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兒竟得了這個病!原來是媽媽一個錯誤習慣害了她…

12歲女兒竟得了這個病!原來是媽媽一個錯誤習慣害了她…

12歲的小姑娘

腹痛了半個月

甚至嚴重到嘔吐、發燒!

醫院檢查結果:

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她居然得了婦科病!

12歲女兒竟得了這個病!原來是媽媽一個錯誤習慣害了她…

一個小女生

無論從什麼角度看

都是“婦科病”絕緣體

而醫生們抽絲剝繭後發現,

女生與媽媽共同使用內褲

竟是嫌疑最大的“元凶”!!

前後腹痛半個月

檢查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12歲女兒竟得了這個病!原來是媽媽一個錯誤習慣害了她…

病人小方(化名)是初一女生,不久前被浙大婦院急診收治。在來浙大婦院之前,小方就經歷了非常難熬的半個月。

一開始,是不明原因的持續性腹痛,尤其是臍部周圍痛得特別厲害,還出現了噁心嘔吐的情況,吐了以後覺得腹痛有所緩解。抽血檢查後,根據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比等指標的結果,當地醫院給出的診斷是“腸胃炎”,用抗生素及補液治療之後,小方腹痛有了一點緩解。

但是當天晚上,小方又出現腹痛和噁心嘔吐,靠自己忍著熬了過去。第二天早上她又去當地醫院看,根據B超結果,發現“附件區液性團塊”,當地醫院給出的結果變成“盆腔炎性腫物”,住院通過抗炎及補液等對症治療,腹痛有所好轉。

事情還沒有結束。三天以後,小方出現發熱,體溫達到了38.2℃,在醫院用了1周消炎藥,症狀好轉之後就出院了。

12歲女兒竟得了這個病!原來是媽媽一個錯誤習慣害了她…

但是好了沒幾天,小方第四次出現腹痛,右下腹痛感更加明顯,程度劇烈,但是這次沒有出現明顯的噁心、嘔吐、頭痛、頭暈、發熱情況。再次到當地醫院就診,做了超聲等檢查,這次的結果更復雜了——醫生考慮是“輸卵管炎伴積膿合併系膜囊腫,右髂窩盆腔積液”,並且建議到上級醫院就診。

這之後,小方輾轉來到了浙大婦院急診,通過B超和MRI等檢查之後,在浙大婦院以“盆腔炎,輸卵管積水”的病因收治入院,在婦三科接受治療。

前後折騰了半個多月,12歲的小方反反覆覆地腹痛,還有嘔吐、發燒,最後結果竟是“婦科病”——這讓小方和媽媽都萬萬沒想到。

12歲女兒竟得了這個病!原來是媽媽一個錯誤習慣害了她…

年紀輕輕的小姑娘

為何會患上婦科病?

小方今年12歲,兩年前月經初潮,平時月經不太規則,但是也沒有出現過大問題。現在是初中在校生,沒有進行過性生活,也沒有不良嗜好。平時也沒出現過這次這樣的腹痛。為什麼會得盆腔炎這種婦科病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盆腔炎性疾病(PID):它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統稱,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和盆腔腹膜炎。炎症可能出現在一個部位,也可能同時累及幾個部位。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炎症反覆發作、輸卵管膿腫、慢性盆腔痛、不孕、輸卵管異位妊娠等系列後遺症。盆腔炎性疾病多發於性活躍的育齡期婦女,在小方這種沒有過性生活的少女中比較罕見,發生率低於100萬分之一。即使發生,也通常是鄰近器官炎症的擴散——小方就是其中的一種,“輸卵管積膿”。

浙大婦院婦三科主任周堅紅介紹,“輸卵管積膿”如果發生在少女身上,可以表現為下腹疼痛、發熱、白帶增多、壓痛明顯等。因為這個病在少女身上發生就很罕見,所以誤診率較高。

經過仔細詢問,醫生找到了一個可能的原因——小方曾經多次穿過母親的內褲,而小方母親有陰道炎病史,據母親本人說已經經過簡單治療有好轉了,但治療並不是很規範,也沒有進行復查。

病原體來源難以確定

注意衛生是防病核心

12歲女兒竟得了這個病!原來是媽媽一個錯誤習慣害了她…

浙大婦院婦三科副主任阮菲介紹,輸卵管積膿病原體一般有外源性及內源性兩個來源,兩種病原體可單獨存在,但通常為混合感染,可能是外源性的病原體感染造成輸卵管損傷後,容易繼發內源性的需氧菌及厭氧菌感染。

那麼,造成小方輸卵管積膿的病原體是哪裡來的呢?

