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

​公元565年,武成帝高湛退位為太上皇,太子高緯提前繼位。高湛此舉就是希望年幼的太子可以提前獲得權力,不至於在自己去世之後被欺負。

可就在公元569年,高湛剛去世沒多久,高緯的權威立刻受到了挑戰: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聯合發難,要求胡太后下調令,將首席輔政大臣和士開調離中央政府。

太尉趙郡王睿、大司馬馮翊王潤、安德王延宗與婁定遠、元文遙皆言開齊主,請出士開為外任。——《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理由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本來該殺!念在他是先帝時期的重臣,我們給他留條活路,去外地反省吧!

會胡太后觴朝貴於前殿,睿面陳士開罪失雲:“士開先帝弄臣,城狐社鼠,受納貨賂,穢亂宮掖。臣等義無杜口,冒死陳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胡太后堅決反對,理由同樣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先帝在的時候你們怎麼不說?先帝屍骨未寒你們就集體發難,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嗎?

太后曰:“先帝在時,王等何不言!今欲欺孤寡邪?且飲酒,勿多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雙方為此鬧得不可開交,由於胡太后拒不合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氣得抓狂,卻沒有絲毫辦法。在這種背景下,胡太后的哥哥胡長粲出面說和:“這種事情,還是等先帝下葬之後再說吧!”

作為旋渦中心的和士開,他親自找到胡太后,讓胡太后答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要求,先帝下葬之後,和士開立刻會被調離,胡太后同意了。

左丞相段韶使胡長粲傳太后言曰:“梓宮在殯,事太忽忽,欲王等更思之!”睿等遂皆拜謝。——《資治通鑑》·陳紀四

有了胡氏兄妹的保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覺得勝券在握,於是和士開調任的事情被暫時擱置,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高湛的葬禮上。

但等高湛下葬之後,胡太后又說:“和士開和先帝的感情太深,我想等先帝百日之後,再把和士開調離。”

太后欲留士開過百日,睿不許;數日之內,太后數以為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傻眼了,這不是把我們當傻子耍嗎?他們的代表人物趙郡王高睿找到了胡太后,勸胡太后不要一意孤行,趕快讓和士開滾蛋。

睿曰:“吾受委不輕。今嗣主幼衝,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死,何面戴天!”——《資治通鑑》·陳紀四

但無論高睿怎麼說,胡太后就是油鹽不進:我肯定會把和士開調走的,等幾天吧!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為了削弱宮廷勢力,進而削弱皇權。如果胡太后不進行反擊,高湛生前所做的集權工作就付諸東流了。

但隨著胡太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好像“曹劌論戰”中的齊國軍隊一樣,氣勢慢慢地消散。到最後,除了高睿之外,我們似乎看不到其他人蔘與逼宮了。

"

​公元565年,武成帝高湛退位為太上皇,太子高緯提前繼位。高湛此舉就是希望年幼的太子可以提前獲得權力,不至於在自己去世之後被欺負。

可就在公元569年,高湛剛去世沒多久,高緯的權威立刻受到了挑戰: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聯合發難,要求胡太后下調令,將首席輔政大臣和士開調離中央政府。

太尉趙郡王睿、大司馬馮翊王潤、安德王延宗與婁定遠、元文遙皆言開齊主,請出士開為外任。——《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理由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本來該殺!念在他是先帝時期的重臣,我們給他留條活路,去外地反省吧!

會胡太后觴朝貴於前殿,睿面陳士開罪失雲:“士開先帝弄臣,城狐社鼠,受納貨賂,穢亂宮掖。臣等義無杜口,冒死陳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胡太后堅決反對,理由同樣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先帝在的時候你們怎麼不說?先帝屍骨未寒你們就集體發難,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嗎?

太后曰:“先帝在時,王等何不言!今欲欺孤寡邪?且飲酒,勿多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雙方為此鬧得不可開交,由於胡太后拒不合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氣得抓狂,卻沒有絲毫辦法。在這種背景下,胡太后的哥哥胡長粲出面說和:“這種事情,還是等先帝下葬之後再說吧!”

作為旋渦中心的和士開,他親自找到胡太后,讓胡太后答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要求,先帝下葬之後,和士開立刻會被調離,胡太后同意了。

左丞相段韶使胡長粲傳太后言曰:“梓宮在殯,事太忽忽,欲王等更思之!”睿等遂皆拜謝。——《資治通鑑》·陳紀四

有了胡氏兄妹的保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覺得勝券在握,於是和士開調任的事情被暫時擱置,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高湛的葬禮上。

但等高湛下葬之後,胡太后又說:“和士開和先帝的感情太深,我想等先帝百日之後,再把和士開調離。”

太后欲留士開過百日,睿不許;數日之內,太后數以為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傻眼了,這不是把我們當傻子耍嗎?他們的代表人物趙郡王高睿找到了胡太后,勸胡太后不要一意孤行,趕快讓和士開滾蛋。

睿曰:“吾受委不輕。今嗣主幼衝,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死,何面戴天!”——《資治通鑑》·陳紀四

但無論高睿怎麼說,胡太后就是油鹽不進:我肯定會把和士開調走的,等幾天吧!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為了削弱宮廷勢力,進而削弱皇權。如果胡太后不進行反擊,高湛生前所做的集權工作就付諸東流了。

但隨著胡太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好像“曹劌論戰”中的齊國軍隊一樣,氣勢慢慢地消散。到最後,除了高睿之外,我們似乎看不到其他人蔘與逼宮了。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胡太后逐漸定住了神,因為她發現: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似乎並不可怕。發現靠山不再發慌之後,和士開就開始準備反擊了。

和士開經過觀察,發現婁定遠(婁太后之侄)雖然是高睿那個小集團的領銜人物之一,但他的態度並不強硬。

婁定遠的態度之所以不強硬,是因為宮廷力量過於強大。他們最初決定逼宮,只是趁著高湛屍骨未寒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能撈到好處就撈,撈不到就暫停,有合適的機會再集體發難。

西邊那個北周越來越不規矩,北齊朝堂根本不敢引發大火併,否則大家都有可能付出極大的代價。

換言之,這幫老油條一看撈不到好處,就紛紛當起了縮頭烏龜。反正法不責眾,你胡太后與和士開肯定也不敢追責。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除了趙郡王高睿還在傻呵呵地上躥下跳之外,朝堂上幾乎已經沒人願意和宮廷勢力硬碰硬了。

在這種背景下,和士開親自拜訪婁定遠並當面服軟,希望婁定遠等人不要斬盡殺絕,自己很快就會滾出都城,再也不回來了。

士開曰:“在內久不自安,今得出,實遂本志,不願更入。但乞王保護,長為大州刺史足矣。”定遠信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等人本就打算偃旗息鼓另尋機會,現在看到和士開如此懂事,那更沒得說了,再等等吧!

在確認自己已經成功麻痺了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後,和士開立刻發動反攻:第二天,趙郡王高睿被暗殺,婁定遠受到了去地方任職的調令。

出,至永巷,遇兵,執送華林園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立刻意識到:自己上了和士開的當。但事已至此,婁定遠也無法可施,只得退還了和士開的禮物,同時奉上了大批珍寶賄賂和士開,表示臣服。

定遠歸士開所遺,加以餘珍賂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只用了一個回合,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被和士開打了個筋斷骨折。厲害!

"

​公元565年,武成帝高湛退位為太上皇,太子高緯提前繼位。高湛此舉就是希望年幼的太子可以提前獲得權力,不至於在自己去世之後被欺負。

可就在公元569年,高湛剛去世沒多久,高緯的權威立刻受到了挑戰: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聯合發難,要求胡太后下調令,將首席輔政大臣和士開調離中央政府。

太尉趙郡王睿、大司馬馮翊王潤、安德王延宗與婁定遠、元文遙皆言開齊主,請出士開為外任。——《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理由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本來該殺!念在他是先帝時期的重臣,我們給他留條活路,去外地反省吧!

會胡太后觴朝貴於前殿,睿面陳士開罪失雲:“士開先帝弄臣,城狐社鼠,受納貨賂,穢亂宮掖。臣等義無杜口,冒死陳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胡太后堅決反對,理由同樣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先帝在的時候你們怎麼不說?先帝屍骨未寒你們就集體發難,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嗎?

