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為媒抱團發展,山口在全縣率先完成“消薄”任務

青田 水汙染 環境汙染 麗水日報 2019-07-14

日前,山口鎮四個村收到了

切石坊小微產業園項目2019年收益分紅

意味著山口鎮已全面完成

2019年“消薄”任務

併成為全縣首個完成“消薄”工作的鄉鎮

消薄增收

以“石”為媒抱團發展,山口在全縣率先完成“消薄”任務

村不強則民不富,民不富則心不安。山口鎮是如何高質量打好“消薄”攻堅戰的?青田君帶你看看山口鎮以“石”為媒的抱團發展之路。

踐行“兩山”理念實施切石坊小微產業園項目

山口鎮原有切石坊40餘家,環境汙染嚴重,存在汙水直排、粉塵飛揚、噪音過大等問題。

以“石”為媒抱團發展,山口在全縣率先完成“消薄”任務

為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山口鎮黨委、政府主動引導,四個村積極配合,謀劃實施了切石坊小微產業園項目,集中搬遷全鎮範圍內的低小散切石坊,按每年每間1.2萬元的價格出租給各切石坊戶主。

以“石”為媒抱團發展,山口在全縣率先完成“消薄”任務

每年租金收入約48萬元,減去工人、水電和保潔等運營管理費用,每年淨收入約為40萬元。由於四個村都有出資籌建,年收益便按各村出資比例進行分紅,即山口村61%、大安村13%、雅陳村13%、大田村13%比例分配,全鎮各村都實現經營性收入超5萬元的目標。

一次性解決環境、消薄兩大難題

“切石坊小微產業園項目投入運營後,既一攬子解決了粉塵、汙水、噪音等環境難題,又成為了四個村‘消薄’的‘殺手鐗’。”山口村黨支部副書記、切石坊小微產業園項目相關負責人裘鬆彬表示,與2018年相比,2019年園區的出租率得到了提升,目前已經出租了40間切石坊。

以“石”為媒抱團發展,山口在全縣率先完成“消薄”任務

為了更加方便租戶,園區的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改善,在原有的廢石廢渣集中清理、水循環利用的基礎上,還新修建了停車場、安裝了網絡。

踐行“兩山”理念擦亮生態底色推進綠色發展

除了藉助切石坊小微產業園項目實現“消薄”外,山口鎮堅持發揮生態優勢,做亮生態底色,以“一村一策”的形式,進一步加大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努力實現“消薄”倍增。

以“石”為媒抱團發展,山口在全縣率先完成“消薄”任務

如大田村利用農旅融合,將村裡的閒置土地和水塘流轉給村民毛康偉和毛尚偉兩兄弟,打造成荷花基地和休閒垂釣場,並將租金作為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在村裡“消薄”的同時,又帶動了大田村的農旅產業發展。“土地流轉了以後,我們村子變化很大,一到夏天,全村都被盛開的荷花圍繞,前來遊玩的市民也多了很多,村子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村民林奶奶說。

踐行“兩山”理念拓寬GEP向GDP的轉換通道

“在‘兩山’理念的引領下,我們謀劃實施了切石坊小微產業園項目,一次性解決了環境、‘消薄’兩大難題,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山口鎮黨委書記郭俊說,下一步山口鎮將繼續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拓寬GEP向GDP的轉換通道,讓每個村的生態價值成為“消薄”工作的內生動力。

以“石”為媒抱團發展,山口在全縣率先完成“消薄”任務

目前,山口村、大田村、大安村在切石坊小微產業園項目分紅的基礎上,利用其它經營性收入,已經實現了“消薄”倍增。接下來,等雅陳村的四都港游泳池項目落地,雅陳村獲得經營性收入後,山口鎮將實現“消薄”倍增的目標。

作者 |青田傳媒集團 吳楚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