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八里莊漢墓:彩繪出行陶俑首次現身膠東半島

平度八里莊漢墓:彩繪出行陶俑首次現身膠東半島

近日,2018年山東省田野考古工作彙報會暨省第五屆考古學會第二次常務理事會在濟南舉行,“2018年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出爐。平度八里莊漢墓獲評“2018年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平度八里莊漢墓:彩繪出行陶俑首次現身膠東半島

八里莊漢墓位於青島市平度市古峴鎮八里莊村北的兩處領地上。兩處嶺地相距約800米,“小光頂”位於東側嶺地 “野埠”位於西側嶺地。2018年6月,為配合濰萊高鐵工程建設,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聯合平度市博物館,對工程所涉及的墓葬分佈區域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約7000平方米,歷時7個月,共發掘清理5座封土、15座墓葬和1座陪葬坑,另清理一處瓦片堆積和一處夯土牆基。

小光頂區域發掘中出土70餘件文物,主要有陶器(包括彩繪陶器)、鐵器、青銅器、漆器等。值得一提的是,彩繪陶器集中出現在陪葬坑內,在部分馬俑上有騎馬俑或身旁有牽馬俑,組成人馬出行的陣列。除了有牽馬俑之外,還有較多侍俑,大者高約40釐米。陶俑均施彩繪,顏色以紅白為主,色彩層次分明,人俑的面部五官、髮型、服飾清晰可見,馬俑也施彩繪以摹馬身細節。此次出行俑陪葬坑的發現系膠東半島首次,對研究當地漢代時期的歷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野埠區域出土文物共計100餘件(套),主要有陶器、鐵器、銅器、玉器等。

平度八里莊漢墓:彩繪出行陶俑首次現身膠東半島

八里莊墓葬的發掘是西漢膠東國墓葬區域的首次科學發掘,此次發掘對研究西漢膠東國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封土及墓葬形制,為研究漢代膠東區域的喪葬制度、社會制度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出土的銅器、玉器和陶俑等精美文物,對研究漢代膠東國區域的手工業、物質文化提供彌足珍貴實物資料。

(《風華齊魯》出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