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新作《筆墨春秋》(天目鬆、菖蒲組合)

徐昊先生,1964年出生於浙江安吉,1980年開始從事盆景的研究與創作,2005年被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2008年被國際盆景協會(BCI)評為“國際盆景大師”。其作多次榮獲國際國內盆景專業展會大獎,如2006中國(陳村)國際盆景賞石博覽會總冠軍、2006瀋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盆景藝術展大獎等。十餘次擔任國際及國家級盆景展覽會評委,多次參加盆景創作表演和盆景教學活動。主筆《中國長三角盆景》一書。現任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盆景國家講師。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新作(紅楓、菖蒲組合)

文人樹與文人盆景(節選)

撰文丨徐 昊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清音》(真柏,70×55cm)

當下很流行文人樹,覺得文人樹就是高雅盆景的象徵,關於文人樹的討論文章也較多,其中不乏較有理論高度的文章。至於具體討論的內容,究竟是指“文人式”還是“文人盆景”,卻都莫衷一是。

記得年輕時看過一些專著,都是把“文人樹”列為盆景表現的一種形式來列舉的,並未把它與其它形式分列高低。

那麼當今所說的“文人樹”到底是指有較高境界的“文人盆景”呢,還是指一種盆景的表現形式呢?看了近幾年討論文人樹的相關文章,都是把細高瘦長的“文人樹”當成“文人盆景來”討論了,把“文人樹”提到了一個超凡脫俗的高度,感覺把它當成了“文人盆景”的代名詞。那麼,凡是細高瘦長的“文人樹”都稱得上文人盆景嗎?我看不然,唯有一些造詣頗深的盆景藝術家的作品才真正稱得上文人盆景,大多數是空有形式的皮囊而已,只能稱得上“文人式”,這些文章所討論的也僅僅是“文人樹”這麼一種形式,那麼,這種討論也就以偏概全了。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風煙消盡秋色明》(老鴉柿,66×52cm)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天寒紅葉稀》(山槭,95×50cm)

如果說,“文人樹”是文人盆景的代名詞,那麼,它就不能只侷限於瘦高細長這麼一種形式特徵,粗的、細的、高的、矮的以及各種表現形式應該都能夠表現文人盆景。文人盆景要以意境營造的需要而確定選材的高矮粗細,以表現內涵的需要來確定作品的形式。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秋之舞》(老鴉柿,55×32cm)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月明鬆聲稀》(黑松,78×57cm)


藝術表現的題材是來源於自然和生活,盆景是以自然古樹,山林老樹以及雄山秀水為摹寫的對象,通過意象的構設來表現山水意境和人文內涵,因此,表現的意境不同則選擇的山水樹木的形式也各異。如單棵的老樹往往是樹幹壯碩,枝葉低垂,陰翳華蓋,宏偉壯觀,這種樹往往生長在較為空曠的地方或村頭路旁。而山谷森林的樹因為長得較為密集,光照時間又短,因爭奪生存空間而拼命往上生長,下部都無枝葉,無論大小樹木都顯得清瘦孤高。因此,盆景表現是根據作者個人擷取的情景內容不同,從而選擇素材來表現不同的意境和內涵,高矮、粗細以及各種表現形式之間並無雅俗之分,就如同書法中的“顏筋柳骨”同為書中楷模。

文人盆景是以作品來說話,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洋溢於心的美用盆景這個形式表達出來,駕馭形式的構建傳遞意境之美,讓作品承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格理念。這種創造需要熟練的創作技巧來把握形式的構建,更需要內心具有豐厚的文化素養的積累為基礎,才能使作品言之有物,格調高雅,彰顯藝術個性和風格。

所以,“文人樹”不一定是文人盆景,文人盆景就包含了“文人樹”這種表現形式。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知守》(天目鬆,60×58cm)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雲霓》(杜鵑,87×40cm)


文人盆景作為藝術創作,與其根植的文化土壤是分不開的,這就是藝術作品的民族性。作品也會因為作者的文化則重不同而各具表現形式,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像儒家文化推崇的中和端莊,與時具進的積極入世思想;道家追求的清心無為,乘物並遊的境界;釋家崇尚無慾無求,空靈靜寂的自在空間,這些主流文化在文人盆景作品中都有體現。

中國文化是極具包容性的文化,因此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溶通,因此,往往一個人的作品,也會有不同的文化則重,表現形式也就各具形態特點。如潘仲連老師的“劉松年筆意”,就是儒家積極入世思想的最好闡釋,作品高昂,奔放,充滿蓬勃之氣。作品“聽”,無疑是儒道文化的結合,既有儒家文化積極的拼搏精神,又有道家視天籟為美的那種逍遙自在的精神體現。而作品“蒼松軒翥”,則具有“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那種空明靜寂的禪境。

孔泰初先生的作品被稱之為“大樹型”,其實是相對於嶺南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素仁的清瘦孤高型而言的。孔泰初自年少即邊習畫邊研學盆景,由於他所積累的文化素養和美學知識,使他心眼大開,首創了畜枝截幹法,從而開啟了當今嶺南盆景一代新風。他的作品線條重節奏,結構多變化,整體重氣韻氣勢,具有端莊穩重,積極向上的士人氣質。

而素仁身處方外,修身佛學,他的作品無疑是禪宗文化的體現,因此顯得疏野簡淡,天然率真。其作品,經心而不刻意,透露出一種自在感。“自在”這個詞,是道、釋兩家的共同用語,通指自然的狀態和自由的心境,那種枝葉散落光影交錯所產生的意境,足以讓人產生“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嚮往,而那種自然空明的靜寂狀態,則是釋家達到“物我一如”的最好境界。觀素仁作品的“空靜”,並非如人所說的枝葉少到極至的空,而是以形式的孤高和不施造作的“自在”相來營造作品的氣韻,使人感知到情景氣氛的自然和空寂。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花如掌燈》(茶花,74×31cm)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輪迴》(老鴉柿,60×46cm)


文人盆景除了形式美以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氣韻的營造透露出一種情感美和意境美,這就是我們津津樂道的詩情畫意。王維被稱為文人畫的鼻祖,蘇東坡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那是因為他的畫情景交融,能令觀者感動而心中洋溢起詩情。他的詩往往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如他的“山居秋暝”,詩中將空山雨後的秋涼,石上流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魚舟穿過荷花的動態,非常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而他的詩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又是充滿了宏觀曠達的壯麗畫卷。

文人詩畫如此,文人盆景也當如此。觀趙慶泉老師的作品,無論是水早盆景還是文人式盆景,都是一幅幅清新優雅的畫卷,令人置身林泉之樂。胡樂國老師的作品從早期的“工”到晚期的“寫”,都透露出濃濃的人文氣息。王選民老師的“雲生勢不孤”等作品,有情有景,充滿詩情畫意。韓學年先生對作品線條張弛和形式變化的把握,都充分體現了中國美學文化元素。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舞風弄影》(天目鬆,60×76cm)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清秋》(老鴉柿)

文人盆景區別於匠作的另一個特點是書卷氣,書卷氣是一種高雅的氣質和風度,反映在盆景作品中則是清剛儒雅的形式和豐富的思想情感及文化內涵,這樣的作品是令人嚮往的,我也一直在通過作品來追求這樣的表達。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空谷》(天目鬆)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致遠》(天目鬆,102×58cm)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我是一片雲》(天目鬆,60×80cm)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獨立嶺上》(天目鬆,76×68cm)

徐昊老師文人樹佳作大賞,飄逸,秀雅


▲徐昊作品《風起嵐煙》(五針鬆,樹高68cm)

傳播盆景知識,本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