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彭州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歷史,而用柴窯燒製高溫陶瓷的工藝,是從2000多年前的浙江開始逐步傳遍中國的,然後再從中國傳入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柴窯工藝對當今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在幾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柴窯燒製陶瓷,而是從西方引進氣窯和電窯燒製工藝,引進先進技術是很好,不過中國也要保留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柴燒工藝,這才是最好的。

特別是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種文化——陶瓷文化。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陶瓷”,所以中國和陶瓷是分不開的。世界上現存的陶瓷工藝,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認為美國的工藝是世界一流的,其實不然,中國的陶瓷工藝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彭州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歷史,而用柴窯燒製高溫陶瓷的工藝,是從2000多年前的浙江開始逐步傳遍中國的,然後再從中國傳入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柴窯工藝對當今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在幾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柴窯燒製陶瓷,而是從西方引進氣窯和電窯燒製工藝,引進先進技術是很好,不過中國也要保留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柴燒工藝,這才是最好的。

特別是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種文化——陶瓷文化。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陶瓷”,所以中國和陶瓷是分不開的。世界上現存的陶瓷工藝,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認為美國的工藝是世界一流的,其實不然,中國的陶瓷工藝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未來的1個月,“彭州窯”的窯火將繼續燃燒

“百名陶藝家走進彭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到的蔡兆慶簡銘炤兩位臺灣陶藝大師,將在陶工戶進行一場藝術的碰撞,藉助“彭州窯”,通過柴燒工藝製作出白瓷作品,以及利用本土原材料燒製的、更具天府文化色彩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說不定將來還能在彭州白瓷藝術中心和大家見面哦!

簡銘炤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彭州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歷史,而用柴窯燒製高溫陶瓷的工藝,是從2000多年前的浙江開始逐步傳遍中國的,然後再從中國傳入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柴窯工藝對當今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在幾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柴窯燒製陶瓷,而是從西方引進氣窯和電窯燒製工藝,引進先進技術是很好,不過中國也要保留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柴燒工藝,這才是最好的。

特別是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種文化——陶瓷文化。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陶瓷”,所以中國和陶瓷是分不開的。世界上現存的陶瓷工藝,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認為美國的工藝是世界一流的,其實不然,中國的陶瓷工藝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未來的1個月,“彭州窯”的窯火將繼續燃燒

“百名陶藝家走進彭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到的蔡兆慶簡銘炤兩位臺灣陶藝大師,將在陶工戶進行一場藝術的碰撞,藉助“彭州窯”,通過柴燒工藝製作出白瓷作品,以及利用本土原材料燒製的、更具天府文化色彩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說不定將來還能在彭州白瓷藝術中心和大家見面哦!

簡銘炤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臺北,畢業於南山商工美術工藝科。中華陶藝協會祕書長,臺灣陶藝大師、臺灣新柴燒第一人,推動傳統柴燒陶藝文化技術制度。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彭州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歷史,而用柴窯燒製高溫陶瓷的工藝,是從2000多年前的浙江開始逐步傳遍中國的,然後再從中國傳入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柴窯工藝對當今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在幾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柴窯燒製陶瓷,而是從西方引進氣窯和電窯燒製工藝,引進先進技術是很好,不過中國也要保留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柴燒工藝,這才是最好的。

特別是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種文化——陶瓷文化。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陶瓷”,所以中國和陶瓷是分不開的。世界上現存的陶瓷工藝,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認為美國的工藝是世界一流的,其實不然,中國的陶瓷工藝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未來的1個月,“彭州窯”的窯火將繼續燃燒

“百名陶藝家走進彭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到的蔡兆慶簡銘炤兩位臺灣陶藝大師,將在陶工戶進行一場藝術的碰撞,藉助“彭州窯”,通過柴燒工藝製作出白瓷作品,以及利用本土原材料燒製的、更具天府文化色彩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說不定將來還能在彭州白瓷藝術中心和大家見面哦!