太后曰:“先帝在時,王等何不言!今欲欺孤寡邪?且飲酒,勿多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雙方為此鬧得不可開交,由於胡太后拒不合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氣得抓狂,卻沒有絲毫辦法。在這種背景下,胡太后的哥哥胡長粲出面說和:“這種事情,還是等先帝下葬之後再說吧!”

作為旋渦中心的和士開,他親自找到胡太后,讓胡太后答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要求,先帝下葬之後,和士開立刻會被調離,胡太后同意了。

左丞相段韶使胡長粲傳太后言曰:“梓宮在殯,事太忽忽,欲王等更思之!”睿等遂皆拜謝。——《資治通鑑》·陳紀四

有了胡氏兄妹的保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覺得勝券在握,於是和士開調任的事情被暫時擱置,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高湛的葬禮上。

但等高湛下葬之後,胡太后又說:“和士開和先帝的感情太深,我想等先帝百日之後,再把和士開調離。”

太后欲留士開過百日,睿不許;數日之內,太后數以為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傻眼了,這不是把我們當傻子耍嗎?他們的代表人物趙郡王高睿找到了胡太后,勸胡太后不要一意孤行,趕快讓和士開滾蛋。

睿曰:“吾受委不輕。今嗣主幼衝,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死,何面戴天!”——《資治通鑑》·陳紀四

但無論高睿怎麼說,胡太后就是油鹽不進:我肯定會把和士開調走的,等幾天吧!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為了削弱宮廷勢力,進而削弱皇權。如果胡太后不進行反擊,高湛生前所做的集權工作就付諸東流了。

但隨著胡太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好像“曹劌論戰”中的齊國軍隊一樣,氣勢慢慢地消散。到最後,除了高睿之外,我們似乎看不到其他人蔘與逼宮了。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胡太后逐漸定住了神,因為她發現: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似乎並不可怕。發現靠山不再發慌之後,和士開就開始準備反擊了。

和士開經過觀察,發現婁定遠(婁太后之侄)雖然是高睿那個小集團的領銜人物之一,但他的態度並不強硬。

婁定遠的態度之所以不強硬,是因為宮廷力量過於強大。他們最初決定逼宮,只是趁著高湛屍骨未寒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能撈到好處就撈,撈不到就暫停,有合適的機會再集體發難。

西邊那個北周越來越不規矩,北齊朝堂根本不敢引發大火併,否則大家都有可能付出極大的代價。

換言之,這幫老油條一看撈不到好處,就紛紛當起了縮頭烏龜。反正法不責眾,你胡太后與和士開肯定也不敢追責。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除了趙郡王高睿還在傻呵呵地上躥下跳之外,朝堂上幾乎已經沒人願意和宮廷勢力硬碰硬了。

在這種背景下,和士開親自拜訪婁定遠並當面服軟,希望婁定遠等人不要斬盡殺絕,自己很快就會滾出都城,再也不回來了。

士開曰:“在內久不自安,今得出,實遂本志,不願更入。但乞王保護,長為大州刺史足矣。”定遠信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等人本就打算偃旗息鼓另尋機會,現在看到和士開如此懂事,那更沒得說了,再等等吧!

在確認自己已經成功麻痺了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後,和士開立刻發動反攻:第二天,趙郡王高睿被暗殺,婁定遠受到了去地方任職的調令。

出,至永巷,遇兵,執送華林園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立刻意識到:自己上了和士開的當。但事已至此,婁定遠也無法可施,只得退還了和士開的禮物,同時奉上了大批珍寶賄賂和士開,表示臣服。

定遠歸士開所遺,加以餘珍賂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只用了一個回合,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被和士開打了個筋斷骨折。厲害!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和士開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完美展示出他作為一個政客的權術和手腕。但在史書中,史官普遍同情失敗的高睿和婁定遠,認為和士開是一個陰險狡猾的卑鄙小人。

這種評價過於主觀,其實在我看來,“陰險狡猾”和“足智多謀”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前者用於形容敵人,後者用於形容自己人。

如果讀者能以客觀眼光看待此次事件,會發現和士開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什麼問題。

老皇帝還沒下葬,臣子就實現了祕密串聯,大呼小叫地欺負老皇帝留下的孤兒寡母,逼迫老皇帝任命的首席輔政大臣滾到地方去任職,這是想幹什麼?造反嗎?

人都是得寸進尺的,一旦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取得了第一輪勝利,他們肯定會再接再厲,繼續打擊宮廷勢力。如果宮廷勢力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那高湛留下的孤兒寡母,恐怕也會招致殺身之禍。

但由於高湛留下的權力格局比較穩定,所以高湛去世之後,胡太后雖然受到了挑戰,卻在輔政大臣和士開的幫助下渡過難關。

這件事折射出一個問題:宮廷勢力雖然處於核心位置,但豪門士族和軍長大佬對此並不服氣,一直想找機會挑戰宮廷勢力。而宮廷勢力有一個巨大的弱點:他們必須依附於皇權。

此時,宮廷勢力和皇權是合則兩利,如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剷除了宮廷勢力,皇權很可能就此淪為傀儡。可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開始蟄伏的時候,宮廷勢力和皇權失去了外敵,他們還能親密無間地合作嗎?

如果宮廷勢力和皇權發生了矛盾,小皇帝高緯隨時可以下令剷除宮廷勢力。屆時,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會第一時間衝出來,幹掉宮廷勢力,然後名正言順地接管皇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皇權是絕不願意和宮廷勢力發生矛盾的,因為那意味著雙輸。可問題是:如果宮廷勢力不開眼,一味地要凌駕於皇權之上,皇帝又該怎麼辦呢?

不過那都是後話,至少從高睿被殺、婁定遠被流放來看,宮廷勢力和皇權依然緊密團結在一起。

在這種背景下,宮廷勢力再次得到加強:胡太后、胡皇后(胡太后侄女)、陸令萱(高緯的保姆)、穆昭儀(陸令萱養女,後來的穆皇后)、穆提婆(陸令萱之子)和高阿那肱(陸令萱乾兒子)都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大人物。

曾經得罪過高湛的祖珽,也被和士開撈回了權力中樞,但由於他在獄中受刑導致雙眼失明,所以只得以智囊的身份出現。

"

​公元565年,武成帝高湛退位為太上皇,太子高緯提前繼位。高湛此舉就是希望年幼的太子可以提前獲得權力,不至於在自己去世之後被欺負。

可就在公元569年,高湛剛去世沒多久,高緯的權威立刻受到了挑戰: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聯合發難,要求胡太后下調令,將首席輔政大臣和士開調離中央政府。

太尉趙郡王睿、大司馬馮翊王潤、安德王延宗與婁定遠、元文遙皆言開齊主,請出士開為外任。——《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理由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本來該殺!念在他是先帝時期的重臣,我們給他留條活路,去外地反省吧!

會胡太后觴朝貴於前殿,睿面陳士開罪失雲:“士開先帝弄臣,城狐社鼠,受納貨賂,穢亂宮掖。臣等義無杜口,冒死陳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胡太后堅決反對,理由同樣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先帝在的時候你們怎麼不說?先帝屍骨未寒你們就集體發難,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嗎?

太后曰:“先帝在時,王等何不言!今欲欺孤寡邪?且飲酒,勿多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雙方為此鬧得不可開交,由於胡太后拒不合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氣得抓狂,卻沒有絲毫辦法。在這種背景下,胡太后的哥哥胡長粲出面說和:“這種事情,還是等先帝下葬之後再說吧!”

