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與傳統》出版 百萬言匯三十年學術精華

錢鍾書 陳寶箴 陳寅恪 國學 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7-05-27

劉夢溪《學術與傳統》出版 百萬言彙集三十年學術精華

近日,北京時代華文書局聯合中國文化書院、鳳凰網、敦和基金會在京舉辦“學術典範與文化傳承:《學術與傳統》商略雅集”活動。文史學界二十餘位專家學者圍繞劉夢溪先生新近出版的《學術與傳統》(三卷本)進行了研討。

劉夢溪先生是著名的文史學者,《學術與傳統》是劉先生近三十年的學術論文精要選編,圍繞學術與傳統的題旨,分上中下三卷,內容則釐為六分卷,共百萬言。第一卷為研究王國維、陳寅恪的專題文章。第二卷是關於中國現代學術思想的通論及馬一浮、錢鍾書、熊十力、張舜徽等現代學者的個案研究。第三卷專論傳統文化與國學,是為著者近年特別關注的課題。第四卷系古典文學和文化史的思想與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闡釋“六經”價值倫理的《敬義論》《立誠篇》《論和同》等為領題,鉤沉中國文化“與人和同”的《易》理哲思,以及對傳統的反思與前瞻。第六卷為序跋之屬,從中可窺見著者為學的心路歷程。

《學術與傳統》可以看作劉夢溪先生一生學術研究精華的結晶。研討會上,圍繞該書,與會學者對作者的治學特色和成就展開研討。“我用三十二個字概括劉夢溪先生治學的特色。第一個八個字是‘不斷深入,不斷拓展’;第二個八個字是‘學養深厚,文史相承’;第三個八個字是‘思想嚴密,考證精細’;第四個八個字是‘文辭典雅,亦精亦宏’。”楊天石評論道。他還特別提到,劉夢溪《戊戌政變和陳寶箴之死》考證出陳寶箴並非因病去世,而是因為參加“倒後”運動而被慈禧賜死,“這一成果是對近代政治史研究非常重大的貢獻”。

陳平原從代際角度分析了劉夢溪先生的治學特色。他認為,劉夢溪先生不屬於“文革”結束以後的新一代學者中的一員,但在老一代學者中,他又比較年輕。新一代學者基本上都是“學院派”,寫文章一般都是先設計好一個題目,然後讀書找資料;而老一代學者不同,像錢鍾書,痴迷讀書,如痴如醉,憋不住了才寫成文章,“劉夢溪先生的著述即有這種風範”。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王學典教授則認為,20世紀的中國學術有兩條路線,一條是新漢學路線,一條是從西方傳來的社會科學化路線,劉夢溪先生的學問是非常純正的新漢學路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