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韶關調查隊對我市市民閱讀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市民認為閱讀“非常重要”

朋友圈 文章 社會 韶關新聞網 2017-06-16

當前,我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功與否離不開市民素質的提升。在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韶關市民閱讀的現狀如何?日前,國家統計局韶關調查隊對我市市民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

國家統計局韶關調查隊對我市市民閱讀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市民認為閱讀“非常重要”

圖為不少市民的閱讀存在“短、淺、快”的特點。 韶關日報記者 巫寅婷 攝

肯定閱讀的重要性喜愛程度過半

據瞭解,參與此次調查的市民共有239人,其中男性佔51%,女性佔49%,年齡分佈主要在19歲—35歲,佔53%,職業佔比排前五名的分別是學生、公務員、職員、老師和事業單位人員,超五成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調查結果顯示,有78%的市民認為當今社會閱讀對於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來說“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20%的市民認為閱讀重要,認為“一般”的比例僅為2%。56%的市民喜愛閱讀,僅有1%的的市民表示不喜歡。

調查隊員發現,最受歡迎的閱讀內容為新聞類、文學類和專業類等內容。從年齡段數據分析來看,各年齡段的閱讀內容有共性也有個性。

共性是除18歲以下年齡段的市民對新聞不感興趣外,其他年齡段的市民均關心每日新聞。26歲—45歲市民因工作和學習需要,專業類書籍成為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19歲—25歲和36歲—45歲兩個年齡段的市民,一方面因工作和學習的壓力大需放鬆心情,另一方面對一種境界的嚮往和對生活的感悟而選擇讀文學類作品。個性為18歲以下的市民喜歡閱讀科技、科幻類和穿越類作品;19歲—25歲的市民選擇娛樂、時尚和心理類作品;26歲—35歲的市民偏向於閱讀旅遊類書籍;46歲—55歲的市民喜愛讀軍事類書籍;56歲以上的市民則更愛看歷史、戰爭和養生類題材的書籍。

對於閱讀的主要目的,30%的市民認為閱讀能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22%的市民認為閱讀是為了滿足工作或學習的需要;21%的市民則認為閱讀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放鬆。

紙質閱讀仍具生命力電子讀物應勢受熱捧

據調查顯示,通過紙質書閱讀的市民佔到26%,加上16%的市民通過報紙閱讀和13%的市民選擇雜誌期刊閱讀,以紙質作為閱讀媒介的市民比例達到55%,超過以網絡和智能終端作為主要閱讀媒介的44%。不過,調查中發現,92%的市民每天通過手機閱讀超過半小時,以微信閱讀為主,新聞、小說、朋友圈分享的文章及公眾號為閱讀內容。

“因為數字媒介的普及及其便捷性,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數字媒介閱讀,但是我還是喜歡傳統的紙質書籍。”市民侯小姐說,傳統的紙質書不但可以為讀者提供優美的文字與詞句,而且還可以讓讀者通過圖書封面設計、裝幀、紙張的墨香、紙張的質感等方面感受紙質閱讀的魅力,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閱讀量少、閱讀方式“短淺快”成存在特點

據調查結果表明,分別有42%的市民認為自己閱讀量少和閱讀量一般。

閱讀量少的原因主要有四種:35%的市民表示“忙,沒時間閱讀”;24%的市民認為缺少讀書氛圍;17%的市民表示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11%的市民認為比起看書,更愛看電視。此外,文化低、閱讀成本高和沒找到有價值的書可讀也成為閱讀少的原因。

其次,調查隊瞭解到,不少市民的閱讀存在“短、淺、快”的特點。快速瀏覽、瞭解大意、跳讀等方式成為市民閱讀常態,缺少精讀、理解讀和記錄讀,閱讀深度不夠,閱讀的質量有待提升。

據統計,59%的市民在過去的一年購書購報費用為零。而在自費購書的市民中,購書購報費用在1000元以上的只有2人,佔2%;600元—1000元(含)的有10人,佔10.1%;300元—500元的有33人,佔33.3%;200元的有29人,佔29.3%;100元以下的有25人,佔25.3%,市民購書購報的費用總體水平偏低。

此外,在走訪調查中,市民普遍認為身邊的讀書氛圍不夠濃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閱讀興趣。超過半數的市民認為圖書館硬件設施老舊,館藏書籍有限,滿足不了市民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和對讀書環境的新要求。

記者手記

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隨之變得重要。物質與精神的平衡,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關鍵。

即便到了網絡時代,甚至可以說正因為到了網絡時代,這話才更應該被人們認真地記住,因為在我們的眼睛和手機屏幕越來越難捨難分的今天,很多人沉醉於朋友圈裡的無聊雞湯、八卦甚至謠言中,閱讀的碎片化、快餐化、功利化、娛樂化日趨嚴重。

雖然我們未必要“退朋友圈保智商”,但是少刷幾次屏,多看兩本書,尤其是多看一點經歷了時空考驗依舊流傳久遠的經典之作,顯然會讓我們的心靈更加澄澈、視野更加廣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