛直不阿、鐵面無私、斷案如神、為民做主、除暴安良的“包青天”,民稱“日斷人間,夜判陰間”的主判官。說的是他白天在人間審案,晚上則成為閻羅王,在陰間斷案。如果確實是受人陷害,閻羅王會把他洗雪清白,放回陽間活命;如果的確有罪,則被送入各地獄受罰。
6/7 還有的則說:包拯死後成為陰間的國王,其權力最大,掌管人的長壽與夭折、出生與死亡、投胎與轉世等事務。人如死後,靈魂要到陰間去報道,首先要接受閻羅王的審判,生前行善者,可昇天堂,享富貴或投胎轉世;生前作惡者,會受懲罰,發配到地獄受苦,重者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
7/7 其實,在民間裡,有關閻羅王的歇後語也很多,比如:“閻羅王做生意——鬼都不上門”、“閻羅王請人——鬼正敢食”。意思是說閻王殿不是人去的地方,他設宴請客,只有鬼才敢去吃。常用來比喻人們貪汙受賄不可思,發病的東西不要去吃,犯法的事更不能去做等。
2017-10-01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