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東:只差半口氣就能拉馬龍下馬了!未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乒乓球 樊振東 馬龍 世界盃 全言 2017-06-11

樊振東:只差半口氣就能拉馬龍下馬了!未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德國世乒賽男單決賽確實可以算是這麼多年來最刺激的一場大賽決賽,雙方打到決勝局10分以後以2分之差決出勝負,這個情況太少見了。

以往奧運會、世錦賽這種級別的比賽決賽,要麼是赤裸裸地一邊倒,很少打到決勝局;要麼就是真打到決勝局了,也是小比分拉得非常開,說白了還是一邊倒。因為這兩個比賽的分量太重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將神經從頭繃到尾的,重壓之下很容易出現徹底崩盤的情況。

賽前我是比較看好馬龍的,雖然樊振東勢頭喜人,但是至今為止他也就打了兩次世界盃決賽,雖然同為三大賽事,但世界盃和世乒賽一比較其實約等於沒有。所以我個人的賽前預測是馬龍能取得大比分領先,但樊振東應該會給他製造巨大麻煩。不過現實卻是馬龍先丟了第一局,以及兩人居然纏鬥到了最後兩分,這是我所沒有預料到的。

樊振東:只差半口氣就能拉馬龍下馬了!未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雖然輸掉了比賽,可我還是要說,樊振東這次的表現已經非常完美了!有人說不能拿樊振東當一般的小將看待,問題是20歲就是20歲啊,能這個年紀取得這樣高的技術水平,同時將比分咬到那樣的地步,尤其是1:3落後完全沒有放棄,決勝局還取得過小比分的領先,這表現確實算是完美了。

從技術角度上講,兩人都沒有失敗,樊振東主要是輸在了最後的一點點經驗上的。最後兩個球:第一個正手位反手擰失誤,這確實是心理有些承受不住了;至於第二個馬龍衝他直線的話……這個是馬龍表現太出色了,不怪樊振東。

輸球的原因只有倆,一是自己失誤,二是對手超水平發揮,樊振東正好各佔一個,於是便輸了。

下面來正兒八經聊技戰術。


第一局

樊振東:只差半口氣就能拉馬龍下馬了!未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馬龍沒拿下確實出乎我意料。馬龍向來是開局王,而且大賽經驗又好過樊振東,所以我想當然地認為他會先發制人拿下首局。但是整個德國世乒賽我都感覺馬龍打得有點悶,放不開手腳。

最典型的,馬龍以前放高球都是迎前頂著放,非常主動,但是這次比賽明顯就有些慢半拍託著放的意思。在此不得不感慨,年齡是誰也邁不過的坎啊!頂著打固然能佔據主動,但是太消耗體力和腦力了。為什麼要頂?就是希望能儘量不退臺太遠,以防止太過被動,這就得非常精細的算計才行。作為一個28歲的老將,要組織這樣的回球確實太累了!

馬龍這第一局是典型地一頭霧水式打球,也可以稱作是“練球式”打球,純粹地硬碰硬,正手對正手、反手對反手,也沒什麼線路上的變化,這樣打馬龍肯定不是樊振東的對手。

尤其反手方面,馬龍的反手發力球並不是強項,而是以節奏變化落點變化著稱,直接和樊振東硬懟,基本是個死。反觀樊振東,他的反手雖然在近臺單板質量上比巔峰張繼科稍遜一點點,但也就是一點點而已。但是他的反手全面性比張繼科要好一些,尤其退臺後樊振東的反手仍然具有很全面的進攻能力,這點倒是和王皓比較接近。所以馬龍要是和小胖硬碰硬,顯然是沒救的。

第二、三、四局

樊振東:只差半口氣就能拉馬龍下馬了!未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果然,經驗老道的馬龍很快便改變了策略,重新壓制住了樊振東。具體而言,他採取了這樣幾個變化:

  • 加強了正手,主動進攻和反拉球頻頻出現,打出了屬於馬龍的特色。雖然力量不是最強的,但馬龍的正手對旋轉的判斷卻是獨一無二的。就這方面而言,樊振東的正手還是有所欠缺的。

  • 反手節奏開始變化,不再直接對攻,而是忽快忽慢、忽重忽輕:就算打不到我的套路,那也不能打上你的套路。

  • 加強臺內擺短控制的球,以出色的手感逼樊振東搓高搓長,然後回到屬於馬龍出道那個時代的標準進攻體系中——衝下旋,或者衝對方拉起來沒質量的球,再反拉。而不是像樊振東這個年代所流行的上旋球對轟的情況。

  • 直接避開樊振東反手,主動送他正手,打亂樊振東的戰術。這個情況讓我想起了09年橫濱世乒賽王勵勤打馬琳,就是全程送正手,第一板發球也直接送正手,為的就是防止馬琳側身衝。正手是可怕的,但是對方的正手如果不是特長,那麼直接送給他風險相對還小一點,而且即便是讓樊振東用非自己特長的技術得分,也不會增加他的自信心(除非各個都得分);相反他要是得丟分了,反而會感覺很憋屈,打不到自己套路。

