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閒心莫讀書

情感 美文 光明網 光明網 2017-11-02

作者:周志強

書,要到了不必要讀的時候,才真的讀出意思來。

彷彿是蘇東坡說過,人生有所謂的三閒,晨起、病中和雨天。這三個閒暇時間,正好讀書!我覺得讀書要有一股子“閒”的韻味,因為悶頭悶腦急赤白臉的生活,是隻適合閱讀商務速成或戀愛指南之類的東西的。

這麼多年來,大家都在主張“讀書有用”,把讀書看作是人生晉級的臺階,看作是博取功名利祿的正途。賈寶玉就曾表明心志拒絕讀經濟有用之書。這是對這種利字當頭的讀書觀的反抗。什麼顏如玉黃金屋、學而優則仕,但凡勸學,無非權謀機變的變體。至今日,老師和家長也是用特有的“有用說”來激勵孩子們:好好學習好好讀書,將來如何如何。

於是,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就慢慢變成不愛讀書的青年;一個愛讀書的學者,也逐漸成了只看專業書的工匠。“有用”的書大賣,“無用”的閒書、人文讀物和性情著作,出版社不願問津;會計師、律師、考研、出國……教輔類的“有用”之書佔去圖書市場的三分之二。

所謂讀書要閒,就是說不要太把讀書利益化。

我認為,得把閱讀從正襟危坐的考試情境中拯救出來,從急功近利的晉升情緒中拯救出來。遇到一本書,乃是遇到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不一定就帶來新的人生。面容的寬和而不是蠅營狗苟的焦慮,看星空白雲的閒適而不是皺眉凝目急匆匆的腳步,才是讀書帶給我們的韻味。

在好幾年以前,三聯書店轉為24小時營業。初秋,週末,冷風裡我縮頭縮腦地走進書店,看到從二樓到一樓的轉角樓梯上面,一排排坐著讀書的孩子。他們認真的樣子和忽然笑出聲的面容,突然之間讓我覺得很感慨很充實。他們偷閒來此,享受匆忙日子裡一時半會的“離開”。讀書而無作業之痛,讀書而無作文之約,讀書而無發財之夢……

讀書,讀閒書,閒讀書,不是為了享樂人生,也不是為了濡染風度,就是讀讀書而已——這個時候,書裡的妙處才向你顯露出來。昔去雪如花,今來花如雪;照人膽似秦時月,送我情如嶺上雲;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把人生的情感做了冷靜、溫馨而悲憫的壁上觀,無盡的悽愴和曾經的絕望,上升的快樂以及墜落的沮喪,彷彿燭照寰宇,清明裡面隱含湮沒,荒涼裡面縱橫豪情。

書,把萬千的世態都化作了微雨燕飛落花閉門的寧靜畫面。要讀書,就要有一種拿得起也放得下,心無掛礙的“閒心”——簡單說,讀書之閒心,就是敢於將一切苦難和幸福都付之於微微一笑的勇氣和果斷。

眼下,動輒講讀書之有助於發展和進步,讀書之有功於企業和個人,讀書之有得於管理和商務……把讀書說成競爭的道理,這當然沒啥不可;把讀書看做涉世的睿智,也自有根由。只不過,除此之外,那份了悟生命之短促而後觀世事之生動的閒心,卻不能遮蔽。

人無閒心莫讀書。市場上熱銷的某某指南、某某大全、某某祕籍、某某必讀……讓你天天忙東忙西一路高歌。古人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每天忙忙碌碌彷彿可以永生世上,也就“不知老之將至”。這短短的人生和長長的磨難,別那麼著急著走下來。多從歷史的角度想想過去,多從寬容的角度看看未來,這份閒心,正是讀書讀世界、讀書讀自己的根基。(周志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