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1988年夏北京東郊出現第一家卡拉OK歌廳,隨後卡拉OK迅速融入北京人的文化生活,一度成為北京人夜生活的亮色。

1988年卡拉OK首現京城

卡拉OK起源於日本,最初的意思是隻有樂隊伴奏而沒有演唱的樂曲。

1988年夏,在東郊出現北京第一家卡拉OK——“你歌卡拉OK廳”,已經消失40多年的營業性歌舞廳重新在北京出現,雖然也引起了幾番爭論,但卡拉OK歌廳還是迅速遍地開花,數目飛速增長。據北京市文化局統計,截至1993年9月,北京市共有註冊歌廳282家。到了1995年,包括歌廳等在內的新型文化娛樂場所已達1400多家。

那時候的歌廳,大飯店裡有,酒樓賓館裡有;街面上有,衚衕裡也有;有的地方甚至連糧店、菜站都改成了卡拉OK歌廳。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1993年12月11日,《北京日報》6版

最初,卡拉OK歌廳沒有包間,人們去了就在大廳裡點歌,當著眾人演唱。後來,帶包間的歌廳逐漸興起,叫作KTV。包間裡點歌、唱歌,自娛自樂,互不干擾,都是熟人,不會尷尬,還省得愛聽的、不愛聽的歌曲都得被迫去聽。(1992年8月16日《北京晚報》5版,《KTV小型歌廳在京城興起》)

卡拉OK歌廳裡,一般都是晚上十點多鐘才“漸入佳境”。起初,市文化局規定歌廳的營業時間不得超過晚上十二點,後來逐漸放寬到凌晨兩點,經過特批甚至可以開到凌晨三點。

這無形之中就把一些北京人的夜生活延長了三四個小時。過去,一到晚上七八點鐘,商店關門了,人們吃了飯,看看電視便鑽了被窩。許多初來中國的外國人一到晚上就悶得受不了。對於文化娛樂生活尚且貧乏而又愛唱歌的許多北京人而言,有吃有喝、能歌能舞的歌廳的確不失為一個好的去處。

可以說,這些歌廳當時對活躍北京的夜生活起了很好的作用。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次全國文化市場工作會上,北京的多家歌廳還被評為全國先進。(1993年12月11日《北京日報》6版,《夜訪北京歌廳》)

2聽可樂76元的咋舌價格

卡拉OK雖然是一種很好的娛樂形式,但在當時,很快發展為面對一小部分人群的高消費。

北京的歌廳經過幾年的積累,種類和服務內容逐漸完備,開始逐步“升級”,許多投資者都企圖以檔次取勝,於是盲目攀比,動不動就投資幾百萬元、幾千萬元。有的請了樂隊做現場表演,有的不但有簽約歌手還聘請了舞隊。高檔歌廳越來越多。

投資大,檔次上去了,價格自然也上去了。這樣的高檔場所,收費著實令人咋舌,最便宜的要1500元左右,貴的一個晚上四五千元打不住。來消費的大多是生意人。

1995年,中關村電腦公司的沈先生,請了幾個朋友到東四南大街的一家夜總會唱卡拉OK,結賬時賬單顯示為1314元——2聽可口可樂76元,一瓶可賽礦泉水28元,一聽啤酒45元,一壺紅茶78元,一個果盤198元,外加15%的服務費以及包間費。

當年8月11日,本市發佈了《關於飲食娛樂業禁止以不正當價格行為牟利的暫行規定》,對歌廳等娛樂業的收費價格進行了規範。

但在利益的驅動下,還是有不少歌廳違規收費。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1995年11月27日,《北京日報》2版

物價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歌廳酒樓的不正當價格行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明著“宰”,一種是暗著“宰”。所謂“明宰”,是指明碼標價就超過規定的綜合毛利率。按照規定,歌廳、舞廳、卡拉OK廳、夜總會,酒水、飲食售價均不得高於進價的3.3倍,加收服務費不得高於10%。至於“暗宰”,主要指飲食娛樂業單位不執行明碼標價制度以及限定最低消費強迫消費者消費。 (1995年11月27日《北京日報》2版,《歌廳酒樓 價格為何“限”不住》)

豪華歌廳悄然關張

1995年,卡拉OK開始走下坡路。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1995年4月12日,《北京日報》2版

1995年4月,本報記者夜訪時發現,豪華的歌舞廳上座率普遍不足4成。(1995年4月12日《北京日報》2版,《歌舞廳應面向大眾》)

一度成為北京人夜生活主要去處的卡拉OK廳,日漸門前冷落。一些歌廳悄然關門,將營業許可證交還有關管理部門。(1995年7月21日《北京日報》5版,《北京的歌廳開給誰》)

除了價格高、阻擋了普通消費者外,卡拉OK廳還面臨著其他問題:一是盲目發展,造成供大於求;二是體育健身等其它新的娛樂項目的興起及單位、家庭內部娛樂活動的增加,使人們興趣熱點多元化,造成參加娛樂消費的人員分流;三是內容單一的老一套已使顧客不覺新鮮等。(1996年4月22日《北京日報》5版,《“歌舞廳”發展之我見》)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20世紀90年代,北京的一家卡拉OK。

另外,有償陪侍、噪音擾民問題的不斷出現,也影響著歌廳的發展。

到了2000年,北京關張的歌廳已達七成。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2000年5月19日,《北京日報》5版

王府井一條街上,以前有兩家歌舞廳頗為紅火,但它們也未能逃脫同樣的命運:關門。在電報大樓對面的一家歌舞廳,負責人告訴記者,“身在卡拉OK廳6年,沒有比現在更慘的了。”(2000年5月19日《北京日報》5版,《歌廳“卡拉”不再OK》)

走平民化路線迎黃金時代

2000年,麥樂迪KTV在北京落地,它把來自日本的量販式歌廳的新穎形式帶到了北京。後來,錢櫃、銀櫃、喜樂迪、音樂之聲等一大批KTV場所相繼開辦,消費主流群體變成了普通老百姓,宣告北京KTV從小眾走向大眾時代。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2002年7月22日,《北京日報》11版

何為“量販式”?