作為旋渦中心的和士開,他親自找到胡太后,讓胡太后答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要求,先帝下葬之後,和士開立刻會被調離,胡太后同意了。

左丞相段韶使胡長粲傳太后言曰:“梓宮在殯,事太忽忽,欲王等更思之!”睿等遂皆拜謝。——《資治通鑑》·陳紀四

有了胡氏兄妹的保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覺得勝券在握,於是和士開調任的事情被暫時擱置,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高湛的葬禮上。

但等高湛下葬之後,胡太后又說:“和士開和先帝的感情太深,我想等先帝百日之後,再把和士開調離。”

太后欲留士開過百日,睿不許;數日之內,太后數以為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傻眼了,這不是把我們當傻子耍嗎?他們的代表人物趙郡王高睿找到了胡太后,勸胡太后不要一意孤行,趕快讓和士開滾蛋。

睿曰:“吾受委不輕。今嗣主幼衝,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死,何面戴天!”——《資治通鑑》·陳紀四

但無論高睿怎麼說,胡太后就是油鹽不進:我肯定會把和士開調走的,等幾天吧!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為了削弱宮廷勢力,進而削弱皇權。如果胡太后不進行反擊,高湛生前所做的集權工作就付諸東流了。

但隨著胡太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好像“曹劌論戰”中的齊國軍隊一樣,氣勢慢慢地消散。到最後,除了高睿之外,我們似乎看不到其他人蔘與逼宮了。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胡太后逐漸定住了神,因為她發現: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似乎並不可怕。發現靠山不再發慌之後,和士開就開始準備反擊了。

和士開經過觀察,發現婁定遠(婁太后之侄)雖然是高睿那個小集團的領銜人物之一,但他的態度並不強硬。

婁定遠的態度之所以不強硬,是因為宮廷力量過於強大。他們最初決定逼宮,只是趁著高湛屍骨未寒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能撈到好處就撈,撈不到就暫停,有合適的機會再集體發難。

西邊那個北周越來越不規矩,北齊朝堂根本不敢引發大火併,否則大家都有可能付出極大的代價。

換言之,這幫老油條一看撈不到好處,就紛紛當起了縮頭烏龜。反正法不責眾,你胡太后與和士開肯定也不敢追責。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除了趙郡王高睿還在傻呵呵地上躥下跳之外,朝堂上幾乎已經沒人願意和宮廷勢力硬碰硬了。

在這種背景下,和士開親自拜訪婁定遠並當面服軟,希望婁定遠等人不要斬盡殺絕,自己很快就會滾出都城,再也不回來了。

士開曰:“在內久不自安,今得出,實遂本志,不願更入。但乞王保護,長為大州刺史足矣。”定遠信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等人本就打算偃旗息鼓另尋機會,現在看到和士開如此懂事,那更沒得說了,再等等吧!

在確認自己已經成功麻痺了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後,和士開立刻發動反攻:第二天,趙郡王高睿被暗殺,婁定遠受到了去地方任職的調令。

出,至永巷,遇兵,執送華林園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立刻意識到:自己上了和士開的當。但事已至此,婁定遠也無法可施,只得退還了和士開的禮物,同時奉上了大批珍寶賄賂和士開,表示臣服。

定遠歸士開所遺,加以餘珍賂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只用了一個回合,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被和士開打了個筋斷骨折。厲害!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和士開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完美展示出他作為一個政客的權術和手腕。但在史書中,史官普遍同情失敗的高睿和婁定遠,認為和士開是一個陰險狡猾的卑鄙小人。

這種評價過於主觀,其實在我看來,“陰險狡猾”和“足智多謀”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前者用於形容敵人,後者用於形容自己人。

如果讀者能以客觀眼光看待此次事件,會發現和士開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什麼問題。

老皇帝還沒下葬,臣子就實現了祕密串聯,大呼小叫地欺負老皇帝留下的孤兒寡母,逼迫老皇帝任命的首席輔政大臣滾到地方去任職,這是想幹什麼?造反嗎?

人都是得寸進尺的,一旦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取得了第一輪勝利,他們肯定會再接再厲,繼續打擊宮廷勢力。如果宮廷勢力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那高湛留下的孤兒寡母,恐怕也會招致殺身之禍。

但由於高湛留下的權力格局比較穩定,所以高湛去世之後,胡太后雖然受到了挑戰,卻在輔政大臣和士開的幫助下渡過難關。

這件事折射出一個問題:宮廷勢力雖然處於核心位置,但豪門士族和軍長大佬對此並不服氣,一直想找機會挑戰宮廷勢力。而宮廷勢力有一個巨大的弱點:他們必須依附於皇權。

此時,宮廷勢力和皇權是合則兩利,如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剷除了宮廷勢力,皇權很可能就此淪為傀儡。可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開始蟄伏的時候,宮廷勢力和皇權失去了外敵,他們還能親密無間地合作嗎?

如果宮廷勢力和皇權發生了矛盾,小皇帝高緯隨時可以下令剷除宮廷勢力。屆時,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會第一時間衝出來,幹掉宮廷勢力,然後名正言順地接管皇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皇權是絕不願意和宮廷勢力發生矛盾的,因為那意味著雙輸。可問題是:如果宮廷勢力不開眼,一味地要凌駕於皇權之上,皇帝又該怎麼辦呢?

不過那都是後話,至少從高睿被殺、婁定遠被流放來看,宮廷勢力和皇權依然緊密團結在一起。

在這種背景下,宮廷勢力再次得到加強:胡太后、胡皇后(胡太后侄女)、陸令萱(高緯的保姆)、穆昭儀(陸令萱養女,後來的穆皇后)、穆提婆(陸令萱之子)和高阿那肱(陸令萱乾兒子)都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大人物。

曾經得罪過高湛的祖珽,也被和士開撈回了權力中樞,但由於他在獄中受刑導致雙眼失明,所以只得以智囊的身份出現。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宮廷勢力如此強大,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覺得要是再不反擊,恐怕將來會永無翻身之日。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開始打起了琅琊王高儼的主意。

在高湛生前,為了避免皇帝高緯勢大難治,便大肆增強嫡次子高儼的勢力,目的就是讓高緯和高儼保持平衡。

通過這個史實,我們應該能得出三個結論:

一、高儼的勢力必然很強;

二、高緯對高儼一定恨得牙癢;

三、高儼對皇位一定充滿渴望。

高湛去世之後,高緯想方設法收回了高儼的部分權力,在此過程中,和士開出力不小,高儼對他相當不滿。在這種背景下,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通過侍中馮子琮找到高儼,並暗地裡給他打了保票:“我們支持你幹掉和士開!”

儼謂侍中馮子琮曰:“士開罪重,兒欲殺之,何如?”子琮心欲廢帝而立儼,因勸成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高儼絲毫沒有被人利用的覺悟,反而主動朝和士開發起攻擊,併成功幹掉了和士開。按照高儼的預想,下一步就是幹掉高緯,自己當皇帝。

王子宜授以一函,雲:“有敕,令王向臺。”因遣軍士護送,儼遣都督馮永洛就臺斬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可高儼帥軍進攻皇宮的時候,卻發現一個令人絕望的事實:原本站在他背後的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統統不見了身影。

這就是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厲害之處,他們在不讓朝堂傷筋動骨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地削弱了宮廷勢力。

幹掉和士開,本就是意外之喜;進攻皇宮,更有可能促使宮廷勢力和皇權產生分裂。但絕不能讓高儼攻下皇宮,因為那是謀反,北齊很可能因此展開大火併。

在這種背景下,權臣斛律光站在了皇帝高緯一邊,而且站得名正言順:因為當今皇后是斛律光的女兒,高緯是斛律光的女婿。

執其手,強引以前,請於帝曰:“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稍長自不復然,願寬其罪。”帝拔儼所帶刀環,亂築辮頭,良久,乃釋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高儼失敗之後,又躲到了胡太后的身邊。高緯三令五申,一定要幹掉高儼,可胡太后心疼小兒子,對高緯的命令不管不顧。但兩個月之後,高緯還是抓住機會幹掉了高儼,這使得皇帝和太后之間產生了極大的隔閡。

桃枝以袖塞其口,反袍矇頭負出,至大明宮,鼻血滿面,拉殺之,時年十四,裹之以席,埋於室內。帝使啟太后,太后臨哭,十餘聲,即擁入殿。——《資治通鑑》·陳紀四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應該說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算是獲得了這一階段的最終勝利:權臣和士開被幹掉、強勢親王高儼退場、皇帝高緯與胡太后產生極大隔閡。

這一年是公元571年,皇帝高緯十五歲。

"

​公元565年,武成帝高湛退位為太上皇,太子高緯提前繼位。高湛此舉就是希望年幼的太子可以提前獲得權力,不至於在自己去世之後被欺負。

可就在公元569年,高湛剛去世沒多久,高緯的權威立刻受到了挑戰: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聯合發難,要求胡太后下調令,將首席輔政大臣和士開調離中央政府。

太尉趙郡王睿、大司馬馮翊王潤、安德王延宗與婁定遠、元文遙皆言開齊主,請出士開為外任。——《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理由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本來該殺!念在他是先帝時期的重臣,我們給他留條活路,去外地反省吧!

