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提起阮儀三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他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蘇州人,著名學者、文化遺產保護者,同濟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博導,還享有“古城衛士”“古城保護神”等美譽。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要成為一名“衛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得手上有槍,身上有盔甲吧?而阮儀三卻什麼也沒有,只有兩條腿和振臂高呼的雙手。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在阮儀三的奔走疾呼中,促成了平遙、周莊、麗江等眾多古城古鎮的保護,可以說,沒有阮儀三,平遙、周莊、麗江、烏鎮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平遙與麗江

今年已經85歲高齡的阮儀三從小就住在平江路上的鈕家巷裡,他至今還記得從巷口進來,有四棵梧桐,然後再進來,有七棵三人合抱的大榆樹。

1956年,阮儀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系,兩年之後,當他回家的時候,發現很多工人從鈕家巷3號紗帽廳裡往外搬假山,他很好奇這些假山要搬到哪裡去,一打聽,說是拉到石灰廠去燒石灰,年輕的阮儀三隻覺得欲哭無淚,那可是貴潘潘世恩老宅裡的寶貝啊!

也許就是從這一刻起,阮儀三的心裡就埋下了保護古城、留存歷史遺蹟的種子和信念。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全國盛行“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各地紛紛開始拆老城建新城,眾多古城古鎮面臨不復存在的危機。

1991年,阮儀三聽說山西平遙在拆城牆,他立即趕去,到那兒一看,城西已經開了一個口子,100多幢明清建築被夷為平地,滿城都瀰漫著灰塵,平遙面臨著末日危機。阮儀三萬分火急地去懇請縣領導“刀下留城”,可是縣領導冷淡地扔給他一句話:“平遙要發展就得開路”。

阮儀三再三解釋發展經濟不一定非要拆老城,但是平遙人根本不理解。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阮儀三便轉向山西省建設廳“遊說”:平遙的規劃不好啊。省裡便說:“你說人家的不好,那麼你來做,給你一個月時間”。阮儀三看到了一線希望,不假思索地應下了,但他只有一個條件:平遙拆遷要停工一個月。

之後,阮儀三在同濟大學挑了12個人,著手做規劃,當地政府沒有給予他任何支持,據說要借一個皮尺借不到,借一個照相機也借不到

在做完規劃離開平遙時,阮儀三是一個人揹著兩捆圖紙,走了17里路才從平遙縣走到火車站的。隨後,他直接跑到北京,最終把平遙城牆定為了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由國家撥了8萬元來修這個城牆,這才把平遙從推土機下救了出來。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平遙古城航拍

有人說阮儀三是個特別難搞的人,脾氣大,喜歡大吵大鬧,不像個知識分子。可是阮儀三說:“對毀掉珍貴遺產的錯誤,你不抵制嗎?有的地方城市保護要拿三五百萬說沒錢,但建個假古董卻能花上幾個億。你說那些古城鎮的敗家子,該不該罵?”

即使是面對外國記者,他也從來都是直言不諱。當年,日本人設計的上海環球金融大廈封頂時,NHK到上海專訪了阮儀三,他卻冷著臉對日本記者說:“造在中國的建築,要有中國味道,才算好建築,爭個世界第一高有什麼意義呢?”

從小在平江路上長大的阮儀三,對家鄉蘇州更是有著一份不一樣的深情。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盤門的變遷

1958年的時候,在北京拆城牆的影響下,蘇州也要開始拆城牆。

這個消息剛好被同濟大學的師生知道了,同濟大學建築系的多位專家一起趕到蘇州,跟蘇州領導說不要拆城牆,強調了蘇州城牆重要的歷史價值。但是,最終城牆還是拆了。

40年之後,當阮儀三在蘇州碰到那位已經80高齡的當年的老市長時,老市長對阮儀三抱著拳說了一句:“我犯了大錯誤了”。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1958年,市裡決定除胥門、盤門、金門及部分城牆保留作為歷史遺蹟供參觀研究外,其餘全部拆除,在大

1986阮儀三就帶領他的學生們做了蘇州古城區的保護性詳細規劃。在干將路建設過程中,蘇州地方請阮儀三來做規劃,他就強調了幾條:

一、都要有屋頂,不論大小,得有一點,屋頂就是蘇州瓦頂,可以用不同形式來表達;

第二,不能大尺度整塊地出現立面,要把它分割,因為蘇州本來都是小塊分割的,不會出現大塊的立面;

第三,不得用三原色,紅黃藍,不得用大面積的鋁合金和玻璃門窗;儘量用蘇州古建築的格局和細部裝飾,最重要的一點,在古城內建築高度不能超過24米

我們現在看到的干將路,今天的蘇州古城區依然是遵循著這樣的規範和風貌。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在平江路街區的保護修復過程中,阮儀三更是傾注了心血,他始終強調,絕不造假的古董,要用原來的材料,平江路的建築,外面的磚是老磚,屋頂儘量用老瓦。新的材料,像混凝土鋼筋,可以用,同時,它的外貌上外形上和它的內涵上要很好的吸收它自身的傳統特色。

像汪氏義莊,已經毀掉的就不要去復原,復原是現代人用現代的理念、現代的材料、現代的方法去仿造古代的東西,這總是仿不像的,即使仿得很像,外形像,精神也是落伍的。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阮儀三曾毫不諱言地對記者說:“我認為蘇州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古城,它的周圍沒有一幢高樓。

如今已經85歲的阮儀三,依然走在保護中國古建築的路上。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如果沒有這個蘇州人,平遙、麗江、烏鎮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光陰荏苒,奔走於各地間從青年到皓首

他說:“我這一生保住了很多古城,有的是成了,有的還是敗了。上海那麼多幢建築,被保護的優秀建築有多少?642處。可是你知道嗎?在英國倫敦,有1萬處保護建築!”

我們在這裡向這位古城衛士致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