日語中的“量販”包括“大量批發的超市”“自助”等含義。由此引申的“量販式經營”,指的就是透明、消費者自助和平價的經營方式。(2006年3月13日《北京日報》17版,《何謂“量販”》)

比如麥樂迪,開辦時明令禁止不能給小費,還歡迎消費者自帶食品,而在樓上小超市自選的小食品只比外面超市稍貴一點。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2006年8月9日,市民從一家量販式KTV前走過。

KTV的超大面積和低廉的價格是吸引大家的地方。麥樂迪和錢櫃、音樂之聲等都有5000平方米左右,唱歌的收費也不貴,拿四五個人可用的“小包”來說,麥樂迪白天是每小時39元,晚間是100元。而在錢櫃按時段不同,價格差異挺大,比如週六上午是每小時45元,下午是79元,晚上6點到8點是每小時99元,而晚上8點到12點最貴,每小時195元,不過,平日的相同時段價格則要便宜得多,還有這裡的早、中、晚餐都是免費的。

2002年記者採訪時遇到的張運久老先生一家,週末剛剛到錢櫃KTV包房為老先生過了73歲生日。全家人各選曲目歡唱,還在KTV吃了免費自助午餐,最後全家七口人總共才花了178元。

量販式KTV一經出現,馬上就迎來了火爆場面,成了家人、朋友聚會的好場所。無論是白天還是晚間,等待包房的消費者總是擠滿了大廳,在麥樂迪甚至還出現過等待五六個小時才輪上的場面。據介紹,從上海到北京開闢戰場的錢櫃2001年10月在京開業,沒承想開業第三天就全部客滿。(2002年7月22日《北京日報》11版,《北京KTV:從小眾走向大眾》)

足不出戶就能在手機上K歌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2015年1月29日,《北京日報》10版

2015年2月1日,曾經炙手可熱的錢櫃朝外店關門了。這已是錢櫃兩年時間裡在北京關閉的第三家門店。(2015年1月29日《北京日報》10版,《老牌KTV遭遇“中年危機”》)

其實,從2009年開始,不少老牌KTV店就開始走下坡路,到了2014年就已經到了嚴重虧損的狀態。這一方面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有關,另一方面,隨著知識產權意識的增強,歌曲版權費等支出也拉高了運營成本。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曾經風靡一時的錢櫃KTV。攝於2009年12月12日。

不過,最終“壓垮”實體KTV的,恐怕還是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飛速發展與普及環境下的各種手機K歌軟件。天籟K歌、唱吧、全民K歌、愛唱、好唱、歌者盟……只要有網絡,打開任何一個軟件就可以想唱就唱。

以“唱吧”為例,這是眾多手機K歌軟件中上線較早、知名度較高的一款免費社交K歌應用。據公開信息,2016年時,“唱吧”APP活躍用戶大概有3千多萬人,用戶錄製歌曲作品總量達到15億首,平均日活躍用戶數約為500萬人。這樣的流量,肯定是傳統的KTV歌廳難以企及的。

這些手機K歌應用的功能非常多。在K歌的同時能觀看歌曲MV,屏幕上方的話筒按鈕可以調整話筒音量,可以隨時播放、停止、切換原唱和伴唱模式。如果想測試音準,可選擇有打分功能的K歌軟件。當K歌結束後,還可以保存錄音文件。(2016年5月20日《北京日報》13版,《手機裡的K歌之王》)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2017年8月18日,《北京日報》15版

在技術的幫助下,唱歌的門檻越來越低。即便五音不全的人,也並未和唱歌絕緣。(2017年8月18日《北京日報》15版,《興趣社交引手機K歌回潮》)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2006年7月19日,顧客在北京一家KTV包房點歌練唱。

利用K歌軟件,可以首句助唱,可以修音,可以升降調,可以選音響效果。

而且,K歌軟件還有著比傳統KTV實體店更強大的社交功能。軟件一般都會有首頁達人榜,只要你唱得好,就可以隨時“炫耀”歌技,不僅親朋能看到,陌生網友也可以點贊。點贊轉發的人越多,就能越快登上榜首,由此也誕生了不少“草根明星”。

曾火到菜站都改歌廳,2聽可樂能賣76元,追憶北京卡拉OK幾度興衰

2016年12月15日下午,在朝陽大悅城8層,兩個新設置的迷你KTV“自助娛樂吧”吸引了市民目光。鄧偉/攝

從歌廳,到KTV,再到各類手機軟件,卡拉OK在北京的發展,正可以折射出北京文化消費市場的變化——從改革開放後的迅速湧起,到逐漸規範化,既豐富了市民的娛樂生活,又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而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更新,包括卡拉OK在內的文藝手段樣式也大大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選擇性空前增強。

來源:北京日報 侯莎莎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數據庫、北晚新視覺、視覺中國

流程編輯:劉傑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