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盆景 設計 文化 長江 素秋園 2019-04-07

你無法想象榕樹將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榕樹的野生下山樁挖鑿改造給人們的感覺就像是變魔術一樣,讓人不可思議。

每一棵下山的野生榕樁都很“野”,很荒亂,要製作成盆景需要的造型須得有綜合性的經驗;也就是掌握植物的生長習性、盆景造型技藝的嫻熟,美術功底,三維立體的挖鑿透視技巧等等……說白了就是掌握好在不破壞榕樁生命力的基礎上創造出美!

不同的榕樁的先天基礎與不同的盆景人的藝術見解一樣都沒有重複性,也因此榕樹盆景藝術在閩南地區才會這麼的多姿多彩,琳琅滿目!

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上圖是一棵經小鳥飽食榕果後播種發芽生長於無人居住的老宅牆簷上的榕樹,樹齡大概有二十多年,枝杆縱橫交錯,氣根發達,植株生長旺盛,因老宅翻建的原因被挖掘下來,見其“質地”溫潤,隱約有形,故撿來挖鑿改作,今將改作過程與大家分享如下。

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以上是挖掘下來後的榕樁正反面圖片,連著被咬住的牆磚重約有三百斤左右。

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榕樁的挖鑿要像解九連環一樣,要一步一步的拆解。首先要審定那些沒用的枝條與氣生根,然後全部清理乾淨,保留下一些我們覺得有爭議的,有疑問 審不定的枝條,還有氣生根枝杆相互咬合的連結處也要儘量保留。

逐步清理乾淨以後,再一遍一遍的靜心審視,如此這般一遍一遍的拆解才不容易把樁材“改”錯掉,搞壞掉。

拆解的過程也是讀坯的過程,在拆解中一定要讀透樁材的特點,結合經驗創作出我們想要的造型,當然 要做出趨向於完美的造型依靠的是盆景人的經驗智慧,如果經驗不足或讀不透得先把樁材種活養壯,留待日後慢慢觀察,慢慢積累經驗直到胸有成竹再動刀。

眾所周知的是,榕樹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所謂的可塑性也就是在尊重榕樹特有的生長習性的基礎上可以隨心所欲的創作。

其它的盆景樹材除柏樹以外是不具備這種千變萬化的功能的,可以說榕樹與柏樹在藝術創作中的包容力與承受力是最強的,當然這兩個樹種的藝術表現手法彼此擁有完全不同的體系!

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拆解完雜亂的枝條與根部後可以清楚的看到此樁上部是榕枝和氣生根相互結合成的網格狀,要挖鑿成村口大榕樹形的“古榕樁”是不具備先天條件的,只能改作成線條形的怪樁。

然而怪樁的最高要求是取巧,此一“巧”字的要求便是整體線條的靈動性與諧調性美感!

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樁材改造至此朋友們應該多少能看出一點端倪了吧?通過鏤空斷水線、改水線的技巧要使得此樁材變成一顆根部由左起勢 向右直上,然後再向左急速下跌 轉折的動感樁形。

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天色漸漸變暗,挖鑿改作也進入了收尾階段,此時已經可以更直觀的看出設計方案了。


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再次審視之後左邊飄枝尾部枝條過繁,線條變得擁堵不暢,故將其間的大枝又挖除。

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再三觀察樁材,擺動角度,發現向左再傾斜會使得整體的線條更具靈動性。(榕樹是亞熱帶植物,怕寒流低溫,隆冬時節挖鑿改作的樁材要進入溫棚栽植管理養護,長江以北包括江浙地區的榕樹盆景冬天也都要進入室內防止凍傷。榕樹生長快速,癒合能力強,喜溼潤,在生長季節水肥要充足。)

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圖片中黑線編輯遮擋掉的是未來要挖鑿的部分,因為下山樁一次性挖鑿到位會影響生長成活,所以留下一些水線確保成活,來年樹勢復壯以後再進行第二次的挖鑿創作。

一棵生長在牆上的榕樹,拆遷挖下來做盆景,分享改造過程


當然,任何一棵榕樹都不可能只有一個好看的造型,像上圖黑線所標畫設計的造型就更巧妙!

期待此樹未來成形路上每一次創作改造過程都能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本人出生在閩南,從小喜歡榕樹,更喜愛榕樹盆景,20多年來一直堅持不棄,經過這些年來在盆景藝術的路上與行業裡面的摸爬滾打,越加發覺製作榕樹盆景的不易,所以一直想把榕樹盆景的技藝全方位,系統性地展現給大家,因為閩南的榕樹盆景創作技藝與藝術風格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獨樹一幟 絕無僅有的,完全有機會代表我國盆景藝術的成就與日本人比肩,然而閩南的榕樹盆景藝人太缺少展示與推廣榕樹盆景的創作過程了,甚至很多民間藝人從來也不將作品拿出來示人!

今此一文,誠願拋磚引玉使得更多民間榕樹盆景藝人都能夠參與到將榕樹盆景藝術的文化內涵與創作技巧的普及 傳播 推廣中來!

以此來開闊愛好盆景的初學者的想象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