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遭印度抵制為何中國很淡定?印度媒體道出了真相!

普京 中印關係 中俄關系 經濟 長安劍 2017-06-13

三年多前,“一帶一路”還是一個陌生的詞彙;如今,“一帶一路”已經是世界關注的焦點。

中亞很歡喜,東南亞很積極,俄羅斯也歡迎,美國也來共襄盛舉,即使是日本,安倍政府日前也表示,要和中國多加強合作。

但也有一個大國,始終對“一帶一路”保持著警惕的目光,以至於上個月令人矚目地缺席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這個國家,就是我們的鄰國——印度。

“一帶一路”遭印度抵制為何中國很淡定?印度媒體道出了真相!

今天,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就跟小夥伴們說道說道:印度究竟在害怕什麼?

印度:“既生瑜,何生亮”?

從釋迦摩尼到泰姬陵,從文豪泰戈爾到最近的《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人腦海中,印度元素可謂無處不在。

長安君曾經到過印度,這真是一個古老而斑斕的土地。而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與長安君一樣,對這個位於南亞的另一文明古國,抱有一份天然的親近感。

但近期,印度卻在一個關鍵問題上發難中國——“一帶一路”。

表面看,印度拒絕“一帶一路”是因為所謂的主權問題。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拉伊就宣稱,“一帶一路”的“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穿越了印度聲稱擁有主權的克什米爾部分地區,因此,“沒有國家能接受一個無視其主權和領土完整核心利益的項目”。

且不論克什米爾歸屬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印度能否保住佔領的部分地區尚是一個疑問;中巴在該地區的合作,更是由來已久。印度突然發難,不過是另有目的。

歸根到底,是對中國的猜忌、疑慮,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小肚雞腸。

在印度看來,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建設,擴大的是中國的朋友圈,加強的是中國的影響力。而且宏大的建設計劃,將印度的很多“鄰居”都納入了其中,印度難免很落寞,甚至自認為處於一種被圍攻的心態。

還要印度擁抱“一帶一路”,去北京共襄盛舉,不自信的印度目前難以做到。

中國:龍象相爭?你想得太狹隘了

這種對中國的疑慮擔憂,不能說其他國家就一點沒有。

譬如俄羅斯,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一個大國,在俄羅斯國內,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一帶一路”將擴展中國影響力,侵蝕俄羅斯勢力範圍。

但普京不為所動,他曾這樣說:“當我們看待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時,我們對未來抱有充分信心,也期待與各方建立充分、全面的合作伙伴關係。”

“一帶一路”遭印度抵制為何中國很淡定?印度媒體道出了真相!

(圖:在出席“一帶一路”峰會開幕式並發表致辭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

普京說,歐亞大陸有許多偉大文明,也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文明在過去幾百年中和諧共存,世界已經進入21世紀,面臨著許多重要挑戰和嚴峻問題。很多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今天世界發展的需要,各國需要克服全球化中失衡和失速、貧困等問題,並改善國與國之間的相互關係,還需彌合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發展的差距。

因此,普京欣然再次來華,參加“一帶一路”峰會。中俄關系也漸入佳境,互信基礎深厚。

正應了那句話:“青梅煮酒論英雄,唯習與普爾。”

這個“普”,還包括特朗普。也正是看到“一帶一路”的開放性,以及合作可能帶來的巨大收益,原先還心存疑慮的特朗普政府也改變了態度,派遣特使來北京參加峰會;日本安倍政權也改弦更張,表達了參加“一帶一路”和加入亞投行的意向。

倒是印度,始終無法放下龍象相爭的心結,對“一帶一路”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一帶一路”遭印度抵制為何中國很淡定?印度媒體道出了真相!

以至於《印度快報》都發表評論說,新德里多年來自視與北京平起平坐,但現在發現屈居下風日子難過。對於“一帶一路”,印度無論是強烈反對也好,或是弱弱地予以政治首肯也罷,都將不會對其進程產生任何影響。“一帶一路”勢在必行。

印度加入“一帶一路”?歡迎但不乞求

那篇文章最後說,如何應對中國對印度周邊地區的演變,將是德里未來幾十年裡最重要的戰略挑戰。

無獨有偶。

當地時間6月7日,印度媒體“今日印度”發佈了一篇題為《中國媒體:中國不會乞求印度加入“一帶一路”》的文章。

文章總結:印度之所以對“一帶一路”反應冷淡,根源在於——始終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待中印關係,因此覺得中國“事事針對”。如果從區域合作、發展的角度思考,則另有一番新天地。

文章援引中國媒體此前報道說,中國歡迎印度加入“一帶一路”,但不會“乞求”印度加入。我們真心希望“一帶一路”項目能給沿線國家帶來合作、發展機會,但中國絕對不會乞求任何國家,包括日本、印度在內,加入進來。

怎麼理解將印度束於其中的“地緣政治”四個字?

中印關係專家夏克爾·賈認為,印度的消極態度來源於“它對中國意圖的不確定性”。大多數印度戰略學者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對印度在印度洋主導地位的“戰略威脅”,使得中國勢力從北方(巴基斯坦)、東方(孟加拉和緬甸)、南方(斯里蘭卡)將印度“包圍”起來,從而嚴重限制了印度的影響範圍。“這種對中國‘企圖’的解讀過於‘以印度為中心’,明顯源於中印邊境戰爭的後遺症心理。”

對比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論壇上“替全球思考未來”的胸襟,高下立判。

(圖: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

從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的致辭,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如果說“一帶一路”是針對印度,其實印度太高抬了自己。《紐約時報》就撰文說,“一帶一路”的範圍和規模均是現代歷史上幾無先例的,其基礎設施投資有望超過1萬億美元,涵蓋60多個國家。它將摒棄西方所主導的陳舊組織規則,重塑全球經濟秩序,引領新的全球化2.0!

所以,明白為何中國對印度的“消極態度”十分淡定了吧?

因為大家都知道,對印度來說,“一帶一路”也是印度的機會。尤其是考慮到基礎設施的嚴重落後,正極大地制約著印度經濟的發展。中印攜手,將改寫亞洲的格局。

好在6月9日,印度沒有再次“留下遺憾”,與巴基斯坦一道,正式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

(圖:6月9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會議正式給予印度、巴基斯坦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地位。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其他成員國元首、印度總理、巴基斯坦總理集體合影。)

中國有一句古話說:“獨行快,眾行遠。”

還有一句俗語說:“心胸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這兩句話,送給印度,送給中國,送給全世界。

“一帶一路”遭印度抵制為何中國很淡定?印度媒體道出了真相!

(注:作者劉洪為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創始人,長安劍特約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