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入門好課程(三),說文習篆《千字文》連載之“日月盈仄”

千字文 地球 天文 甲骨文 食舊堂 食舊堂 2017-10-03

《千字文》是我國最優秀的一篇訓蒙教材,用一千個漢字勾劃出一部完整的中國文化史的基本輪廓,代表了中國傳統教育啟蒙階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連貫,音韻諧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長詩,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識全書。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貞稱其為"絕妙文章",清代褚人獲稱讚其"局於有限之字而能條理貫穿,毫無舛錯,如舞霓裳於寸木,抽長緒於亂絲"。

本系列講座以劉宏毅博士《千字文》講記為主進行貫穿,並輔以說文解字之常識圍繞千字文全文展開解讀,希望得到大家的厚愛:

日 月 盈 仄

小篆入門好課程(三),說文習篆《千字文》連載之“日月盈仄”

(這是一個象形字,本義是“太陽”。引申為“白天”,就是從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時間;又引申為時間單位“一天”,就是一晝夜。)

談到日月星象就進入了中國傳統天文學的領域。中國的天文學不同於西方天文學,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是中國傳統科技的一部分。日月是最容易觀察的,同時也是與地球關係最密切的兩個星體。因為,其一日月離我們距離近。月亮距地球38萬公里,太陽距地球1.5億公里;其二我們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表面直徑一樣大。中國人將日叫做太陽,把月叫做太陰,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就叫做七曜,或七政。

小篆入門好課程(三),說文習篆《千字文》連載之“日月盈仄”

(字形原來像一彎新月。由於月亮都是在晚上才出現的,所以又表示“夕”。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月”、“夕”常通用;到小篆以後,兩字才有明顯的區別。)

七曜,就是七顆光明閃耀的星球。日語裡面從星期一數到星期天,他們還再稱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金曜日等等,指的就是這七星。

小篆入門好課程(三),說文習篆《千字文》連載之“日月盈仄”

(“盈”是充滿。《說文》:“盈,滿器也。”前者象人在盆中洗浴,周圍水高出盆面;後者增至二人同浴,可以想見水盈情景。秦簡、漢簡字形雖異,但均是在“皿”中有“人”或“止(趾)”的形狀。隸書(漢《樊敏碑》)以特有的直筆方折和“蠶頭雁尾”寫作“盈”,從而成為今文。)

盈指的是盈滿,這是針對月亮來說的;仄的意思是傾斜,是針對太陽說的。月亮十五是滿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每個月的陰曆十五,夕陽還沒落山,滿月已經升起來了。一日一月、一白一黃相對而望,蔚為瑰麗。每個月的初一,沒有月光的月體叫朔,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也沒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來了,開始是C形,像鐮刀一樣,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著的D形,這叫上弦。十五是滿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後到一線殘月,然後就是晦。這是當月球與太陽處於同一直線的時候,二者的視表面積重合,月體完全遮住了太陽,看不見月光了。

小篆入門好課程(三),說文習篆《千字文》連載之“日月盈仄”

(“側”的甲骨文象一人在崖壁旁側身而過的形狀。這一字形後來寫作“仄”。《說文》:“側,旁也。”金文的側字象二人站在鼎的兩邊,二人抬鼎必然是側面的身形,此時的側字屬會意字。秦小篆將“鼎”改成了“貝”,將抬鼎的一個人寫成“刀”。這種畫虎成犬的現象在金文過渡到小篆的過程中十分普遍。漢隸書《景君碑》字形隨小篆結構,“刀”和“人”均失形。成為“從人,則聲”的形聲字。今簡化作“側”。)

仄指的是日西斜,太陽每天都東昇西落,正午的時候位置最高,一過午時就叫仄。中國自己的天文學裡面講究黃道、白道和赤道,這是最基本的天體運行的軌道。

中國人出門做事,喜歡挑個黃道吉日。那什麼是黃道呢 黃道是太陽圍繞地球運轉一圈所形成的軌跡。有人一聽就跳起來了,胡說!不科學。太陽怎麼會圍繞地球轉呢?是地球圍繞太陽轉。我們說這要看基點在哪裡,如果以地球為基點,以太陽為參照物,在地球上觀察太陽的運動,確實是太陽圍繞地球轉。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來,晚上從西方落下去,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日升日落。我們換一種說法,說成:在地球上觀察太陽運動所形成的視運動的軌道就叫黃道。隨你怎麼說都是一回事。

黃道一個周天360度,分成十二個等份,叫做黃道12次或12宮。從子到亥,一宮30度,每月走一宮,十二宮走完,太陽轉了一個周天。

什麼叫白道呢?白道是在地球上觀察月亮圍繞地球轉一圈所形成的軌道,叫白道。地球赤道是在南北極之間,畫一條假象的平行線,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兩部分。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為標記,天球上才有對應的九州分野。

月亮盈虧變化的一個週期,就是中國最早使用的太陰曆,太陰指的月亮。根據月光的盈虧變化來記載時間的長短,就是太陰曆,簡稱陰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歷法,我們現在用的是夏曆,也就是夏朝的太陰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