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專訪|蜻蜓FM COO肖軼:本質像“音頻版的愛奇藝”,再次超越喜馬拉雅毫無懸念

蜻蜓FM 愛奇藝 36氪 自媒體 UGC 36氪 2018-11-29

對比音頻領域兩個頭部玩家的關鍵事件,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2013年,當成立兩年的蜻蜓FM獲得創新工場的A輪融資時,成立一年的喜馬拉雅FM推出的App還在慶祝用戶半年過千萬的小目標,而這一數字蜻蜓上線當年用三個月就實現了。

起初兩年時間裡,兩家公司都在跑馬圈地,而蜻蜓FM的先發效應更為明顯。但轉折點發生在2015年,同年7月蜻蜓FM率先宣佈用戶破2億,兩個月後,喜馬拉雅FM也奉上了這一數字。沒有同時起跑的兩家公司,此時已經難分伯仲。

再往後兩年,後起之秀喜馬拉雅FM憑藉知識付費的熱潮完全超越了蜻蜓FM。截至7月12日,喜馬拉雅FM累計用戶約4.7億,付費用戶超過3500萬。據36氪瞭解,目前蜻蜓FM擁有超3億用戶,付費用戶達到2800萬,超級會員總數接近500萬。

除了用戶體量上的落差外,喜馬拉雅FM新一輪的融資和上市似乎也要走在蜻蜓FM前面。最近關於喜馬拉雅FM完成4.6億美元融資以及明年上半年上市的消息不斷,而2015年就提出要在“12個月內上市”的蜻蜓FM反而表示要在“未來2-3年上市”,就融資一事也沒有什麼消息。

過去七年時間裡,蜻蜓FM到底錯過了什麼,又有哪些戰略上的失誤?“過去幾年其實在業務策略上確實有些慢,”蜻蜓FM COO肖軼接受36氪專訪時說道。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覆盤了蜻蜓FM過去七年的得與失,也一起聊了聊公司目前在做的事情,未來的計劃以及對趨勢的把握。

從聊天的話語中可以感覺到,過去一年稍顯沉寂的蜻蜓FM,已經在籌劃逆風翻盤。

蜻蜓FM錯過的三年,能不能再追回來?

在喜馬拉雅FM和蜻蜓FM你追我趕的發展中,前者在後期迅速崛起。“短期的追上和長期的追上是兩個概念,蜻蜓會犯錯誤讓喜馬拉雅追上,但只要改正錯誤,能不能再追回來,應該毫無懸念。”肖軼說道。如果要拆解“錯誤”是什麼,大抵要圍繞公司的戰略定位、業務模式以及對趨勢的把控去做分析。

在內容生產上,蜻蜓FM和喜馬拉雅FM各有側重,前者的模式更重內容更優質,後者的內容佈局更為全面。蜻蜓FM主要靠PGC內容起家,在2015年又提出了介於PGC和UGC之間的PUGC內容,邀請傳統電視電臺主持人、意見領袖和自媒體人入駐。而喜馬拉雅FM則主要以UGC內容為主,同時兼有PGC、PUGC和獨家版權的內容,尤其在網文領域,更是與閱文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相比前兩者,行業老三荔枝則完全走上了UGC類的音頻直播道路。

與內容領域其他公司的早期擴張類似,頭部兩大玩家在2015年這一年的廝殺就尤為激烈。但是在知識付費的風口還沒起來的時候,以廣告和版權付費收入為主的蜻蜓FM,想砸5億打造百萬主播的計劃似乎過早,而喜馬拉雅FM更多押注的是知名自媒體人——與市面上70%-80%的知名自媒體人或公司簽訂了獨家版權,同時募集1億元基金於孵化有聲創業團隊。

到了2016年,知識付費的風口真正起來後。對知識付費趨勢更敏感的喜馬拉雅FM,手裡積攢的IP資源開始爆發,輔以優惠的會員促銷更讓其成為了紅利收割者。對於這個風口,蜻蜓FM的佈局確實慢了一拍,而且缺少成體系的規劃。“過去幾年其實在業務策略上確實有些慢,”肖軼在接受採訪時坦誠。

當年6月,喜馬拉雅FM最早上線了付費節目《好好說話》,四個月後,蜻蜓FM上線了金庸武俠全集有聲讀物,但前者又接著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知識付費節。2016年12月4日,喜馬拉雅FM舉辦首屆“123知識狂歡節”,當天的銷售額達到5088萬元——馬東《好好說話》以555萬元成為單品銷量總冠軍,相當於淘寶“雙十一”第一年銷售額;第二年,為期3天的知識狂歡節內容消費總額達到1.96億元,是首屆123知識狂歡節消費總額的近4倍。去年,喜馬拉雅又打造了“66會員日”,當天召集了超221萬名會員,並公佈付費用戶的月均ARPU值超90元。今年9月13日,喜馬拉雅FM又與騰訊視頻推出年費198元的視聽聯合會員。

