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6歲是一個孩子非常重要的成長階段、“撫養人”的角色很重要

溥儀 白寶山 育兒 Tony的讀書分享 Tony的讀書分享 2017-08-26

好多青少年的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表現為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且軟硬不吃,講道理根本不聽,動手打又有諸多的顧忌(不是好方法,其實打也沒用,只能產生更不好的結果,小時候經常捱打的孩子,長大後也更願意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怕孩子玩兒個離家出走啥的就更麻煩了。這樣基本上在孩子上初中後就完全管不了了(真的管不了了,後面會解釋為什麼),造成這樣的結果的原因當然主要在父母,但是大多數人並不清楚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0到6歲是一個孩子非常重要的成長階段、“撫養人”的角色很重要

孩子不聽話

這裡要引入一個“撫養人”的概念,這個“撫養人”一般來說是母親,當然有可能是長輩、保姆或者奶媽(皇帝就都是奶媽帶)。媽媽在孩子0~3歲時提供給孩子吃喝拉撒的一切需求,孩子在這一時期對媽媽的氣味、聲音甚至是心跳的節奏都無比的熟悉且依賴,形成了人類最初的情感——依戀。這種依戀的情感會延續到孩子6歲左右,那麼在這樣的一個時期內,撫養人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天然優勢身份,對孩子進行影響和控制。也就是說,在孩子離不開撫養人,且非常依賴撫養人的情況下,去規範孩子的行為,通常的情況下不需要講道理,就只需要在孩子做出或者試圖做出不當行為時說“不”即可。孩子一般三歲後就能夠說話,到六歲就能熟練地掌握語言,三歲到六歲的撫養人角色有時候會變化,但是同樣的道理,這時候孩子對撫養人也是無法離開和反抗的。由於孩子在這一階段可以用語言進行交流,所以撫養人可以適當地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教育”,但也需要選擇簡單易懂的方式,同樣可以不必是“道理”,只是更加明確地規定他(她)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即可。所以,從0歲到6歲期間“撫養人”就可以(也必須)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規範孩子的言行(至少朝著溫良恭儉讓的方向),通俗地講就是在他(她)翅膀兒還沒硬前就“管”好他(她),如果在這一時期一味地縱容、溺愛,過了6歲就晚了,並不是到初中才管不了的。

0到6歲是一個孩子非常重要的成長階段、“撫養人”的角色很重要

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曾經描述過這樣一段故事,大概在他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想要捉弄手下的太監,就讓他們吃掉在地上的食物,太監們哪敢不吃。他這樣胡鬧,連皇帝(已經退位了)的老師也束手無策,最後請來了皇帝的奶媽(嬤嬤),奶媽把皇帝抱在懷中,溥儀說自己好久沒有感覺到那種溫暖和踏實的感覺,奶媽說:“皇上,你是不是想我了?”,溥儀說:“是的”,奶媽說:“那你以後不能讓下人去吃地上的東西了,好嗎?我就經常來看你”,溥儀立馬就回答:“好的,嬤嬤,我聽你的”。這就是“撫養人”的力量,還是不需要將道理,就這樣輕描淡寫地管住了皇上。上世紀震驚全國的白寶山系列搶劫殺人案中,北京警方最後得知白寶山已返回北京後,于于當天晚上就找到了白寶山的家,當時去了四位民警,說是白寶山你的戶口下來了,去派出所取一下吧,就這樣“和平”地將這個殺人魔鬼繩之以法了。事後,據白寶山交待,他當時一看見民警就知道是來抓自己的,因為辦戶口這種事兒根本不需要晚上到家裡來通知,再說即便是非要來統治,也不需要來四位民警。另外,他看到民警後說好的,我穿件外套就出來,在衣櫃裡還藏有最後一把已經上了膛的槍,只是在最後的時刻,白寶山的母親聞聲從屋裡出來了,白寶山後來說自己不想在母親面前殺人,不然幾個警察根本擋不住他(他殺過武警搶槍),白寶山母親的適時出現也間接地救了幾位民警的命。

0到6歲是一個孩子非常重要的成長階段、“撫養人”的角色很重要

白寶山

溥儀和白寶山雖然都是幼年教育失敗的案例,但這兩件事也能比較明顯地體現出一種“撫養人”對子女的影響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