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對面不識君,走進達摩祖師生命中的那幾個人

1500年前的南朝。

深秋,建康(今南京)城外,楓葉荻花秋瑟瑟。

一個面貌黧黑、絡腮虯髯的天竺僧人,闊步疾走至江邊。回望身後遙遙一對人馬飛奔而近,遂果斷地順手摺取身旁一枝蒲葦,嗖地投擲到江裡,然後縱身一躍就踩到了剛浮起來的葦幹上,如同滑翔一般在江面上飄忽遠去……

他就是中國的禪宗初祖,來自古印度的達摩祖師。

拈花一笑

佛陀駐世時,有一天對弟子講法。未曾開口先從身旁花盆中,拿起一朵花,拈在手中轉來轉去。弟子們不解,各個面面相覷。

寂寂無聲的法會上,唯有弟子迦葉綻顏一笑,引起眾人紛紛扭頭張望。佛開口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這就是“釋迦拈花,迦葉微笑”,簡稱“拈花微笑”。禪宗由此而來,奠定了該宗派的特色:禪機無需文字言語表達,一切盡在心照不宣、心領神會的默契意會之中。

這個“以心印心”的法脈,一代代口耳相授,傳到達摩時正好28代。

達摩原名菩提多羅,音譯菩提達摩,意譯為覺法。本是香至王的三王子,放棄王位出家40年,獲得禪宗衣缽,為禪宗第二十八祖。

尊師囑,在其師寂滅67年後,遠赴東土震旦(中原)弘法,即為中國禪宗的初祖。

與我國高僧取道西域赴天竺的取經之路不同,達摩祖師當年是從海道來到中國的,搭商船在海上顛簸了三年,登岸處就是廣州的上下九碼頭。在那裡結草為庵,名為西來庵,就是後來的千年古剎"華林寺"。現在華林正街有"達摩祖師西來登岸處"的石碑。

一葦渡江

南北朝時期,廣州處於南朝所轄。達摩到來時,正是梁武帝治下。梁武帝蕭衍為漢代相國蕭何的25世孫,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盛景,就是其推崇佛教的結果。著名的“梁皇寶懺”就是他為超度已故皇后而撰寫的,延用至今成為一個殊勝的懺悔法門。

大通元年,梁武帝接到廣州刺史的奏章,得知有西土高僧來華弘法,大為興奮,立刻遣使臣到廣州迎請,將其接到首都建康城。

他們有一番令人錯愕不解,但也讓人扼腕嘆息的對話。

梁武帝:朕一直以來,茹素唸佛,造寺建塔,譯經抄書,度人出家,供養僧人,功德大否?

達摩祖師:並無功德。

武帝:為什麼?

達摩: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然有,卻非實有。

武帝:怎樣才算真功德呢?

達摩: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武帝:何為聖諦第一義?

達摩:空寂無聖。

武帝:回答朕的人是誰?

達摩:天曉得。

相逢對面不識君,走進達摩祖師生命中的那幾個人

那時候,中國還沒有禪宗,梁武帝還不習慣這種表達,也沒有這個意識,無法領悟達摩祖師的弦外之音——太刻意地做功德,不是菩提心的體現,其實是有漏的,不圓滿不究竟的,只能帶來小乘的人天福報。而清淨自在的解脫境界,不是在塵世求得的。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若執著於功德,就會產生貪著,生髮出貢高我慢之心。梁武帝就這樣生生地錯過了與達摩進一步切磋的機會。

看到梁武帝悻悻的失望態度,達摩知道他們話不投機、心不契合,就沒再多說什麼,悄悄離開了。

達摩走後,梁武帝輾轉反側寤寐思服,殫精竭慮窮經皓首,一心要參透那幾句話的深意。最後他決定,把那個和尚找回來問個明白。

於是,就發生了本文開始的那一幕。

追兵駐足,望江興嘆的南京長江邊幕府山下有達摩洞,據說是達摩"一葦渡江"處;後人為紀念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在六合的長蘆鎮建有"長蘆寺";江北浦口有定山寺遺址,是他渡江後的第一個駐錫的寺院,有"達摩巖"等遺蹟。

面壁九年

過了江,就是北魏的地界。

達摩祖師見山朝拜,遇寺坐禪,一路行腳,直走到了河南嵩山。見這裡群山環抱,森林茂密,山色秀麗,環境清幽,是一塊難得的佛門淨土。於是,就把少林寺作為他落跡傳教的道場。

開始的時候,他選了個山洞參禪入定,飢餐野果,渴飲山泉,時人不知道他什麼來頭有何作為,反正是外來高僧,姑且叫他“壁觀婆羅門”。漸漸吸引聚攏來一批護法居士,也在附近建屋陪侍。年深日久,面壁九年,山石上也投映出面壁姿態的人形。

金庸筆下,達摩祖師是《九陽真經》、《易筋經》的作者,開發了少林七十二絕技。事實上,《洛陽伽藍記》、《高僧傳》、《景德傳燈錄》等著作中,都沒提及達摩與少林武術有關。他倒是首傳禪宗,將少林寺發展成中國佛教禪宗祖庭。