第四局是關鍵的一局,當時樊振東已經開始適應馬龍的戰術變化了,差一點點就可以扭轉敗局。只可惜領悟得稍微有那麼一點點晚了。若是當時能打成2:2,那馬龍就極端危險了。好在,他沒有丟掉。

第五、六局

樊振東:只差半口氣就能拉馬龍下馬了!未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然而正當我以為大局已定時,樊振東居然連扳了兩局,將比賽拖入了決勝局。不得不說,小胖的表現真的很棒,因為在落後這麼多的情況下居然還能及時調整戰術並堅決執行,實在太難了。

面對馬龍的變化,樊振東也看菜下碟、對症下藥地做出了非常有效的調整:

  • 馬龍加強正手,樊振東也加強正手——樊振東正手又不是漏洞,何況年輕,怕什麼呢!

  • 馬龍要控短,樊振東就索性主動捅長,反而讓馬龍不得不第一板拉起來,這時候他的質量也不怎麼樣,於是樊振東就反拉馬龍。

  • 馬龍想從樊振東正手突破,樊振東反其道而行之,主動打馬龍正手。與其讓對方提前對付自己正手,不如自己先下手為強,這個意識和馬龍一樣:就算打不到我的套路,那也不能打上你的套路。

正是憑著這些改變,樊振東一點點將比分咬了回來,將比賽拖到了決勝局。

第七局

樊振東:只差半口氣就能拉馬龍下馬了!未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比賽打到這個份上了,決勝局雙方實在也沒用太多技戰術變化可以使用了:全用光了。

這個第七局可以說完全是一種意志的對抗了——大家已經都清楚對方的套路,就看誰能先上手了。這局比賽可以說是前面七局的濃縮版本,大家可以直接跳過前六局看這一局,就技戰術學習上來說是沒什麼區別的。

10平之前兩人仍然處在正常對抗階段,技術上都沒有過多暴露自己的漏洞,也有效地發揮出了本人的特長;心理上誰也沒有出現大的波動,你追我趕,互不相讓。

直到10平之後,樊振東稍微露出了一點點問題,結果被馬龍抓住了。

第一個反手擰失誤,可以做兩種解釋:

  • 樊振東心態出問題了,擰得不夠堅決,所以輸了;

  • 樊振東沒有理性考慮這個球馬龍擺的落點太偏,以及搓得很轉,太過急於求成,結果反而失誤。

不管是以上的哪種情況,都是極其細微的失誤,但要命的是樊振東的對手是馬龍,以及,這是決勝局10平以後的球了。

第二個球屬於馬龍超水平發揮,也是最考驗一個頂級運動員變化的時候。

早在馬龍10:9拿到第一個賽點的時候就出現了馬龍正手搶衝樊振東,結果被樊振東側身反拉而輸球。在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馬龍居然能準確記憶住之前犯的錯誤,然後算準了樊振東可能會繼續側身,於是果斷地拉了個直線!

一錘定音!


樊振東:只差半口氣就能拉馬龍下馬了!未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次世乒賽決賽就“一般意義”上的觀賞性而言,並沒有蘇州決賽那麼“好看”,上次的球路大開大合,動輒多板相持和遠臺對拉。但是就技術層次而言,這次的決賽要高得多。類似馬龍和樊振東四五板的多板擺短,一些新球迷朋友可能看著很無聊,但是講真,那才是乒乓球最精妙的技術。

ps:這裡並沒有貶低新球迷朋友而抬高我自己的意思,大家都是從什麼也不懂慢慢成長的。只是看球到一定地步,確實要脫離一些比較簡單觀賞性而多關注一些技術球。像之前許昕朱霖峰乒超那四十二大板,放在頂級選手圈內的話真沒什麼含量,光是兜回去的球就有好幾個,這球要是給馬龍、張繼科甚至奧恰等人,早就結束戰鬥了,哪裡會有那麼多回合呢!也就美國人沒見過世面,所以捧上了天罷了。

就像徐寅生主席當年扣殺日本的星野十二大板,成為了乒壇永恆的經典。但是他本人卻只是搖頭表示:別提了,我自己都有些羞愧,我那是扣不死星野,才有十二大板的啊!

怎麼說呢,咱們作為乒乓球最強帝國的球迷,看球不能停留在美國人那個層次,美國對乒乓球的理解是什麼概念呢!

最後關於未來馬龍、樊振東、國乒的一些展望,我還沒寫好,明天再發吧!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我們明天再聊!

微信公眾號:全言作品

樊振東:只差半口氣就能拉馬龍下馬了!未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