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世界必繁華——讀《錢文忠解讀百家姓》有感

錢文忠 百家講壇 黃帝 文學 雲佳檸 2017-04-01

萬千世界必繁華——讀《錢文忠解讀百家姓》有感

圖片來自網絡

《百家姓》中記載著我們中國上百個姓氏,而錢文忠教授就是向我們解讀每一個姓氏的起源,解讀中國的每個姓氏自己具有獨特的內蘊。

開始瞭解《百家姓》的解讀,剛開始閱讀《百家姓》認為是枯燥無味的,但是曾看到在中央十套的《百家講壇》播放錢文忠講解的《百家姓》,才開始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隨後就開始在網上找到《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的同名講座演講稿整理,四字一講,共21講,涉及《百家姓》前80個姓的起源和演變,遷移路線,關於各個姓的文史典故,名人軼事等。閱讀過後也隨之也有了些瞭解和感悟。這次聽他講解百家姓,又讓我開始想更加了解中華文化了。

錢文忠教授把枯燥的百家姓變得生動,他竟然把簡單的姓氏弄牽出那麼多關於姓氏的歷史知識和人文知識。談到姓,人們很容易就想到氏,但在上古時期,姓氏所指完全不同。原因在於其一,嚴格男女之別,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其二,區別貴賤,姓是指他的血液來源,氏則指他子孫的血統出處。春秋之後,由於禮崩樂壞和戰亂的影響,姓與氏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走向統一的趨勢。

每個姓氏都尤其重要,姓氏代表了一個家族,因此,在古時候某個姓氏中的一個高官犯了錯誤之後,這個姓氏都要改姓,為了避免追殺。如果你巴結這個統治者,當了官之後,皇帝會給你賜姓,或者給你封地,你的後代也不是你原來的姓氏了。常言說,坐不改名,站不改姓,沒有比改姓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侮辱了。

每一個姓的形成都有不同的歷史過程,也有不同的歷史故事,同姓不一定同源,異姓也可能同出一宗,每一個姓裡幾乎都有這樣的情況。看錢文忠教授講解的“張”姓,從中更加拓展自己的認知。

張姓的來源跟我們講的“弓長張”還是很相關的,是黃帝之後揮的後代,弓正(古時官銜名)。一聽就知道了,做弓箭,製造軍械的,後來他的後人就以職業為姓,改姓張。一支住在青陽。也就是(今天)河北清河縣東,另外一支也是黃帝的後代。晉國一個叫解張的大夫,所以他的孫子就姓張了。第三種,出自賜姓或者是改姓,還有很多兄弟民族當中的好多人因為各種原因而改姓張。

仔細品讀張姓背後的故事,其中竟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祕密,從古至今一個姓氏的經久不衰。其中也會有複雜的歷史故事。張姓在中國姓氏裡排名第三名,人口8500萬,佔全國總人口6.79%,這可是不得了的,換句話說,100個人當中有7個姓張的,這當時是超級大姓了。

另外,錢教授還給我們講解了很多成語、典故的來歷,都讓我在文學方面受益匪淺。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然而姓氏正是我國文化中的一顆閃亮明珠,不論社會發展到哪種程度,不管科技取得什麼進步,我們的傳統文化都不能丟,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宗和姓氏。為了讓我國文化永遠明亮,需要中國人不斷探索、不斷追求……

百家姓從古至今,從繁到簡都無法讓任何一個姓氏滅亡,說明每個姓氏都有其寶貴的精髓,而且姓氏的傳承的路途上,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祕密等著考古人員和文學研究人員的發現,同時也說明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等著去發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