簡銘炤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臺北,畢業於南山商工美術工藝科。中華陶藝協會祕書長,臺灣陶藝大師、臺灣新柴燒第一人,推動傳統柴燒陶藝文化技術制度。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彭州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歷史,而用柴窯燒製高溫陶瓷的工藝,是從2000多年前的浙江開始逐步傳遍中國的,然後再從中國傳入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柴窯工藝對當今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在幾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柴窯燒製陶瓷,而是從西方引進氣窯和電窯燒製工藝,引進先進技術是很好,不過中國也要保留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柴燒工藝,這才是最好的。

特別是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種文化——陶瓷文化。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陶瓷”,所以中國和陶瓷是分不開的。世界上現存的陶瓷工藝,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認為美國的工藝是世界一流的,其實不然,中國的陶瓷工藝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未來的1個月,“彭州窯”的窯火將繼續燃燒

“百名陶藝家走進彭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到的蔡兆慶簡銘炤兩位臺灣陶藝大師,將在陶工戶進行一場藝術的碰撞,藉助“彭州窯”,通過柴燒工藝製作出白瓷作品,以及利用本土原材料燒製的、更具天府文化色彩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說不定將來還能在彭州白瓷藝術中心和大家見面哦!

簡銘炤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臺北,畢業於南山商工美術工藝科。中華陶藝協會祕書長,臺灣陶藝大師、臺灣新柴燒第一人,推動傳統柴燒陶藝文化技術制度。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彭州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歷史,而用柴窯燒製高溫陶瓷的工藝,是從2000多年前的浙江開始逐步傳遍中國的,然後再從中國傳入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柴窯工藝對當今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在幾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柴窯燒製陶瓷,而是從西方引進氣窯和電窯燒製工藝,引進先進技術是很好,不過中國也要保留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柴燒工藝,這才是最好的。

特別是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種文化——陶瓷文化。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陶瓷”,所以中國和陶瓷是分不開的。世界上現存的陶瓷工藝,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認為美國的工藝是世界一流的,其實不然,中國的陶瓷工藝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未來的1個月,“彭州窯”的窯火將繼續燃燒

“百名陶藝家走進彭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到的蔡兆慶簡銘炤兩位臺灣陶藝大師,將在陶工戶進行一場藝術的碰撞,藉助“彭州窯”,通過柴燒工藝製作出白瓷作品,以及利用本土原材料燒製的、更具天府文化色彩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說不定將來還能在彭州白瓷藝術中心和大家見面哦!

簡銘炤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臺北,畢業於南山商工美術工藝科。中華陶藝協會祕書長,臺灣陶藝大師、臺灣新柴燒第一人,推動傳統柴燒陶藝文化技術制度。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左右滑動查看簡銘炤在陶工戶的作品吧~


蔡兆慶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彭州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歷史,而用柴窯燒製高溫陶瓷的工藝,是從2000多年前的浙江開始逐步傳遍中國的,然後再從中國傳入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柴窯工藝對當今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在幾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柴窯燒製陶瓷,而是從西方引進氣窯和電窯燒製工藝,引進先進技術是很好,不過中國也要保留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柴燒工藝,這才是最好的。

特別是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種文化——陶瓷文化。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陶瓷”,所以中國和陶瓷是分不開的。世界上現存的陶瓷工藝,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認為美國的工藝是世界一流的,其實不然,中國的陶瓷工藝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未來的1個月,“彭州窯”的窯火將繼續燃燒

“百名陶藝家走進彭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到的蔡兆慶簡銘炤兩位臺灣陶藝大師,將在陶工戶進行一場藝術的碰撞,藉助“彭州窯”,通過柴燒工藝製作出白瓷作品,以及利用本土原材料燒製的、更具天府文化色彩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說不定將來還能在彭州白瓷藝術中心和大家見面哦!