會胡太后觴朝貴於前殿,睿面陳士開罪失雲:“士開先帝弄臣,城狐社鼠,受納貨賂,穢亂宮掖。臣等義無杜口,冒死陳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胡太后堅決反對,理由同樣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先帝在的時候你們怎麼不說?先帝屍骨未寒你們就集體發難,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嗎?

太后曰:“先帝在時,王等何不言!今欲欺孤寡邪?且飲酒,勿多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雙方為此鬧得不可開交,由於胡太后拒不合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氣得抓狂,卻沒有絲毫辦法。在這種背景下,胡太后的哥哥胡長粲出面說和:“這種事情,還是等先帝下葬之後再說吧!”

作為旋渦中心的和士開,他親自找到胡太后,讓胡太后答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要求,先帝下葬之後,和士開立刻會被調離,胡太后同意了。

左丞相段韶使胡長粲傳太后言曰:“梓宮在殯,事太忽忽,欲王等更思之!”睿等遂皆拜謝。——《資治通鑑》·陳紀四

有了胡氏兄妹的保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覺得勝券在握,於是和士開調任的事情被暫時擱置,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高湛的葬禮上。

但等高湛下葬之後,胡太后又說:“和士開和先帝的感情太深,我想等先帝百日之後,再把和士開調離。”

太后欲留士開過百日,睿不許;數日之內,太后數以為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傻眼了,這不是把我們當傻子耍嗎?他們的代表人物趙郡王高睿找到了胡太后,勸胡太后不要一意孤行,趕快讓和士開滾蛋。

睿曰:“吾受委不輕。今嗣主幼衝,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死,何面戴天!”——《資治通鑑》·陳紀四

但無論高睿怎麼說,胡太后就是油鹽不進:我肯定會把和士開調走的,等幾天吧!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為了削弱宮廷勢力,進而削弱皇權。如果胡太后不進行反擊,高湛生前所做的集權工作就付諸東流了。

但隨著胡太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好像“曹劌論戰”中的齊國軍隊一樣,氣勢慢慢地消散。到最後,除了高睿之外,我們似乎看不到其他人蔘與逼宮了。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胡太后逐漸定住了神,因為她發現: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似乎並不可怕。發現靠山不再發慌之後,和士開就開始準備反擊了。

和士開經過觀察,發現婁定遠(婁太后之侄)雖然是高睿那個小集團的領銜人物之一,但他的態度並不強硬。

婁定遠的態度之所以不強硬,是因為宮廷力量過於強大。他們最初決定逼宮,只是趁著高湛屍骨未寒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能撈到好處就撈,撈不到就暫停,有合適的機會再集體發難。

西邊那個北周越來越不規矩,北齊朝堂根本不敢引發大火併,否則大家都有可能付出極大的代價。

換言之,這幫老油條一看撈不到好處,就紛紛當起了縮頭烏龜。反正法不責眾,你胡太后與和士開肯定也不敢追責。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除了趙郡王高睿還在傻呵呵地上躥下跳之外,朝堂上幾乎已經沒人願意和宮廷勢力硬碰硬了。

在這種背景下,和士開親自拜訪婁定遠並當面服軟,希望婁定遠等人不要斬盡殺絕,自己很快就會滾出都城,再也不回來了。

士開曰:“在內久不自安,今得出,實遂本志,不願更入。但乞王保護,長為大州刺史足矣。”定遠信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等人本就打算偃旗息鼓另尋機會,現在看到和士開如此懂事,那更沒得說了,再等等吧!

在確認自己已經成功麻痺了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後,和士開立刻發動反攻:第二天,趙郡王高睿被暗殺,婁定遠受到了去地方任職的調令。

出,至永巷,遇兵,執送華林園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立刻意識到:自己上了和士開的當。但事已至此,婁定遠也無法可施,只得退還了和士開的禮物,同時奉上了大批珍寶賄賂和士開,表示臣服。

定遠歸士開所遺,加以餘珍賂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只用了一個回合,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被和士開打了個筋斷骨折。厲害!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和士開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完美展示出他作為一個政客的權術和手腕。但在史書中,史官普遍同情失敗的高睿和婁定遠,認為和士開是一個陰險狡猾的卑鄙小人。

這種評價過於主觀,其實在我看來,“陰險狡猾”和“足智多謀”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前者用於形容敵人,後者用於形容自己人。

如果讀者能以客觀眼光看待此次事件,會發現和士開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什麼問題。

老皇帝還沒下葬,臣子就實現了祕密串聯,大呼小叫地欺負老皇帝留下的孤兒寡母,逼迫老皇帝任命的首席輔政大臣滾到地方去任職,這是想幹什麼?造反嗎?

人都是得寸進尺的,一旦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取得了第一輪勝利,他們肯定會再接再厲,繼續打擊宮廷勢力。如果宮廷勢力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那高湛留下的孤兒寡母,恐怕也會招致殺身之禍。

但由於高湛留下的權力格局比較穩定,所以高湛去世之後,胡太后雖然受到了挑戰,卻在輔政大臣和士開的幫助下渡過難關。

這件事折射出一個問題:宮廷勢力雖然處於核心位置,但豪門士族和軍長大佬對此並不服氣,一直想找機會挑戰宮廷勢力。而宮廷勢力有一個巨大的弱點:他們必須依附於皇權。

此時,宮廷勢力和皇權是合則兩利,如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剷除了宮廷勢力,皇權很可能就此淪為傀儡。可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開始蟄伏的時候,宮廷勢力和皇權失去了外敵,他們還能親密無間地合作嗎?

如果宮廷勢力和皇權發生了矛盾,小皇帝高緯隨時可以下令剷除宮廷勢力。屆時,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會第一時間衝出來,幹掉宮廷勢力,然後名正言順地接管皇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皇權是絕不願意和宮廷勢力發生矛盾的,因為那意味著雙輸。可問題是:如果宮廷勢力不開眼,一味地要凌駕於皇權之上,皇帝又該怎麼辦呢?

不過那都是後話,至少從高睿被殺、婁定遠被流放來看,宮廷勢力和皇權依然緊密團結在一起。

在這種背景下,宮廷勢力再次得到加強:胡太后、胡皇后(胡太后侄女)、陸令萱(高緯的保姆)、穆昭儀(陸令萱養女,後來的穆皇后)、穆提婆(陸令萱之子)和高阿那肱(陸令萱乾兒子)都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大人物。

曾經得罪過高湛的祖珽,也被和士開撈回了權力中樞,但由於他在獄中受刑導致雙眼失明,所以只得以智囊的身份出現。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宮廷勢力如此強大,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覺得要是再不反擊,恐怕將來會永無翻身之日。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開始打起了琅琊王高儼的主意。

在高湛生前,為了避免皇帝高緯勢大難治,便大肆增強嫡次子高儼的勢力,目的就是讓高緯和高儼保持平衡。

通過這個史實,我們應該能得出三個結論:

一、高儼的勢力必然很強;

二、高緯對高儼一定恨得牙癢;

三、高儼對皇位一定充滿渴望。

高湛去世之後,高緯想方設法收回了高儼的部分權力,在此過程中,和士開出力不小,高儼對他相當不滿。在這種背景下,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通過侍中馮子琮找到高儼,並暗地裡給他打了保票:“我們支持你幹掉和士開!”

