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青海湖 犛牛 在行 旅遊 故鄉安多 2017-05-20

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天峻縣瑪尼康(藏語誦經堂之意)


標題: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天峻縣新景觀


“現在有地方念瑪尼了。”老人如是說。

“天峻的又一個新景觀。”遊客如是說。

天峻是個美麗的地方,27萬平方公里的大草原,山清水秀,牧民安居樂業。多少年來,天峻山下一望無際的大草場,留給人們的除了牛羊還是牛羊。幾曾何時,人們開始嚮往著在美麗的神山腳下,修築一座瑪尼康(誦經的地方),該是多好啊!可是在政治掛帥的年代,這個只是人們敢想不敢說的事情。

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天峻縣瑪尼康

改革開放30年,人們開始解放思想,生活條件一年比一年好了。牧人們又開始想著在神山腳下修築瑪尼康的事兒。知道信教群眾心思的牧人社長桑吉以及巴桑等人,開始籌劃著在神山腳下修築瑪尼康的事情。

2005年12月20日,牧人修建瑪尼康的第一份申請報告放在了縣領導的桌子上。草原建設和改革的風雲浪潮中,牧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及大地變化,許多老人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聚集在縣城附近,為小孩(孫子)就近上學創造條件,孩子由老人看守。這對隨季節而遊動的牧民來說,不能不說是一件極好的事情。一個方面可以解決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另一個方面老人就近就醫也很方便。

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縣領導一班人,為群眾辦實事的思想放在第一位。2006年天峻縣宗教局第20號文件擬同意在縣城西邊的草原修建瑪尼康(誦經地方)。於是,牧民自籌資金,牧民盼望已久的瑪尼康終於建成。

在瑪尼康的選址和修建過程中,安多高僧給予了極大地關注支持。瑪尼康應該背靠西面高聳的天峻山,面向東方藍色的青海湖。瑪尼康應該座落在廣袤無垠的關角(關角藏語:經文名字)夏季草原,一個叫“日月萬卷經”的草灘。傳說,佛祖的一位高徒在行佛的路上,突然暴雨傾盆,所有馱在犛牛背上的經文受到雨水的浸溼,第二天天氣放晴,在這裡,浸溼的經卷整整晒了兩天日月光芒,最後,在匆忙中翻過了天峻山。這只是個傳說,但這個也就是瑪尼康在此修建的真正原因。

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瑪尼康就在天峻山下腳下

現在,瑪尼康就座落在“日月萬卷經”的草灘,縣城西郊。在信教群眾的大力扶持下,瑪尼康日趨發展壯大,瑪尼石、瑪尼牆、吉祥塔,還有經幡,源源不斷地在這裡升起!瑪尼康是信教群眾自籌資金修建起來的,沒花公家一分錢,但修建卻十分壯觀。來自青海、四川、甘南等地的遊人對此讚譽不絕。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薩嘎達瓦節的一天

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轉佛信徒

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背經卷婦女

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轉經人

昔日牧人放牧地,如今桑煙繚繞變新景

天峻縣新景觀


本期圖片為作者早期拍攝照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