婦三科的醫生們就像“大偵探”一樣,抽絲剝繭,試圖找到疾病的真相。

首先,由於小方沒有過性生活,所以沒能進行陰道及宮頸分泌物培養,無法判定病原菌。

其次,醫生們對輸卵管積膿病因進行了分析:

B超檢查基本排除了先天解剖結構異常導致輸卵管積膿的可能性;

術中仔細探查闌尾無殊,初步排除急性闌尾炎導致輸卵管積膿的可能性;

小方沒有性生活史,也未使用過衛生棉條,近期也沒有遭受外傷,所以並沒有直接證據,能夠明確引起輸卵管積膿的致病途徑。

不過,結合小方曾經和母親共同使用過內褲的情況,醫生們認為,這也許可以解釋患者的病原體來源和感染途徑:

小方媽媽是育齡期婦女,屬於性活躍期,又曾經患過陰道炎,可能未進行規範治療,也沒有複查白帶情況。而帶有病原體的貼身內衣褲是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

此外,小方經期時間比較長,一般有7到10天,並且不太注重經期的個人衛生習慣,宮頸黏液機械防禦功能較差也可能為細菌生長、積膿形成創造條件。可能是這些因素結合,導致了小方最後患上婦科病的結局。

推測病因定方案

腹腔鏡下解病情

由於小方腹痛已經持續半個多月,在浙大婦院用抗生素治療一週,腹痛症狀仍存在,膿腫仍持續存在。在進一步檢查中,還發現了小方患有卵巢囊腫等。考慮到抗生素治療效果欠佳,並且膿腫體積較大,隨時存在膿腫破裂的風險,周堅紅主任經過研究決定了治療方案——為小方進行腹腔鏡手術(腹腔鏡下右輸卵管切除術+右卵巢囊腫剔除術+左輸卵管修復成形術+盆腔病損切除術+盆腔粘連鬆解術)。

手術中,醫生們仔細探查了小方的盆腹腔臟器,特別是對闌尾仔細檢查,明確小方輸卵管積膿與闌尾無必然聯繫。醫生們進行了輸卵管修復成形術,對修復後的輸卵管再次評估。

因為小方的年齡太小,所以醫生首先考慮儘可能地保留她的輸卵管,為日後自然受孕提供機會。但是對於病變嚴重的輸卵管,在術中充分評估並和小方家屬再次談話後,醫生們謹慎地切除了功能嚴重受損的輸卵管。這之後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儘可能減少術後盆腔粘連的發生。

之後,浙大婦院婦三科醫生們又為小方制定了專屬抗生素用藥方案——她們根據小方的體重選取劑量,並且不斷調整給藥間隔,充分體現個性化治療原則和醫師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

在浙大婦院接受了手術之後,小方腹痛症狀徹底緩解,體溫均正常,也沒有再出現其他不適。出院10天后進行電話隨訪,確認小方也沒有再出現過之前反覆的疼痛。

小方的治療塵埃落定,家屬非常滿意,醫生們也鬆了口氣。

通過小方的案例,周堅紅主任醫師團隊特別提醒,廣大青春期少女和少女的家長們,一定要特別注意女性個人衛生保健,注意預防感染。尤其是對內衣等貼身衣服的清潔、女性私處的清潔、月經期的衛生等,都要格外引起注意。

做父母的,當心呀!給家人健康點朵

12歲女兒竟得了這個病!原來是媽媽一個錯誤習慣害了她…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

編輯:劉巧 艾平

(部分內容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12歲女兒竟得了這個病!原來是媽媽一個錯誤習慣害了她…12歲女兒竟得了這個病!原來是媽媽一個錯誤習慣害了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