儼謂侍中馮子琮曰:“士開罪重,兒欲殺之,何如?”子琮心欲廢帝而立儼,因勸成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高儼絲毫沒有被人利用的覺悟,反而主動朝和士開發起攻擊,併成功幹掉了和士開。按照高儼的預想,下一步就是幹掉高緯,自己當皇帝。

王子宜授以一函,雲:“有敕,令王向臺。”因遣軍士護送,儼遣都督馮永洛就臺斬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可高儼帥軍進攻皇宮的時候,卻發現一個令人絕望的事實:原本站在他背後的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統統不見了身影。

這就是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厲害之處,他們在不讓朝堂傷筋動骨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地削弱了宮廷勢力。

幹掉和士開,本就是意外之喜;進攻皇宮,更有可能促使宮廷勢力和皇權產生分裂。但絕不能讓高儼攻下皇宮,因為那是謀反,北齊很可能因此展開大火併。

在這種背景下,權臣斛律光站在了皇帝高緯一邊,而且站得名正言順:因為當今皇后是斛律光的女兒,高緯是斛律光的女婿。

執其手,強引以前,請於帝曰:“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稍長自不復然,願寬其罪。”帝拔儼所帶刀環,亂築辮頭,良久,乃釋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高儼失敗之後,又躲到了胡太后的身邊。高緯三令五申,一定要幹掉高儼,可胡太后心疼小兒子,對高緯的命令不管不顧。但兩個月之後,高緯還是抓住機會幹掉了高儼,這使得皇帝和太后之間產生了極大的隔閡。

桃枝以袖塞其口,反袍矇頭負出,至大明宮,鼻血滿面,拉殺之,時年十四,裹之以席,埋於室內。帝使啟太后,太后臨哭,十餘聲,即擁入殿。——《資治通鑑》·陳紀四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應該說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算是獲得了這一階段的最終勝利:權臣和士開被幹掉、強勢親王高儼退場、皇帝高緯與胡太后產生極大隔閡。

這一年是公元571年,皇帝高緯十五歲。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高緯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在政治上似乎擁有極高的天賦。面對這種局面,高緯開始醞釀反擊,目標就是權臣斛律光。

和士開被殺,高緯轉而重用雙目失明的祖珽。在高緯的刻意提拔之下,祖珽開始直接向皇帝高緯、胡太后、太姬(陸令萱)彙報工作,完全不理會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一看這種場景,鼻子都快氣歪了:殺了一個和士開,又來一個祖珽,沒完沒了了?

斛律光更是對著自己手下的將領說:“那個瞎子(祖珽)什麼事都不和我們商量,這樣下去早晚會誤國誤民。”

又嘗謂諸將曰:“邊境消息,兵馬處分,趙令恆與吾輩參論。盲人掌機密以來,全不與吾輩語,正恐誤國家事耳。”——《資治通鑑》·陳紀五

皇帝重用某位寵臣,軍政大佬居然直接朝軍隊放風,這是什麼性質的事?這話說出來,高緯哪還會有安全感呢?萬一哪天出現一個傻大膽,直接攛掇斛律光:“咱們乾脆把祖珽做了吧!”你說高緯除了接受傀儡的命運之外,還能有什麼選擇呢?

再加上斛律光的女兒是皇后,一直是陸令萱的眼中釘肉中刺,自己的兒子穆提婆希望求娶斛律光的庶女,又被拒絕。最終,宮廷勢力和皇權達成一致,找人暗殺了斛律光。

桃枝與三力士以弓弦罥其頸,拉而殺之,血流於地,剗之,跡終不滅。——《資治通鑑》·陳紀五

斛律光被殺之後,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遭受重創,紛紛埋下頭來低調做人。

在朝堂上,皇帝高緯任用祖珽掌管朝廷樞要機密,並統領騎兵。祖珽的親戚紛紛雞犬升天,一個全新的利益集團橫空出世。當然,這個利益集團完全依附於高緯。

在宮廷中,皇帝高緯廢掉了斛律皇后,重用保姆陸令萱,陸令萱的養女也成了北齊的新皇后,與胡皇后並立。陸令萱的兒子穆提婆和乾兒子高阿那肱,一時間權傾朝野。

"

​公元565年,武成帝高湛退位為太上皇,太子高緯提前繼位。高湛此舉就是希望年幼的太子可以提前獲得權力,不至於在自己去世之後被欺負。

可就在公元569年,高湛剛去世沒多久,高緯的權威立刻受到了挑戰: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聯合發難,要求胡太后下調令,將首席輔政大臣和士開調離中央政府。

太尉趙郡王睿、大司馬馮翊王潤、安德王延宗與婁定遠、元文遙皆言開齊主,請出士開為外任。——《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理由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本來該殺!念在他是先帝時期的重臣,我們給他留條活路,去外地反省吧!

會胡太后觴朝貴於前殿,睿面陳士開罪失雲:“士開先帝弄臣,城狐社鼠,受納貨賂,穢亂宮掖。臣等義無杜口,冒死陳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胡太后堅決反對,理由同樣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先帝在的時候你們怎麼不說?先帝屍骨未寒你們就集體發難,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嗎?

太后曰:“先帝在時,王等何不言!今欲欺孤寡邪?且飲酒,勿多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雙方為此鬧得不可開交,由於胡太后拒不合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氣得抓狂,卻沒有絲毫辦法。在這種背景下,胡太后的哥哥胡長粲出面說和:“這種事情,還是等先帝下葬之後再說吧!”

作為旋渦中心的和士開,他親自找到胡太后,讓胡太后答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要求,先帝下葬之後,和士開立刻會被調離,胡太后同意了。

左丞相段韶使胡長粲傳太后言曰:“梓宮在殯,事太忽忽,欲王等更思之!”睿等遂皆拜謝。——《資治通鑑》·陳紀四

有了胡氏兄妹的保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覺得勝券在握,於是和士開調任的事情被暫時擱置,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高湛的葬禮上。

但等高湛下葬之後,胡太后又說:“和士開和先帝的感情太深,我想等先帝百日之後,再把和士開調離。”

太后欲留士開過百日,睿不許;數日之內,太后數以為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傻眼了,這不是把我們當傻子耍嗎?他們的代表人物趙郡王高睿找到了胡太后,勸胡太后不要一意孤行,趕快讓和士開滾蛋。

睿曰:“吾受委不輕。今嗣主幼衝,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死,何面戴天!”——《資治通鑑》·陳紀四

但無論高睿怎麼說,胡太后就是油鹽不進:我肯定會把和士開調走的,等幾天吧!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為了削弱宮廷勢力,進而削弱皇權。如果胡太后不進行反擊,高湛生前所做的集權工作就付諸東流了。

但隨著胡太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好像“曹劌論戰”中的齊國軍隊一樣,氣勢慢慢地消散。到最後,除了高睿之外,我們似乎看不到其他人蔘與逼宮了。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胡太后逐漸定住了神,因為她發現: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似乎並不可怕。發現靠山不再發慌之後,和士開就開始準備反擊了。

和士開經過觀察,發現婁定遠(婁太后之侄)雖然是高睿那個小集團的領銜人物之一,但他的態度並不強硬。

婁定遠的態度之所以不強硬,是因為宮廷力量過於強大。他們最初決定逼宮,只是趁著高湛屍骨未寒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能撈到好處就撈,撈不到就暫停,有合適的機會再集體發難。

西邊那個北周越來越不規矩,北齊朝堂根本不敢引發大火併,否則大家都有可能付出極大的代價。

換言之,這幫老油條一看撈不到好處,就紛紛當起了縮頭烏龜。反正法不責眾,你胡太后與和士開肯定也不敢追責。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除了趙郡王高睿還在傻呵呵地上躥下跳之外,朝堂上幾乎已經沒人願意和宮廷勢力硬碰硬了。

在這種背景下,和士開親自拜訪婁定遠並當面服軟,希望婁定遠等人不要斬盡殺絕,自己很快就會滾出都城,再也不回來了。

士開曰:“在內久不自安,今得出,實遂本志,不願更入。但乞王保護,長為大州刺史足矣。”定遠信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等人本就打算偃旗息鼓另尋機會,現在看到和士開如此懂事,那更沒得說了,再等等吧!

在確認自己已經成功麻痺了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後,和士開立刻發動反攻:第二天,趙郡王高睿被暗殺,婁定遠受到了去地方任職的調令。

出,至永巷,遇兵,執送華林園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立刻意識到:自己上了和士開的當。但事已至此,婁定遠也無法可施,只得退還了和士開的禮物,同時奉上了大批珍寶賄賂和士開,表示臣服。

定遠歸士開所遺,加以餘珍賂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只用了一個回合,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被和士開打了個筋斷骨折。厲害!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和士開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完美展示出他作為一個政客的權術和手腕。但在史書中,史官普遍同情失敗的高睿和婁定遠,認為和士開是一個陰險狡猾的卑鄙小人。

這種評價過於主觀,其實在我看來,“陰險狡猾”和“足智多謀”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前者用於形容敵人,後者用於形容自己人。

如果讀者能以客觀眼光看待此次事件,會發現和士開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什麼問題。

老皇帝還沒下葬,臣子就實現了祕密串聯,大呼小叫地欺負老皇帝留下的孤兒寡母,逼迫老皇帝任命的首席輔政大臣滾到地方去任職,這是想幹什麼?造反嗎?