我國佛教有十宗之多(含兩宗小乘),很多宗派非常小眾,普通人聞所未聞。而禪宗的發展最廣泛充分,幾乎到了無寺不禪的地步,流傳出大量語鋒、禪機和公案,令民間津津樂道。其中,創立禪宗的祖師達摩更是成為傳說式的人物,其傳聞事蹟中夾雜著許多浪漫的神話色彩。

而禪茶一體,禪文化與茶文化結合,化為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斷臂立雪

悠忽九年過去,達摩從禪定中下坐。正是冬日,洞內已有護法居士攏起了火盆。而洞外已紛紛揚揚地下起鵝毛大雪。熹微的雪光中彷彿站著個人,如同凍僵一般,雙膝沒入雪中。

洞外何人?達摩用生硬的廣東話問道。

外邊的人動彈了,撲通跪倒,開口道,和尚慈悲為懷,打開甘露門,普度眾生。

達摩好奇地走了出去,一望便知是誰了,是個年輕的僧侶。

還是在建康時,與這位名叫神光的僧人,曾有過一面之緣。神光法師系少年才俊,天資聰穎,博覽群書,飽讀經卷,神采飛揚,意氣風發。他開壇講學,傳播佛老之道。一日,達摩行腳走到院裡,在窗外聽了一會兒,笑了笑搖搖頭走開了。 這個舉動,恰被室內的神光看到,覺得那相貌奇偉的天竺僧人,諱莫如深的迷之微笑,肯定大有周章。

千里相隨,一笑定因緣。後來,神光和尚離開建康,取道洛陽,一路打聽,輾轉尾隨達摩,追隨至少室山。見他入定,就日日前來在外守候,幫忙拾柴採果,泯然護法居士。

達摩說:“諸佛有無上妙道,是天長地久勤奮精進,行難行之事,忍難忍之情而修得的。哪能憑小德小智,輕慢之心,就想得到真乘,白費辛苦。”法緣前定,達摩心內早知他是自己弟子,故作冷漠,刺激他一下,以斷定他是否堪承大業的法器。

神光聽了,雄心驟起,悄悄拎起柴刀,高高舉起,嗨地一聲,血光沖天,潔白的雪地上濺落一片殷紅的血珠兒。一隻斷臂落在達摩面前。

從此,一個清高自負的平凡僧人神光不見了,一個深沉博學的禪宗二祖慧可出現了!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而建。

慧可:諸佛法印,可以講給我嗎?

達摩:諸佛法印,不是從人那裡得到的。

慧可:我的心無法安寧。

達摩:把你的心給我,我助你安寧。

過了一會兒,慧可:我的心,找不到了。

達摩:你的心已經安了。

只履西歸

達摩晚年事蹟,《高僧傳》未明確記載。

綜合各種傳聞,都提及他遭受"譏謗"。有名有姓如光統律師等人的迫害,一位北魏國師菩提流支嫉妒如熾,多次加害未奏效,居然叫人投毒。達摩明知有毒,照吃不誤。吃完後就從口中吐出一條毒蛇來。

直到確立慧可為禪宗繼承人,達摩祖師才決定圓寂。葬於熊耳山(河南宜陽縣),世壽150歲。

北魏的一名位外交使臣宋雲,奉命出使西域多年,對達摩圓寂一事並不知曉。他回國時路過蔥嶺(帕米爾高原)地帶,馬隊在暗沉沉的夜裡默默趕路,天黑地白大漠一片蒼茫。

還沒到打尖處,人困馬乏,只有馬鈴聲叮噹作響。忽然一聲馬嘶,所有隨行的駱駝馬匹等動物都支稜其耳朵,精神抖擻起來。大家驟然也跟著警覺起來。眾人遠遠看到從無人區迎面走出一人來,肩扛禪杖,手裡提著一隻鞋翩翩而來。趨近了,被兵丁帶過來一看,居然是大名鼎鼎的達摩祖師。宋雲趕緊下馬,拱手施禮。

宋雲:大師經年不見,一向可好,此行何往啊?

達摩:迴歸西天啦。

二人交談一番後道別,達摩囑咐:回京後,千萬不要與人說見到過我。

宋雲不解其意。

達摩:說出來,你將有百日牢獄之災!

結果,宋雲回京面聖,彙報完工作,閒談之際,皇帝照例要打探西域的奇聞異事。宋雲忍不住提到返程時邂逅達摩一事,深感蹊蹺。聖上不悅,說達摩已經圓寂,你還胡說八道。宋再辯解,魏孝靜帝龍顏大怒,以欺君之罪將宋雲投入牢中。

一過就是九十九天,宋雲未見家小,度日如年。

這天,孝靜帝想起了宋雲之事,覺得有點過分,趕緊命人把他放出。讓他細說原委,下決心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隨後派人到熊耳山挖開達摩墓,打開棺木之時,駭然發現,達摩屍身不見了,只剩一隻鞋子留在棺內。

是的,一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