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劍」即使走了,9527依然高昂頭顱微笑著!

清明節 朋友圈 大學 軍中三劍客 2017-04-06
「聽劍」即使走了,9527依然高昂頭顱微笑著!

★人生不過「三劍事」:論劍、聽書、看片!

「聽劍」即使走了,9527依然高昂頭顱微笑著!「聽劍」即使走了,9527依然高昂頭顱微笑著!

主播:敬一

0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個清明,我這裡並沒有下雨,我也並不想喝酒。我只是在想,過完這個清明,是不是該走的就要走了,該留的也就留了,以後見與不見,再難相見!

清明是個傳統的節日,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祭奠先人。軍人也會去祭奠,祭奠那些為新中國犧牲的、或有名或無名的烈士們。為什麼要祭奠?我認為,那是對先輩的懷念,帶著這份懷念,不辜負我們的今天。

或許吧,這一年的清明,要離開的人可以祭奠一下,不是祭奠某個人,而是我們逝去的軍旅生涯。

02

至今我仍清楚記得我爺爺。

爺爺是一名地道的農民,一副清瘦的樣子,一根老旱菸袋總不離手。據說,爺爺年輕時是幹活的好手,進深山老林裡伐木,一次可以挑起幾百斤的木材,一頓吃幾斤米飯也不在話下。

可從我記事起,爺爺身杆子就沒那麼硬朗了。他會坐在屋子前的大槐樹下抽著旱菸,也會眯著眼睛高興地摸著我的腦瓜。

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爺爺便開始臥床不起了。當時我並不太清楚,現在我明白,爺爺得了肺癌,發現時候已經是晚期了。

03

所有人都知道,爺爺是要走的,不管他以前多麼強壯,但生老病死是誰都阻擋不了的事情。

爺爺依然期待著摸一摸我的腦瓜,但在某一天清晨,太陽高高升起,爺爺卻安然離去。

然後便是一次九十年代農村特色的葬禮。像我這樣的小孩子,心中竟然泛不起任何難過,反而因為可以聽一聽嗩吶演奏而異常興奮。

現在想一想,總感覺對不起爺爺。

每一次休假回家,大都不會剛好是清明,但我都會到爺爺的墓地前祭奠一下。我會自言自語,跟爺爺講一講我的現狀,這不是迷信,這是一種晚輩對先輩寄託哀思的儀式。

04

爺爺對我的期望其實並不高,他為父親留下了十幾畝薄田,他覺得,假如我闖不出什麼名堂,我也能接過父親的班。

那是一名農民最樸實的情懷,或者說是最接地氣的期待。爺爺的想法,可能只是讓他的孫子平平安安,腳踏實地。

我沒有達成爺爺的願望,我上了大學,當了軍官,到了邊防。第一次休假回家的時候,父親強烈要求我穿上軍裝去墓地走一趟。

“你爺要是活到現在,看你真有出息,不知道該有多高興!”父親的話裡滿是惋惜。

“爺,我現在挺好,去部隊了,當排長了,不能經常回來看你……”說著說著,我就流淚了,父親也在旁邊開始擦拭眼睛。

「聽劍」即使走了,9527依然高昂頭顱微笑著!

05

我穿著這身軍裝,已經在邊防待了十年。

這十年裡,相繼也有其他的親人離世,我並不能回去看上最後一眼。嗩吶早就不吹了,去世的人也成了骨灰。只要休假,我都會去認真祭奠一下。

祭奠那些參與過生命裡的人或事,帶著懷念,明知過去的不會再回來,但祭奠是為了銘記情懷,去開創更好的未來。

比如,祭奠爺爺,我會追思他對我的疼愛,還有他對我並不太高的期待,然後,不能讓他失望。

比如,上大學時候,曾用一首《留什麼給你》祭奠初戀的那次分手,然後,認真對待下一次戀愛,認真結婚成家。

我也總在思索能在部隊幹多少年,甚至也夢想過做出驚天動地的貢獻。可是啊,也許在這一次大潮中,我的軍旅生涯夭折在第十個年頭,我會祭奠,祭奠這美好的軍旅華年。

06

“排長,你家是哪兒的?”

“排長,我家也是那兒的,咱們是老鄉呀。”

“排長,你是哪個大學畢業的?”

“排長,連長讓你吹哨集合去地裡挖土豆,指導員說明天讓你給全連上一課形勢戰備教育。”

“副指導員,聽說你對象要來看你了?咱們連隊最好的招待間收拾好了。”

“副指導員,你真調機關當幹事去了?”

“9527幹事呀,你這方案還得再改改,錯誤太多。”

“大家聽一下,9527幹事在家結完婚回來了,怎麼也得讓他答謝一下吧?”

“知道嗎?9527家生了個姑娘,這傢伙沒在家待幾天就回來了,給他媳婦兒氣得想哭。”

“9527呀,改革了,形勢殘酷,不管走留,都要服從命令,明白嗎?”

07

若真的走了,我會盡力記住每一個人,每一處景,每一件事。

我會認真記錄軍旅生涯的每一個片段,在每一個夜晚,如果我的孩子足夠有耐心,我會給她講部隊的故事。

那個時候,可能我從事其他行業,也許很忙,也許比較清閒,也許會富貴,也許會平淡,但離家絕對不會像現在一樣遠。在清明節短短的假期時間,我一定會趕回老家,在爺爺的墓地前,為他老人家點上一根菸。

家中一定會掛著我從部隊帶回的老軍裝,我會好好地看一看,讓愛人做幾個小菜,燙一壺老酒,喝上一杯後,不管是真醉還是裝醉,我一定會淚流滿面。

然後,在腦海裡記下一個數字,記下離開部隊的第幾年。

08

清明,註定是一個激發懷念與情感的特殊時間。不管是離去的人,還是逝去的那些年,都可以祭奠。這種祭奠,是一種莊嚴的儀式,也是人生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

不忘過去,開創新篇。從爺爺到我父親,從父親到我,再從我到我的孩子,一代代相傳,一代代越過越精彩。軍隊也是,1927年走到現在,一代代軍人犧牲奉獻,一代代軍人來了走了,這支軍隊則繼往開來,彰顯大國強國之豪情氣概。

清明祭奠,不是形式,而是儀式。就像我們以後一定會懷念軍旅生涯,帶著軍人的熱血情懷,再一次出發。

對了,我今年不會走的。我是9527個人,我講的也是9527這個集體。總有人會走,總有9527默默無聞為大局做著奉獻,他們從不求揚名立萬,他們值得所有人為之點贊。

假如有一天我真的走了,我一定會央求劍客君發我一張帶著笑容的照片。不求你記得我,只想證明我來過,即使走了,9527依然可以高昂頭顱微笑著!

「聽劍」即使走了,9527依然高昂頭顱微笑著!

劍客電臺主播/ 敬一

每晚8點半,劍客君與你不見不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