人都是得寸進尺的,一旦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取得了第一輪勝利,他們肯定會再接再厲,繼續打擊宮廷勢力。如果宮廷勢力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那高湛留下的孤兒寡母,恐怕也會招致殺身之禍。

但由於高湛留下的權力格局比較穩定,所以高湛去世之後,胡太后雖然受到了挑戰,卻在輔政大臣和士開的幫助下渡過難關。

這件事折射出一個問題:宮廷勢力雖然處於核心位置,但豪門士族和軍長大佬對此並不服氣,一直想找機會挑戰宮廷勢力。而宮廷勢力有一個巨大的弱點:他們必須依附於皇權。

此時,宮廷勢力和皇權是合則兩利,如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剷除了宮廷勢力,皇權很可能就此淪為傀儡。可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開始蟄伏的時候,宮廷勢力和皇權失去了外敵,他們還能親密無間地合作嗎?

如果宮廷勢力和皇權發生了矛盾,小皇帝高緯隨時可以下令剷除宮廷勢力。屆時,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會第一時間衝出來,幹掉宮廷勢力,然後名正言順地接管皇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皇權是絕不願意和宮廷勢力發生矛盾的,因為那意味著雙輸。可問題是:如果宮廷勢力不開眼,一味地要凌駕於皇權之上,皇帝又該怎麼辦呢?

不過那都是後話,至少從高睿被殺、婁定遠被流放來看,宮廷勢力和皇權依然緊密團結在一起。

在這種背景下,宮廷勢力再次得到加強:胡太后、胡皇后(胡太后侄女)、陸令萱(高緯的保姆)、穆昭儀(陸令萱養女,後來的穆皇后)、穆提婆(陸令萱之子)和高阿那肱(陸令萱乾兒子)都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大人物。

曾經得罪過高湛的祖珽,也被和士開撈回了權力中樞,但由於他在獄中受刑導致雙眼失明,所以只得以智囊的身份出現。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宮廷勢力如此強大,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覺得要是再不反擊,恐怕將來會永無翻身之日。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開始打起了琅琊王高儼的主意。

在高湛生前,為了避免皇帝高緯勢大難治,便大肆增強嫡次子高儼的勢力,目的就是讓高緯和高儼保持平衡。

通過這個史實,我們應該能得出三個結論:

一、高儼的勢力必然很強;

二、高緯對高儼一定恨得牙癢;

三、高儼對皇位一定充滿渴望。

高湛去世之後,高緯想方設法收回了高儼的部分權力,在此過程中,和士開出力不小,高儼對他相當不滿。在這種背景下,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通過侍中馮子琮找到高儼,並暗地裡給他打了保票:“我們支持你幹掉和士開!”

儼謂侍中馮子琮曰:“士開罪重,兒欲殺之,何如?”子琮心欲廢帝而立儼,因勸成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高儼絲毫沒有被人利用的覺悟,反而主動朝和士開發起攻擊,併成功幹掉了和士開。按照高儼的預想,下一步就是幹掉高緯,自己當皇帝。

王子宜授以一函,雲:“有敕,令王向臺。”因遣軍士護送,儼遣都督馮永洛就臺斬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可高儼帥軍進攻皇宮的時候,卻發現一個令人絕望的事實:原本站在他背後的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統統不見了身影。

這就是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厲害之處,他們在不讓朝堂傷筋動骨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地削弱了宮廷勢力。

幹掉和士開,本就是意外之喜;進攻皇宮,更有可能促使宮廷勢力和皇權產生分裂。但絕不能讓高儼攻下皇宮,因為那是謀反,北齊很可能因此展開大火併。

在這種背景下,權臣斛律光站在了皇帝高緯一邊,而且站得名正言順:因為當今皇后是斛律光的女兒,高緯是斛律光的女婿。

執其手,強引以前,請於帝曰:“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稍長自不復然,願寬其罪。”帝拔儼所帶刀環,亂築辮頭,良久,乃釋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高儼失敗之後,又躲到了胡太后的身邊。高緯三令五申,一定要幹掉高儼,可胡太后心疼小兒子,對高緯的命令不管不顧。但兩個月之後,高緯還是抓住機會幹掉了高儼,這使得皇帝和太后之間產生了極大的隔閡。

桃枝以袖塞其口,反袍矇頭負出,至大明宮,鼻血滿面,拉殺之,時年十四,裹之以席,埋於室內。帝使啟太后,太后臨哭,十餘聲,即擁入殿。——《資治通鑑》·陳紀四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應該說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算是獲得了這一階段的最終勝利:權臣和士開被幹掉、強勢親王高儼退場、皇帝高緯與胡太后產生極大隔閡。

這一年是公元571年,皇帝高緯十五歲。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高緯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在政治上似乎擁有極高的天賦。面對這種局面,高緯開始醞釀反擊,目標就是權臣斛律光。

和士開被殺,高緯轉而重用雙目失明的祖珽。在高緯的刻意提拔之下,祖珽開始直接向皇帝高緯、胡太后、太姬(陸令萱)彙報工作,完全不理會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一看這種場景,鼻子都快氣歪了:殺了一個和士開,又來一個祖珽,沒完沒了了?

斛律光更是對著自己手下的將領說:“那個瞎子(祖珽)什麼事都不和我們商量,這樣下去早晚會誤國誤民。”

又嘗謂諸將曰:“邊境消息,兵馬處分,趙令恆與吾輩參論。盲人掌機密以來,全不與吾輩語,正恐誤國家事耳。”——《資治通鑑》·陳紀五

皇帝重用某位寵臣,軍政大佬居然直接朝軍隊放風,這是什麼性質的事?這話說出來,高緯哪還會有安全感呢?萬一哪天出現一個傻大膽,直接攛掇斛律光:“咱們乾脆把祖珽做了吧!”你說高緯除了接受傀儡的命運之外,還能有什麼選擇呢?

再加上斛律光的女兒是皇后,一直是陸令萱的眼中釘肉中刺,自己的兒子穆提婆希望求娶斛律光的庶女,又被拒絕。最終,宮廷勢力和皇權達成一致,找人暗殺了斛律光。

桃枝與三力士以弓弦罥其頸,拉而殺之,血流於地,剗之,跡終不滅。——《資治通鑑》·陳紀五

斛律光被殺之後,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遭受重創,紛紛埋下頭來低調做人。

在朝堂上,皇帝高緯任用祖珽掌管朝廷樞要機密,並統領騎兵。祖珽的親戚紛紛雞犬升天,一個全新的利益集團橫空出世。當然,這個利益集團完全依附於高緯。

在宮廷中,皇帝高緯廢掉了斛律皇后,重用保姆陸令萱,陸令萱的養女也成了北齊的新皇后,與胡皇后並立。陸令萱的兒子穆提婆和乾兒子高阿那肱,一時間權傾朝野。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總地來說,高緯的權謀手腕值得肯定,他營造出一個遠離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權力圈,並依靠這個權力圈駕馭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再也沒有人能從內部威脅皇權。

但這種權力格局最大的弊端就是:在那個以豪門士族為主導的社會中,疏遠豪門士族,就意味著國家岌岌可危。

宮廷勢力很容易受到弱勢皇帝的青睞,但圍繞在弱勢皇帝身邊的,通常都是一些出身卑微、缺乏威望和能力的人。

弱勢皇帝可以有效地駕馭這類人,但當這類人代表皇權,出現在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面前的時候,通常會缺乏信心,更不可能讓對方臣服。

在這種背景下,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通常會對這些寵臣表示出有意無意地反抗。而反抗的結果,就是這些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被逐個排擠出局。

高湛去世之後,高緯先是殺了高睿,又殺了斛律光。接下來還殺了斛律羨和高長恭。他們有的是被權勢慾望矇住雙眼,有的是不甘被弱勢皇帝統治。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能力太強。

說起來也是諷刺,從高澄到高洋,從高洋到高演,從高演到高湛,他們鬥得一塌糊塗,完全是因為能力太強,所以必須向養蠱一樣分出勝負。

可到了高緯執政時期,能力強的人幾乎全部被殺光,剩下的又幾乎都是庸碌無為之輩。這些人把持朝政,使得北齊決策機構的整體素質越來越差,相對應的是:北齊的軍事和政治局勢日益惡化。