簡銘炤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臺北,畢業於南山商工美術工藝科。中華陶藝協會祕書長,臺灣陶藝大師、臺灣新柴燒第一人,推動傳統柴燒陶藝文化技術制度。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左右滑動查看簡銘炤在陶工戶的作品吧~


蔡兆慶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製陶家庭,從小學習陶藝,在創作上選擇實用陶為其方向和定位,設計以「茶與器」為主造型,創作出貼近人心、符合人體使用的茶器具。作品曾獲臺灣陶藝首獎、全省美展入選等。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彭州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歷史,而用柴窯燒製高溫陶瓷的工藝,是從2000多年前的浙江開始逐步傳遍中國的,然後再從中國傳入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柴窯工藝對當今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在幾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柴窯燒製陶瓷,而是從西方引進氣窯和電窯燒製工藝,引進先進技術是很好,不過中國也要保留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柴燒工藝,這才是最好的。

特別是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種文化——陶瓷文化。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陶瓷”,所以中國和陶瓷是分不開的。世界上現存的陶瓷工藝,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認為美國的工藝是世界一流的,其實不然,中國的陶瓷工藝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未來的1個月,“彭州窯”的窯火將繼續燃燒

“百名陶藝家走進彭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到的蔡兆慶簡銘炤兩位臺灣陶藝大師,將在陶工戶進行一場藝術的碰撞,藉助“彭州窯”,通過柴燒工藝製作出白瓷作品,以及利用本土原材料燒製的、更具天府文化色彩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說不定將來還能在彭州白瓷藝術中心和大家見面哦!

簡銘炤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臺北,畢業於南山商工美術工藝科。中華陶藝協會祕書長,臺灣陶藝大師、臺灣新柴燒第一人,推動傳統柴燒陶藝文化技術制度。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左右滑動查看簡銘炤在陶工戶的作品吧~


蔡兆慶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製陶家庭,從小學習陶藝,在創作上選擇實用陶為其方向和定位,設計以「茶與器」為主造型,創作出貼近人心、符合人體使用的茶器具。作品曾獲臺灣陶藝首獎、全省美展入選等。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彭州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歷史,而用柴窯燒製高溫陶瓷的工藝,是從2000多年前的浙江開始逐步傳遍中國的,然後再從中國傳入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柴窯工藝對當今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在幾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柴窯燒製陶瓷,而是從西方引進氣窯和電窯燒製工藝,引進先進技術是很好,不過中國也要保留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柴燒工藝,這才是最好的。

特別是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種文化——陶瓷文化。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陶瓷”,所以中國和陶瓷是分不開的。世界上現存的陶瓷工藝,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認為美國的工藝是世界一流的,其實不然,中國的陶瓷工藝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未來的1個月,“彭州窯”的窯火將繼續燃燒

“百名陶藝家走進彭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到的蔡兆慶簡銘炤兩位臺灣陶藝大師,將在陶工戶進行一場藝術的碰撞,藉助“彭州窯”,通過柴燒工藝製作出白瓷作品,以及利用本土原材料燒製的、更具天府文化色彩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說不定將來還能在彭州白瓷藝術中心和大家見面哦!

簡銘炤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臺北,畢業於南山商工美術工藝科。中華陶藝協會祕書長,臺灣陶藝大師、臺灣新柴燒第一人,推動傳統柴燒陶藝文化技術制度。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左右滑動查看簡銘炤在陶工戶的作品吧~


蔡兆慶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製陶家庭,從小學習陶藝,在創作上選擇實用陶為其方向和定位,設計以「茶與器」為主造型,創作出貼近人心、符合人體使用的茶器具。作品曾獲臺灣陶藝首獎、全省美展入選等。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彭州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歷史,而用柴窯燒製高溫陶瓷的工藝,是從2000多年前的浙江開始逐步傳遍中國的,然後再從中國傳入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柴窯工藝對當今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在幾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柴窯燒製陶瓷,而是從西方引進氣窯和電窯燒製工藝,引進先進技術是很好,不過中國也要保留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柴燒工藝,這才是最好的。

