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潘粵明:一年為觀眾奉獻一部好作品,足夠了

“佛系”潘粵明:一年為觀眾奉獻一部好作品,足夠了

20年前,潘粵明挺瘦、挺白,演不諳世事少年郎。20年後,潘粵明胖了、糙了,開始演世故、演老練、演巧言令色。45歲的潘粵明,早不處在可以靠臉蛋兒吃飯的年紀。在這個流量小生層出不窮的年代,他想趕也趕不上趟兒。奇怪的是,當其他演員被年齡限制的時候,潘粵明反而在表演這條路上,越走越寬泛了。

經歷人生起落,那種北京胡同長大的男孩特有的狀態,貫穿潘粵明的生活:寵辱不驚,悠閒懶散,再摻點兒孩子氣。習慣寬鬆的生活氛圍,喜歡窩在自己舒適的世界裡玩,對事業和功名沒太大的野心。復出後“演什麼像什麼”的潘粵明,被很多人誇太會“挑劇本”,他卻反覆強調只是“運氣好唄”,“遇到好劇本,好製作團隊太難得,盡力好好演,還有什麼好說的。”

“佛系”潘粵明:一年為觀眾奉獻一部好作品,足夠了

因為這份淡定,去年席捲整個影視圈的所謂“影視寒冬”彷彿與潘粵明無關。行業裡哀鴻遍野的融資困難、項目減產、投資縮水並沒有體現在他的工作量上。過去這一年,他從大年初八忙到臘月廿八,以全年無休的節奏拍了三部電視劇和一部電影。就在新一年的大年初八,他的工作又開始了。上週末接受本報專訪的潘粵明,帶著明顯的黑眼圈,他對自己的產量要求不高,“一年為觀眾奉獻一部好作品,足夠了。”

工作全年無休,但從小習字畫畫的潘粵明卻沒擱下愛好。微博上隔三差五晒出的素描作品以及手抄《心經》,有的是飛機上草就,有的是拍攝間隙信筆。“不是在拍戲,就是在寫字畫畫。”有觀眾這樣評論潘粵明的2018年。“那不叫畫畫。”他糾正,“真正畫畫得放空自己,把自己擱在一個地方足足畫上幾天,有想法,有色彩,可來勁了。但我鋪不開,也沒時間。這都是拿硬筆瞎畫,屬於消遣。”

“佛系”潘粵明:一年為觀眾奉獻一部好作品,足夠了

帶著畫板和毛筆進組,就是潘粵明的日常,連《怒晴湘西》片頭的四個字都是他寫的。2015年年底,他受朋友影響拿起毛筆,再累也每天要寫一張,原因是寫毛筆字讓自己達到內心的平靜。寫到2017年,他覺得光寫毛筆字不行,“得配畫啊,所以我就把畫畫也給撿了起來。”

而早在“白面書生”的年代,潘粵明就是搖滾樂愛好者。正是搖滾這一味“藥”,幫他走出低谷。《怒晴湘西》的片尾曲就是他演唱的,受到了觀眾好評。他有點嘚瑟:“上了《跨界歌王》後,大家都知道我還能吼兩嗓子,能參與一下,給作品加點分,我也很樂意。”

“佛系”潘粵明:一年為觀眾奉獻一部好作品,足夠了

網友調侃潘粵明“佛系”,他照單全收。在他眼裡,世界是由顏色組成的,顏色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你用自己的顏色去拼接你自己想象的世界,完成了自己的表述,這很重要。所以如果你問我,我是怎麼理解‘佛系’這兩個字,我覺得就是心之所至,順其自然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