如果高緯能年長一些,他就算使用宮廷勢力,也可以重用一些才能與道德相對較高的人,也會有更充足的信心,來駕馭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可高緯實在是太年輕了,他根本不具備這種能力,更缺乏這種信心。

隨著宮廷勢力的逐步深入,瞎子祖珽感覺到不對勁了。祖珽雖然不能算一等一的人才,但是在宮廷勢力中,他也算是比較優秀的一個。

當祖珽決定作出一些改變,試圖將北齊重新拉回正軌的時候,立刻被宮廷勢力聯手清理出了權力核心。

孝言無辭以應,唯厲色遣下而已。既而與韓長鸞等共構祖珽,逐而代之。——《資治通鑑》·陳紀五

聯想到祖珽當初就是因為出面舉報趙彥深、元文遙、和士開等權臣,並在舉報過程中一再犯言直諫才被下獄。這人雖然有很多汙點,但大節無虧。

可惜的是,當祖珽第一次不願同流合汙之時,雙眼被薰瞎;第二次不願同流合汙之時,直接政息人亡。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高洋被迫藏拙,稱帝深埋禍患

裝瘋賣傻失效用,母子相爭釀惡果

婁太后錯信高演,高殷慘遭橫死

兩年因果輪迴,高演太子被殺

五位皇族被殺,高湛成功集權

"

​公元565年,武成帝高湛退位為太上皇,太子高緯提前繼位。高湛此舉就是希望年幼的太子可以提前獲得權力,不至於在自己去世之後被欺負。

可就在公元569年,高湛剛去世沒多久,高緯的權威立刻受到了挑戰: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聯合發難,要求胡太后下調令,將首席輔政大臣和士開調離中央政府。

太尉趙郡王睿、大司馬馮翊王潤、安德王延宗與婁定遠、元文遙皆言開齊主,請出士開為外任。——《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理由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本來該殺!念在他是先帝時期的重臣,我們給他留條活路,去外地反省吧!

會胡太后觴朝貴於前殿,睿面陳士開罪失雲:“士開先帝弄臣,城狐社鼠,受納貨賂,穢亂宮掖。臣等義無杜口,冒死陳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胡太后堅決反對,理由同樣簡單粗暴:和士開是奸臣?先帝在的時候你們怎麼不說?先帝屍骨未寒你們就集體發難,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嗎?

太后曰:“先帝在時,王等何不言!今欲欺孤寡邪?且飲酒,勿多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雙方為此鬧得不可開交,由於胡太后拒不合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氣得抓狂,卻沒有絲毫辦法。在這種背景下,胡太后的哥哥胡長粲出面說和:“這種事情,還是等先帝下葬之後再說吧!”

作為旋渦中心的和士開,他親自找到胡太后,讓胡太后答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要求,先帝下葬之後,和士開立刻會被調離,胡太后同意了。

左丞相段韶使胡長粲傳太后言曰:“梓宮在殯,事太忽忽,欲王等更思之!”睿等遂皆拜謝。——《資治通鑑》·陳紀四

有了胡氏兄妹的保證,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覺得勝券在握,於是和士開調任的事情被暫時擱置,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高湛的葬禮上。

但等高湛下葬之後,胡太后又說:“和士開和先帝的感情太深,我想等先帝百日之後,再把和士開調離。”

太后欲留士開過百日,睿不許;數日之內,太后數以為言。——《資治通鑑》·陳紀四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傻眼了,這不是把我們當傻子耍嗎?他們的代表人物趙郡王高睿找到了胡太后,勸胡太后不要一意孤行,趕快讓和士開滾蛋。

睿曰:“吾受委不輕。今嗣主幼衝,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死,何面戴天!”——《資治通鑑》·陳紀四

但無論高睿怎麼說,胡太后就是油鹽不進:我肯定會把和士開調走的,等幾天吧!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為了削弱宮廷勢力,進而削弱皇權。如果胡太后不進行反擊,高湛生前所做的集權工作就付諸東流了。

但隨著胡太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好像“曹劌論戰”中的齊國軍隊一樣,氣勢慢慢地消散。到最後,除了高睿之外,我們似乎看不到其他人蔘與逼宮了。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胡太后逐漸定住了神,因為她發現: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似乎並不可怕。發現靠山不再發慌之後,和士開就開始準備反擊了。

和士開經過觀察,發現婁定遠(婁太后之侄)雖然是高睿那個小集團的領銜人物之一,但他的態度並不強硬。

婁定遠的態度之所以不強硬,是因為宮廷力量過於強大。他們最初決定逼宮,只是趁著高湛屍骨未寒的時候發動突然襲擊,能撈到好處就撈,撈不到就暫停,有合適的機會再集體發難。

西邊那個北周越來越不規矩,北齊朝堂根本不敢引發大火併,否則大家都有可能付出極大的代價。

換言之,這幫老油條一看撈不到好處,就紛紛當起了縮頭烏龜。反正法不責眾,你胡太后與和士開肯定也不敢追責。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除了趙郡王高睿還在傻呵呵地上躥下跳之外,朝堂上幾乎已經沒人願意和宮廷勢力硬碰硬了。

在這種背景下,和士開親自拜訪婁定遠並當面服軟,希望婁定遠等人不要斬盡殺絕,自己很快就會滾出都城,再也不回來了。

士開曰:“在內久不自安,今得出,實遂本志,不願更入。但乞王保護,長為大州刺史足矣。”定遠信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等人本就打算偃旗息鼓另尋機會,現在看到和士開如此懂事,那更沒得說了,再等等吧!

在確認自己已經成功麻痺了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之後,和士開立刻發動反攻:第二天,趙郡王高睿被暗殺,婁定遠受到了去地方任職的調令。

出,至永巷,遇兵,執送華林園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婁定遠立刻意識到:自己上了和士開的當。但事已至此,婁定遠也無法可施,只得退還了和士開的禮物,同時奉上了大批珍寶賄賂和士開,表示臣服。

定遠歸士開所遺,加以餘珍賂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只用了一個回合,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就被和士開打了個筋斷骨折。厲害!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和士開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完美展示出他作為一個政客的權術和手腕。但在史書中,史官普遍同情失敗的高睿和婁定遠,認為和士開是一個陰險狡猾的卑鄙小人。

這種評價過於主觀,其實在我看來,“陰險狡猾”和“足智多謀”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前者用於形容敵人,後者用於形容自己人。

如果讀者能以客觀眼光看待此次事件,會發現和士開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什麼問題。

老皇帝還沒下葬,臣子就實現了祕密串聯,大呼小叫地欺負老皇帝留下的孤兒寡母,逼迫老皇帝任命的首席輔政大臣滾到地方去任職,這是想幹什麼?造反嗎?

人都是得寸進尺的,一旦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取得了第一輪勝利,他們肯定會再接再厲,繼續打擊宮廷勢力。如果宮廷勢力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那高湛留下的孤兒寡母,恐怕也會招致殺身之禍。

但由於高湛留下的權力格局比較穩定,所以高湛去世之後,胡太后雖然受到了挑戰,卻在輔政大臣和士開的幫助下渡過難關。

這件事折射出一個問題:宮廷勢力雖然處於核心位置,但豪門士族和軍長大佬對此並不服氣,一直想找機會挑戰宮廷勢力。而宮廷勢力有一個巨大的弱點:他們必須依附於皇權。

此時,宮廷勢力和皇權是合則兩利,如果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剷除了宮廷勢力,皇權很可能就此淪為傀儡。可當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開始蟄伏的時候,宮廷勢力和皇權失去了外敵,他們還能親密無間地合作嗎?

如果宮廷勢力和皇權發生了矛盾,小皇帝高緯隨時可以下令剷除宮廷勢力。屆時,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會第一時間衝出來,幹掉宮廷勢力,然後名正言順地接管皇權。

從這個角度來看,皇權是絕不願意和宮廷勢力發生矛盾的,因為那意味著雙輸。可問題是:如果宮廷勢力不開眼,一味地要凌駕於皇權之上,皇帝又該怎麼辦呢?

