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重大機遇 提速清遠“入珠融灣”

牢牢把握重大機遇 提速清遠“入珠融灣”

洲心大橋與風光秀麗怡人的北江母親河相互輝映,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編者按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清遠處於環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一層城市圈,是粵港澳大灣區連接長江經濟帶的“北大門”,區位優勢明顯;隨著廣清一體化的深入推進,清遠與大灣區城市群的聯繫日趨緊密,清遠將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推動提速“入珠融灣”?從今日開始,南方日報清遠新聞部與清遠市委宣傳部、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發改局聯合推出“入珠融灣 清遠先行·一把手訪談”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日前,清遠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市“融灣辦”)主任、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蔡旭東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專訪時表示,廣東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三大板塊功能互融、優勢互補、協同互助,是破解城鄉融合發展難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創新。清遠要在學懂弄通上下功夫、在謀劃對接上下功夫、在加快一體化發展上下功夫、在築牢北部生態屏障上下功夫,加快連通“一核”、貫通“一帶”、融通“一區”。

清遠要牢牢把握“入珠融灣”的重大機遇,加速建設以清遠長隆為核心、夢享谷和清遠國際音樂小鎮為兩翼——“一核兩翼”的世界級旅遊航母,將清遠打造成緊鄰大灣區的具有主題公園特色的國際化旅遊城市。“清遠要做‘廣州北’,也是‘灣區北’。屆時,每年超過3000萬旅客量將引爆清遠全域旅遊,帶動清遠旅遊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具有清遠特色的新經濟增長帶,促使城鄉進一步融合發展,為清遠帶來富足的全球人氣、財氣和福氣。”

●南方日報記者 魏金鋒

找準切入點積極以廣清一體化融入大灣區

南方日報:作為環大灣區的第一圈層,清遠如何找準切入點,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蔡旭東:“近水樓臺先得月”,清遠處於環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一層城市圈,緊鄰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廣州,在接受大灣區外溢效應輻射上,具有“近水樓臺”優勢。清遠要以廣清一體化為主抓手,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緊緊圍繞“灣區所向、廣州所需、清遠所能”,推進廣清一體化,實現“南融北康”。

一是交通互聯,全力打造對外開放交通網絡。“路通財通人心通”,沒有軌道交通的城市是會被邊緣化的,互聯互通越發達的城市就越有活力。圍繞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進一步縮短清遠與大灣區主要城市的時空距離。通過加快構建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推進建設功能互補港口群、優化整合區域間互補資源等三方面融入大灣區交通體系,加快推動建設廣(清)重高鐵、廣州地鐵18號線北延至清遠、廣清城軌工程、通用機場、北江航道等“三鐵一通一航”和高速公路交通網、環南嶺旅遊公路、清遠磁懸浮旅遊專線、廣連高速、佛江高速等一批重點交通項目建設,以交通先行加快聯通、貫通、融通和擁抱大灣區。

二是產業互鏈,積極構建協調發展產業體系。充分發揮廣州對口幫扶的機制作用,引入優質產業資源,打牢清遠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積極構建“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總裝+清遠配套”“廣州前端+清遠後臺”“廣州研發+清遠製造”“廣州孵化+清遠產業化”等合作共建新模式,大力引進生物製藥、智能製造、汽車零配件、大數據等產業。積極搭建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廣清空港新城等重大產業平臺、把廣州產業功能疏解的過程轉化成產業轉型升級、生產優化佈局的雙贏過程,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彰顯清遠特點,發揮後發優勢,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三是對標先進,高效推進營商環境提升優化。“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軟實力。哪裡營商環境好,企業就往哪裡走,資金就往哪裡流。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加大“放管服”力度,營造具有清遠特點的優質營商環境,努力打造“親商、安商、留商、富商”的一流營商環境高地,為清遠高質量發展孕育新動能,構築新優勢。

瞄準突破點

打造獨具魅力的全域旅遊樣板

南方日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拓展大灣區在文化、旅遊等方面的合作,打造“人文灣區”“休閒灣區”“健康灣區”。清遠接下來將如何加快發展具有特色的文化、旅遊產業?