特別是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種文化——陶瓷文化。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陶瓷”,所以中國和陶瓷是分不開的。世界上現存的陶瓷工藝,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認為美國的工藝是世界一流的,其實不然,中國的陶瓷工藝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未來的1個月,“彭州窯”的窯火將繼續燃燒

“百名陶藝家走進彭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到的蔡兆慶簡銘炤兩位臺灣陶藝大師,將在陶工戶進行一場藝術的碰撞,藉助“彭州窯”,通過柴燒工藝製作出白瓷作品,以及利用本土原材料燒製的、更具天府文化色彩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說不定將來還能在彭州白瓷藝術中心和大家見面哦!

簡銘炤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臺北,畢業於南山商工美術工藝科。中華陶藝協會祕書長,臺灣陶藝大師、臺灣新柴燒第一人,推動傳統柴燒陶藝文化技術制度。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左右滑動查看簡銘炤在陶工戶的作品吧~


蔡兆慶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製陶家庭,從小學習陶藝,在創作上選擇實用陶為其方向和定位,設計以「茶與器」為主造型,創作出貼近人心、符合人體使用的茶器具。作品曾獲臺灣陶藝首獎、全省美展入選等。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左右滑動查看蔡兆慶在陶工戶的作品吧~


"

一位古稀之年的長鬍子老人

韓國來到中國

又在走遍中國後駐進四川

他說他更愛彭州

只因那一座柴窯

只因那一壺盛滿文化香味兒的酒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這個看起來低調淳樸的韓國老爺爺叫鄭東薰

博士畢業於紐約大學“陶瓷藝術專業”

美國陶瓷藝術教育學會(下屬全美陶瓷協會)

研討會期間曾有5000多名陶瓷藝術家見證了

他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建造柴窯並進行燒窯的全過程

他在世界上多個國家舉辦過十餘次個人陶藝展

同時他也是研究中國陶瓷文化的專家

為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在“彭州窯”

從18歲接觸陶瓷至今

他為陶瓷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其赤誠之心跨越了國家和民族

迄今為止

他在世界上建了100多座柴窯

(僅在中國就有20多座:包括中國“瓷都”

景德鎮的柴窯、邛崍的“文君窯”等)

為中國培養了70多位陶瓷專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和他設計的“彭州窯”在第五屆成都創意設計周

他還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義務幫助各地建造柴窯、傳授技藝

希望藉此方式幫助中國恢復和發展陶瓷文化

這份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匠心

也最終促成了他在彭州建窯的初心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從畫設計圖到修建都親力親為


2018年8月,鄭東薰來到彭州

軍樂鎮西部瓷谷·陶工戶著手修建起了

四川省第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


鄭東薰

“第一眼看到彭州白瓷,它的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非常精美,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知曉彭州白瓷的現狀後,就想著修建一座彭州白瓷傳統柴窯來繼續延續、傳承彭州白瓷陶瓷工藝與陶瓷文化的薪火,為彭州增添彭州白瓷傳統柴窯技藝的文化內涵。”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柴窯建成後,又有了匣缽裝燒區,而柴窯燒製技藝可以還原宋代白瓷的傳統柴窯燒製方式,這樣燒出來的白瓷,在光澤度和色彩上都會與宋代白瓷更加接近,這不僅能讓大眾瞭解到宋代白瓷燒造的技藝,也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2018年10月,“彭州窯”首燒

以傳統四川饅頭柴窯為原型改進設計而成的“彭州窯”

採用古法匣缽裝燒和現代落灰成釉兩種燒成方式相結合

經過7天燒製,彭州白瓷柴窯首次開窯

琳琅滿目的第一批彭州白瓷柴燒品

就吸引了彭彭的眼球呢


鄭東薰

“饅頭柴窯發源於中國,如今我們只是讓它再次回到中國。這座彭州窯是我在中國設計建造的第123座柴窯,也是目前我認為各方面功能最好的一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潤色、裝窯、點火