不過那都是後話,至少從高睿被殺、婁定遠被流放來看,宮廷勢力和皇權依然緊密團結在一起。

在這種背景下,宮廷勢力再次得到加強:胡太后、胡皇后(胡太后侄女)、陸令萱(高緯的保姆)、穆昭儀(陸令萱養女,後來的穆皇后)、穆提婆(陸令萱之子)和高阿那肱(陸令萱乾兒子)都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大人物。

曾經得罪過高湛的祖珽,也被和士開撈回了權力中樞,但由於他在獄中受刑導致雙眼失明,所以只得以智囊的身份出現。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宮廷勢力如此強大,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覺得要是再不反擊,恐怕將來會永無翻身之日。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開始打起了琅琊王高儼的主意。

在高湛生前,為了避免皇帝高緯勢大難治,便大肆增強嫡次子高儼的勢力,目的就是讓高緯和高儼保持平衡。

通過這個史實,我們應該能得出三個結論:

一、高儼的勢力必然很強;

二、高緯對高儼一定恨得牙癢;

三、高儼對皇位一定充滿渴望。

高湛去世之後,高緯想方設法收回了高儼的部分權力,在此過程中,和士開出力不小,高儼對他相當不滿。在這種背景下,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通過侍中馮子琮找到高儼,並暗地裡給他打了保票:“我們支持你幹掉和士開!”

儼謂侍中馮子琮曰:“士開罪重,兒欲殺之,何如?”子琮心欲廢帝而立儼,因勸成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高儼絲毫沒有被人利用的覺悟,反而主動朝和士開發起攻擊,併成功幹掉了和士開。按照高儼的預想,下一步就是幹掉高緯,自己當皇帝。

王子宜授以一函,雲:“有敕,令王向臺。”因遣軍士護送,儼遣都督馮永洛就臺斬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可高儼帥軍進攻皇宮的時候,卻發現一個令人絕望的事實:原本站在他背後的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統統不見了身影。

這就是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厲害之處,他們在不讓朝堂傷筋動骨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地削弱了宮廷勢力。

幹掉和士開,本就是意外之喜;進攻皇宮,更有可能促使宮廷勢力和皇權產生分裂。但絕不能讓高儼攻下皇宮,因為那是謀反,北齊很可能因此展開大火併。

在這種背景下,權臣斛律光站在了皇帝高緯一邊,而且站得名正言順:因為當今皇后是斛律光的女兒,高緯是斛律光的女婿。

執其手,強引以前,請於帝曰:“琅邪王年少,腸肥腦滿,輕為舉措,稍長自不復然,願寬其罪。”帝拔儼所帶刀環,亂築辮頭,良久,乃釋之。——《資治通鑑》·陳紀四

高儼失敗之後,又躲到了胡太后的身邊。高緯三令五申,一定要幹掉高儼,可胡太后心疼小兒子,對高緯的命令不管不顧。但兩個月之後,高緯還是抓住機會幹掉了高儼,這使得皇帝和太后之間產生了極大的隔閡。

桃枝以袖塞其口,反袍矇頭負出,至大明宮,鼻血滿面,拉殺之,時年十四,裹之以席,埋於室內。帝使啟太后,太后臨哭,十餘聲,即擁入殿。——《資治通鑑》·陳紀四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應該說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算是獲得了這一階段的最終勝利:權臣和士開被幹掉、強勢親王高儼退場、皇帝高緯與胡太后產生極大隔閡。

這一年是公元571年,皇帝高緯十五歲。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高緯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在政治上似乎擁有極高的天賦。面對這種局面,高緯開始醞釀反擊,目標就是權臣斛律光。

和士開被殺,高緯轉而重用雙目失明的祖珽。在高緯的刻意提拔之下,祖珽開始直接向皇帝高緯、胡太后、太姬(陸令萱)彙報工作,完全不理會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

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一看這種場景,鼻子都快氣歪了:殺了一個和士開,又來一個祖珽,沒完沒了了?

斛律光更是對著自己手下的將領說:“那個瞎子(祖珽)什麼事都不和我們商量,這樣下去早晚會誤國誤民。”

又嘗謂諸將曰:“邊境消息,兵馬處分,趙令恆與吾輩參論。盲人掌機密以來,全不與吾輩語,正恐誤國家事耳。”——《資治通鑑》·陳紀五

皇帝重用某位寵臣,軍政大佬居然直接朝軍隊放風,這是什麼性質的事?這話說出來,高緯哪還會有安全感呢?萬一哪天出現一個傻大膽,直接攛掇斛律光:“咱們乾脆把祖珽做了吧!”你說高緯除了接受傀儡的命運之外,還能有什麼選擇呢?

再加上斛律光的女兒是皇后,一直是陸令萱的眼中釘肉中刺,自己的兒子穆提婆希望求娶斛律光的庶女,又被拒絕。最終,宮廷勢力和皇權達成一致,找人暗殺了斛律光。

桃枝與三力士以弓弦罥其頸,拉而殺之,血流於地,剗之,跡終不滅。——《資治通鑑》·陳紀五

斛律光被殺之後,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遭受重創,紛紛埋下頭來低調做人。

在朝堂上,皇帝高緯任用祖珽掌管朝廷樞要機密,並統領騎兵。祖珽的親戚紛紛雞犬升天,一個全新的利益集團橫空出世。當然,這個利益集團完全依附於高緯。

在宮廷中,皇帝高緯廢掉了斛律皇后,重用保姆陸令萱,陸令萱的養女也成了北齊的新皇后,與胡皇后並立。陸令萱的兒子穆提婆和乾兒子高阿那肱,一時間權傾朝野。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總地來說,高緯的權謀手腕值得肯定,他營造出一個遠離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權力圈,並依靠這個權力圈駕馭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再也沒有人能從內部威脅皇權。

但這種權力格局最大的弊端就是:在那個以豪門士族為主導的社會中,疏遠豪門士族,就意味著國家岌岌可危。

宮廷勢力很容易受到弱勢皇帝的青睞,但圍繞在弱勢皇帝身邊的,通常都是一些出身卑微、缺乏威望和能力的人。

弱勢皇帝可以有效地駕馭這類人,但當這類人代表皇權,出現在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面前的時候,通常會缺乏信心,更不可能讓對方臣服。

在這種背景下,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通常會對這些寵臣表示出有意無意地反抗。而反抗的結果,就是這些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被逐個排擠出局。

高湛去世之後,高緯先是殺了高睿,又殺了斛律光。接下來還殺了斛律羨和高長恭。他們有的是被權勢慾望矇住雙眼,有的是不甘被弱勢皇帝統治。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能力太強。

說起來也是諷刺,從高澄到高洋,從高洋到高演,從高演到高湛,他們鬥得一塌糊塗,完全是因為能力太強,所以必須向養蠱一樣分出勝負。

可到了高緯執政時期,能力強的人幾乎全部被殺光,剩下的又幾乎都是庸碌無為之輩。這些人把持朝政,使得北齊決策機構的整體素質越來越差,相對應的是:北齊的軍事和政治局勢日益惡化。

如果高緯能年長一些,他就算使用宮廷勢力,也可以重用一些才能與道德相對較高的人,也會有更充足的信心,來駕馭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可高緯實在是太年輕了,他根本不具備這種能力,更缺乏這種信心。

隨著宮廷勢力的逐步深入,瞎子祖珽感覺到不對勁了。祖珽雖然不能算一等一的人才,但是在宮廷勢力中,他也算是比較優秀的一個。

當祖珽決定作出一些改變,試圖將北齊重新拉回正軌的時候,立刻被宮廷勢力聯手清理出了權力核心。

孝言無辭以應,唯厲色遣下而已。既而與韓長鸞等共構祖珽,逐而代之。——《資治通鑑》·陳紀五

聯想到祖珽當初就是因為出面舉報趙彥深、元文遙、和士開等權臣,並在舉報過程中一再犯言直諫才被下獄。這人雖然有很多汙點,但大節無虧。

可惜的是,當祖珽第一次不願同流合汙之時,雙眼被薰瞎;第二次不願同流合汙之時,直接政息人亡。


往期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高洋被迫藏拙,稱帝深埋禍患

裝瘋賣傻失效用,母子相爭釀惡果

婁太后錯信高演,高殷慘遭橫死

兩年因果輪迴,高演太子被殺

五位皇族被殺,高湛成功集權

無解,弱勢皇帝高緯面臨難題;兩難,控制宮廷勢力還是屈從於豪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