蔡旭東:春潮起北江,春風揚遠帆。北江是清遠的“城市客廳”,清遠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全域旅遊、鄉村振興和區位、交通、產業及營商環境等眾多優勢,打造成“東方奧蘭多”,演繹新的“清遠故事”,創造新的“清遠經驗”。

將水上碧道和陸上綠道巧妙融合,把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串珠成鏈,全力推進具有主題公園特色的國際化旅遊城市規劃建設,充分發揮重點旅遊項目的帶動作用,以清遠長隆、夢享谷、飛霞山等重大旅遊品牌為牽引,通過建設音樂小鎮、溫泉小鎮、足球小鎮、民宿小鎮、紅茶小鎮等特色旅遊小鎮,創建千年瑤寨民族風情等特色旅遊品牌,保護好北江水質環境,彰顯城市客廳和城市天際線,構建北江旅遊帶和品質生活圈,構築粵北千里山水畫廊,塑造“山水名城、嶺南綠都”城市風貌,不斷提升清遠旅遊的影響力、競爭力、吸引力,打造獨具魅力的全域旅遊清遠樣板。

對準發力點

積極以職業教育服務大灣區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各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職業教育園區。清遠接下來將如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

蔡旭東:教育是滿足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民心工程,也是引領未來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石。職業教育在大灣區內承擔著為製造業、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是建設一流灣區人力資源的重要支撐。因此,清遠要藉助省級職教基地的建設,通過“立足本市、服務全省、輻射華南”,在為粵港澳大灣區培養輸送高技能人才的同時,也為清遠“入珠融灣”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抓準關鍵點

積極以綠色生態吸引大灣區

南方日報:在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中,清遠定位為生態發展區。清遠如何把這一定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

蔡旭東:我們要準確把握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全力牢築粵北生態屏障,建設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構建國家公園“廣東生態特區”,保持綠色生態“底色”,做足綠色生態文章。依託清遠市優質資源稟賦,以綠色低碳為重要標尺,引領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培育壯大綠色低碳新型工業、清潔能源等產業,因地制宜地發展綠色農業、現代農業,推進建設供大灣區的粵北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大灣區“菜籃子”,加快構建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相結合的生態經濟體系。

總之,充分把“短板”變為“潛力板”,通過創建“廣清長隆”“北江長隆”“生態長隆”“職教長隆”“產業長隆”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清遠版長隆”國際化“高、大、上”品牌概念,推動清遠在高水平的生態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加速“入珠融灣”

打造“五優”活力清遠

南方日報:清遠如何為港澳居民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蔡旭東:“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早已為清遠描繪出一幅美麗的畫卷。清遠是一座詩情畫意的城市,一個古樸典雅與現代時尚交相輝映的幸福之城,更是一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千秋福地。經過建市30年來的探索和積累,清遠展現出一座嶺南城市的成熟魅力。

圍繞《規劃綱要》,聚焦全球視野,大道至簡,實幹為要,將清遠打造成“具備優質實力、具有優雅環境、聚合優勢平臺、聚焦優秀人才、擁有優美生活品質”的“五優”煥發新活力的福地,為粵港澳大灣區市民在清遠學習生活、創新創業提供更多便利和機會,吸引更多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來綠色清遠創新創業,努力把清遠打造成為粵東粵西粵北的人才、科技等資源的集聚地。

我們要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讓清遠的天更藍,水更碧,土更淨,讓象徵改革精神的清遠城市新地標——洲心大橋與風光秀麗怡人的北江母親河相互輝映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清遠無疑是頗具潛力的一顆“新星”。

生態是基礎、地域是優勢、創新是活力、文化是載體、民生是根本,讓我們牢固樹立“創新、綠色、開放、協調、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走好城鄉融合發展新路,發掘潛力、增強活力、提升實力,“讓世界走進清遠,讓清遠走向世界”,將“短板”變為“潛力板”,奮力加速實現“入珠融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