2019年5月,鄭東薰的陶瓷作品在彭州窯首燒

整整3天2夜不眠不休地添柴守護

耀眼的窯火終於在一週後送來了

100多件順利出窯的陶瓷作品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入窯前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出窯後


源於對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熱愛,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幾乎都是酒壺茶壺。他喜歡“創造”,而不是一味地遵循舊傳統,或是對其他作品進行復制,所以這些被他稱為“現代文化變形的‘新的作品’”,才會如此“閃閃惹人愛”。

比如下面這件,彭彭覺得有點像“阿拉丁神燈”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

“這些酒壺的靈感來源於中國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很高,酒勁很強,微醺時我的身體搖搖晃晃,所以這些酒壺才會彎彎曲曲。而中間的‘洞’,則意味著‘包容的思想’。”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展廳:鄭東薰柴燒陶瓷酒壺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鄭東薰柴燒陶瓷作品


鄭東薰的這批作品,大部分都會留在陶工戶的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等待著主人下一次精選泥料燒製新的小夥伴加入……

滑動屏幕,“聽”鄭東薰如是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彭州有上千年的陶瓷文化歷史,而用柴窯燒製高溫陶瓷的工藝,是從2000多年前的浙江開始逐步傳遍中國的,然後再從中國傳入韓國、日本、美國等地,柴窯工藝對當今世界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中國在幾十年前就停止使用柴窯燒製陶瓷,而是從西方引進氣窯和電窯燒製工藝,引進先進技術是很好,不過中國也要保留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柴燒工藝,這才是最好的。

特別是中國的英文名“China”,不僅代表著一個國家,也代表著一種文化——陶瓷文化。世界認識中國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陶瓷”,所以中國和陶瓷是分不開的。世界上現存的陶瓷工藝,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國的,很多中國的年輕人認為美國的工藝是世界一流的,其實不然,中國的陶瓷工藝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未來的1個月,“彭州窯”的窯火將繼續燃燒

“百名陶藝家走進彭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到的蔡兆慶簡銘炤兩位臺灣陶藝大師,將在陶工戶進行一場藝術的碰撞,藉助“彭州窯”,通過柴燒工藝製作出白瓷作品,以及利用本土原材料燒製的、更具天府文化色彩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說不定將來還能在彭州白瓷藝術中心和大家見面哦!

簡銘炤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臺北,畢業於南山商工美術工藝科。中華陶藝協會祕書長,臺灣陶藝大師、臺灣新柴燒第一人,推動傳統柴燒陶藝文化技術制度。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左右滑動查看簡銘炤在陶工戶的作品吧~


蔡兆慶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生於製陶家庭,從小學習陶藝,在創作上選擇實用陶為其方向和定位,設計以「茶與器」為主造型,創作出貼近人心、符合人體使用的茶器具。作品曾獲臺灣陶藝首獎、全省美展入選等。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左右滑動查看蔡兆慶在陶工戶的作品吧~


七旬老人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在彭州建起他在世界上的第123座窯


陶工戶白瓷文創產品:“熊貓印象”蓋碗茶具

陶工戶從成立之初,就肩負起了“復興彭州白瓷文化”的重任,有了國內外陶藝大師的加入,如今的它正在白瓷文化復興與傳承的路上走得更遠。彭州白瓷藝術化、高品質化、國際化……未來的陶工戶將尋著這些方向把“彭州白瓷”這一名片擦得越來越亮!


藝術,沒有國界

中國燦爛的陶瓷文化

陶藝家鄭東薰在失而復得的窯火中思考著

陶藝家簡銘炤、蔡兆慶在兩岸藝術碰撞的火花中探索著

詩人鄭興明在彭州白瓷的一地月光中淺淺吟誦著

轉自: 品鑑彭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