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畫給梅蘭芳的蛐蛐,巴掌大小,怕誤會沒送

齊白石 梅蘭芳 蟋蟀 齊如山 姚茫父 戲曲 書畫新風景 2019-07-15


齊白石畫給梅蘭芳的蛐蛐,巴掌大小,怕誤會沒送



齊白石和梅蘭芳剛剛認識的時候,曾經為他畫了一幅畫,畫不大,只有巴掌大小。

這幅畫就是《蟋蟀圖》,畫面上共有八隻蟋蟀,只是畫完之後,齊白石因為怕誤會 ,沒敢送給梅蘭芳,而是將畫從畫冊中撕掉了!

下面就是這幅畫:


齊白石畫給梅蘭芳的蛐蛐,巴掌大小,怕誤會沒送


齊白石《蟋蟀圖》1921年作


齊白石為什麼要撕掉這幅畫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幅畫上的四次題跋內容:

題跋一:生年不畫小筆,此冊小幸,畹華能知,辛酉三月齊璜。

題跋二:一日正作大幅畫,忽聞扣門,乃吾家如山兄攜梅郎此冊索畫,餘見姚茫父畫菊有舊法,卻未敢下筆,此強為之也,白石又記。

題跋三:餘常看兒輩養蟲,小者為 蟋蟀 ,各有賦性,有善鬥者而無人使,終不見其能;有未鬥之,先張牙鼓翅,交口不敢再來者;有一味只能鳴者;有緣其雌一怒而鬥者,有鬥後觸雌須即捨命而跳逃者。大者乃蟋蟀之類,非蟋蟀種族,即不善鬥又不能鳴,眼大可憎。有一種生於庖廚之下者,終身飽食,不出庖廚之門,此大略也。若盡述非丈二之紙不能畢。白石又記。

邊跋:餘所記蟲之大略一時之興錄,昨日為友人畫蟲之,記錄後似不宜,鞏同濟諸君以為餘罵人,遂於冊子上取下此一葉,另畫一紙與畹華,可也,此一葉與家如山兄哂收得之矣,不置諸同濟冊子之後,與同濟無關也。白石又記。


齊白石畫給梅蘭芳的蛐蛐,巴掌大小,怕誤會沒送


齊白石《蟋蟀圖》局部


齊白石題跋中的“畹華”,就是梅蘭芳;“如山”就是著名的戲曲理論家齊如山。

齊白石的這四次題跋其實記錄了一個有趣而微妙的故事:

齊白石題記稱,1921年,齊如山帶來梅蘭芳的一本冊頁前來求畫。這時齊白石剛在北京定居1年,也結識梅蘭芳1年。在京城畫壇,齊白石這個“鄉巴佬”當時並不受重視,而梅蘭芳卻對他敬重有加,兩人結下深厚友誼。齊白石題道,他看到冊頁上京城畫壇“大佬”姚芒父畫的菊花“有舊法”,“此強為之也”。這看似謙虛的說法,其實透露出齊白石與當時畫壇藝術理念的不同。

這些我們從齊白石上述題跋中可以窺見一斑。雖然齊白石畫的是蛐蛐,說的也是蛐蛐,但齊白石真正想表達的可能是初來京城時的感受。

題跋中說,其中有的蟋蟀善鬥,但養蟲的人卻沒給它機會,其才能終未顯示;有的未鬥前“先張牙鼓翅”,一交口卻“不敢再來”;“有一味只能鳴者”;有為爭雌蟲“一怒而鬥者”;還有鬥後觸碰到雌蟲觸鬚“即捨命 而跳逃者”。更有一種大個子“蟋蟀”其實不是蟋蟀,“不善鬥又不能鳴,眼大可憎。有一種生於庖廚之下者,終身飽食,不出庖廚之門……


齊白石畫給梅蘭芳的蛐蛐,巴掌大小,怕誤會沒送



後來齊白石“後悔”了,擔心上述文字被同行誤會,認為是在“罵人”,於是從冊頁上撕下此畫,另畫一紙給梅蘭芳。撕掉的這張畫,白石老先生覺得扔掉又太可惜,就把這張畫送給了他與梅蘭芳的介紹人齊如山。他解釋道,不將此畫與同行的畫放在同一冊子裡,此畫和他們無關。這幅畫後歸畫家唐雲所藏。

在09年的一次拍賣會上,齊白石撕下來的這幅巴掌大小的《蟋蟀圖》,被拍賣了224萬人民幣。

下面再看幾幅齊白石畫的小蟋蟀:


齊白石畫給梅蘭芳的蛐蛐,巴掌大小,怕誤會沒送


齊白石 蟋蟀(局部)



齊白石畫給梅蘭芳的蛐蛐,巴掌大小,怕誤會沒送


齊白石 蟋蟀(局部)



齊白石畫給梅蘭芳的蛐蛐,巴掌大小,怕誤會沒送


齊白石 蟋蟀(局部)



齊白石畫給梅蘭芳的蛐蛐,巴掌大小,怕誤會沒送


齊白石 蟋蟀(局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