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八大、齊白石的肩膀上,把烏鴉畫成“思想者”

齊白石 喜鵲 蘇軾 盤點 穀雨 2017-06-21

他站八大、齊白石的肩膀上,把烏鴉畫成“思想者”

他站八大、齊白石的肩膀上,把烏鴉畫成“思想者”

朱茂剛先生畫《寒鴉圖》,平尺小畫,畫一隻烏鴉,孤獨站在地上,做沉思狀,幾片落葉,更顯深秋之蕭殺和孤冷。朋友欣雅堂君一見傾心,脫口說“思想者,這不是一隻普通烏鴉,這是一隻鳥中智者,是鳥之王者,它在沉思,孤寂地沉思。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從不湊熱鬧,都是孤獨的,都是思想者。”一幅畫,竟然給他這樣一番感悟,可見此幅畫的精彩。烏鴉是喜歡群居的,而這一隻卻是孤獨的,是立於群鴉之外的。八大善畫此,朱茂剛這幅作品也是從八大來,朱茂剛可謂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不同的是,朱茂剛先生長跋題了蘇東坡的詞,曰:“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首詞寫蘇軾孤高自許、蔑視流俗。如此以來,茂剛先生把這隻烏鴉比作飛鴻,又賦予了它深刻的含義。其實,烏鴉亦高潔自貴,不比飛鴻遜色。

他站八大、齊白石的肩膀上,把烏鴉畫成“思想者”

齊白石畫過多幅群鴉圖,他的“石門二十四景圖”中《古樹歸鴉圖》十分精彩。題曰:“八哥解語偏饒舌,鸚鵡能言有是非。省卻人間煩惱事,斜陽古樹看鴉歸。”古往今來畫烏鴉的畫家很多,烏鴉常見的鳥兒,因為它的羽翼烏黑,因為它的叫聲難聽,烏鴉一度被人罵成不祥之鳥,好在烏鴉有“反哺”的情懷讓人盛讚。

他站八大、齊白石的肩膀上,把烏鴉畫成“思想者”

他站八大、齊白石的肩膀上,把烏鴉畫成“思想者”

烏鴉幾乎成為孤寂、淒涼的代名詞,馬致遠有“枯藤老樹昏鴉”,趙孟頫在一幅前人的《寒鴉圖》上題曰“林深雪積,很氣逼人,群烏翔集,有飢凍哀鳴之態,亦可謂能矣”。魯迅先生的小說《藥》的結尾,寫烏鴉“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 “張開兩翅,一挫身,直向著遠處的天空,箭也似的飛去了”,其寓意,多少年來一直是莘莘學子需要熟記的學習內容。

他站八大、齊白石的肩膀上,把烏鴉畫成“思想者”

我對烏鴉,沒有太多的好惡之感,但是覺得黑夜裡的烏鴉,最是幽靈一般的物種,如果它不叫,是很難發現它的所在的。與喜鵲相比,我更喜歡喜鵲,喜鵲也喜歡群居,叫聲也不婉轉,但是喜鵲黑白相間,又有長尾,覺得好看。

那年,我初次拜訪楊耀先生,在他的一本畫冊上,見他畫的《鵲巢撩人圖》,不勝喜歡,問那幅畫是否賣掉。楊耀先生說還有一幅,楊夫人從臥室給我找出,現成為我的珍藏。有時間就會拿出來掛一掛,朋友們一起賞玩。楊耀先生題跋內容十分感人,曰“吾生黃土莽塬,亙古荒原,山靜人疏,白楊雜樹,鳥巢多為喳喳群鵲,撩人情動,此予童年常觀者也,稚年永在之不可意牽牽兮,常懷故以寫之,己卯年楊耀。”這種場景,我也有見。畫家徐枯石先生善畫烏鴉、喜鵲,他曾畫《百喜圖》,是很多隻喜鵲聚集在一棵樹上。有人說一棵樹不會落那麼多隻喜鵲的,十幾尚有可能,若上百隻就讓人難以接受了。今年初春,與劉兄出發泰安,恰見高速路邊的大柳樹上,停落的,欲落的,待飛的,滿樹喜鵲,何止有百隻啊!當時我們還聊,徐枯石先生畫《百喜圖》是十分嚴謹的。

他站八大、齊白石的肩膀上,把烏鴉畫成“思想者”

有人說徐枯石畫烏鴉更出彩,徐枯石受教於齊白石、王夢白、李苦禪等諸大師,他命運多舛,常年在最底層掙扎,但是不改初心,鐵骨錚錚,認識他的人都說他倔。他曾以烏鴉自況,畫群鴉立松樹,曰《三九圖》。有時亦題“惡行惡為敢揭發,好人好事到處傳”。胡適先生也以烏鴉自喻。他寫有《老鴉》詩收入《嘗試集》:“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

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

我整日裡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飢。──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

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頭,賺一把小米!”

突然覺得,做一隻不人云亦云的烏鴉,做一隻討人嫌的烏鴉也沒什麼不好!

(2017年6月19日於拙書堂)

他站八大、齊白石的肩膀上,把烏鴉畫成“思想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