儘管會員能為用戶帶來的內容權益差池很大,但知識付費狂歡對兩家公司來說意義非凡。“去年(2016年)下半年,我們就發現整個內容付費的收入就已經超過了流量廣告、社群、硬件這三塊的總和。”2017年,喜馬拉雅FM副總裁張永昶曾透露,“我們做了四年的時間,終於找到了真正的變現模式。”目前蜻蜓FM主要收入也來自付費業務,佔月收入的一半以上,且在不斷增長。不過肖軼明確表示,蜻蜓FM不會做硬件,而是提供內容解決方案。

這個風口在質疑聲中漸漸趨冷。直到今年4月蜻蜓FM才推出了真正意義上的會員系統——超級會員,彼時喜馬拉雅也升級了會員體系——上線巔峰會員。五個月後,蜻蜓FM又舉辦了首屆會員日——“91傾聽日”,三天內有304萬人加入超級會員。這是它在進行戰略調整以及對知識付費有新理解的背景下產生的結果。在肖軼看來,知識付費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誇張,更多的人為知識、價值付錢是趨勢,但談不上爆炸性的增長。“知識付費只是付費業務的一部分,還有課程、情感、陪伴、娛樂、綜藝、時政等內容。”還有投資人也向36氪表示,“他們已經不看好知識付費”。而今年喜馬拉雅FM新一屆的知識狂歡節或許可以見分曉。

對於現在的蜻蜓FM來說,肖軼認為在在組織架構和戰略部署上都有很大的調整。其次,也更懂趨勢了,比如對有聲書的投入,與終端廠商合作佈局內容生態,提出來“全場景”的概念。還有一點是,對品質和文化類優質內容的投入,“在這方面,不管砸多少錢都會跟喜馬拉雅搶。”當然,PUGC仍然是發展重點,至於UGC依舊在觀望中——它最大的風險,像盜版到現在都沒有辦法解決。而回看上半年,蜻蜓FM已經有很密集的活動,“明年會有更大的爆發。”

蜻蜓FM本質像“音頻版的愛奇藝”,等待行業的下一個爆發點和拐點

在蜻蜓FM平臺上,像《蔣勳細說紅樓夢》、高曉鬆《矮大緊指北》、《局座講風雲人物》 、《老樑的四大名著情商課》等都是播放量過億的大咖節目。但想要吸引更多的用戶,蜻蜓FM還需要搶奪更多的大咖節目。據肖軼透露,“年底還要再上三個以上同級別的大咖節目,其中也在和一位有名的文學作家談合作。”

今年蜻蜓FM在內容上的預算超2億,是否會主要放在大咖節目上。肖軼表示,並不會這樣。“平臺要去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我們就會建立一個內容合作的分級矩陣以及梯隊,然後每年每月都會保證一定的產出。”比如,每月有一到兩個S級的頭部節目,然後有四到五個A級的,幾十個B級的,甚至能孵化上百個C級的。

在內容製作上,蜻蜓FM有製作精品節目的專項團隊,也有製作人制度。“蜻蜓這樣的音頻平臺,本質上來說像音頻版的愛奇藝,有製作人、項目團隊,完全是按照節目的方案做下來的,”肖軼形容道。“如果我們要做一個S級的節目,製作週期可能長達3-6個月。”另外還有更像工廠式流水線製作的普適性團隊,有聲書就出自該團隊。兩個團隊的人員規模相當,但產量差別很大,前者可能做20個節目,但後者可能要產出2000個節目。

音頻與視頻的內容生產模式類似,這對於蜻蜓FM來說就很有啟發意義,它可以在競爭之下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優勢。騰訊視頻、愛奇藝和優酷都有自己的爆點節目,比如《創造101》、《延禧攻略》、《這就是街舞》等。對於蜻蜓FM來說,《矮大緊指北》首月付費用戶破10萬的記錄,也奠定了它主打人文類內容的基調,而喜馬拉雅FM著重泛知識內容的佈局,如《馬東的職場B計劃》。視頻內容有這麼大的滲透率和體量,源於平臺的優質內容首發以及自制劇,音頻節目達到這樣的效果時,也意味著迎來了行業的下一個爆發點和拐點。

不過,視頻和音頻的會員收費卻有很大的不同。視頻平臺與好萊塢的影業公司、電影公司和電視劇製作公司合作,通過打包付費可以觀看所有的節目,然後按播放量、CPS廣告來分成。但音頻平臺上所有的節目源自發行市場,它實際上是一種另類書店,或者說是書籍大賣場,它每一份的節目都有剛性成本,更多的是按單個節目付費。

比如,即便《矮大緊指北》節目賣了100萬份,它的成本也不會降低,知識產權成本是剛性的。不過,蜻蜓FM也在做一些商業模式創新。“現在的會員模式是合作加自制原創相結合,我們在放大做優質的自制原創,以及文轉音的二次創造的內容的比例,然後把收入拿出來與一些優秀的音頻工作室、CP做分成。”

然而,與視頻平臺一樣,音頻平臺也沒有實現盈利。有知情人士告訴36氪,蜻蜓FM去年虧損了幾千萬元,而喜馬拉雅FM為數億元。不過也有一個特例,今年1月初,荔枝創始人賴奕龍透露,荔枝的語音直播月收入已近1億規模,並且已經實現規模化盈利。目前,頭部兩大玩家也都有試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