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曄旻

"

文|郭曄旻

美人胚子“歐洲岳母”:受頂尖教育但學業還是很糟,11歲就被許人

《瑪麗婭·特蕾莎皇后肖像》,1759,馬丁·馮·梅滕斯,油畫

公元1770年5月16日,凡爾賽的路易十四小教堂。16歲的法蘭西王國太子路易·奧古斯特——未來的路易十六——把戒指戴在了新娘的無名指上,並遞給她13枚金幣。然後,兩個人跪下接受祝福。隨著管風琴的演奏,彌撒開始了。然後,國王以及按等級排列的全體親屬在婚約上簽名。這份婚約很長,摺疊了好幾次。至今在這張褪色的羊皮紙上,還可以看到當年15歲的新娘十分吃力地寫下來的歪歪斜斜的簽名:瑪麗·安託瓦內特·約瑟·讓內。對於波旁王室來說,這位年輕的媳婦是位不折不扣的陌生人,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名義上還叫“神聖羅馬帝國”)。

她是有著“歐洲岳母”之稱的瑪麗婭·特蕾莎(奧地利大公、波西米亞女王、匈牙利女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后)的第11個孩子,也是女王最喜愛的小女兒。瑪麗·安託瓦內特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傳說,當時6歲的莫扎特在維也納宮廷裡為皇室彈奏曲子時,第一次見到時年7歲的安託瓦內特,頓時驚為天人。演奏完畢之後女王問他想要什麼獎勵,莫扎特居然如此作答:“我希望能在婚禮上吻女王最小的女兒。”特蕾莎被這番話逗得前仰後合,只當那是童言無忌,但這也倒是可以反映出童年時期的安託瓦內特就已風姿綽約了。

在宮廷中,母親為她多方延請名師,這位奧地利公主從小就受到當時頂尖的教育。維也納大學校長弗蘭茨·安東·梅斯梅爾給她授課;大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格魯克教她音樂;帝國宮廷詩人、來自意大利的歐洲最負盛名的歌劇歌詞作家彼得羅·梅塔斯塔齊奧給她講授意大利語;法國兩個最著名喜劇女演員之一的瑪麗·德·奧弗雷斯內教她欣賞歌劇和藝術,女王還委託駐巴黎大使為她物色了一位懺悔神父和法語教師。遺憾的是,瑪麗·安託瓦內特生性活潑好動,就是不愛學習。忙於國務的特蕾莎從來不曾仔細地過問這個孩子的學業。直到很晚她才驚訝地發現,名師未必出得了高徒,自己的寶貝女兒到了13歲還缺乏歷史常識和普通知識,甚至還不會正確地運用德文——自己的母語——和法文——當時歐洲宮廷的“普通話”——寫作。

"

文|郭曄旻

美人胚子“歐洲岳母”:受頂尖教育但學業還是很糟,11歲就被許人

《瑪麗婭·特蕾莎皇后肖像》,1759,馬丁·馮·梅滕斯,油畫

公元1770年5月16日,凡爾賽的路易十四小教堂。16歲的法蘭西王國太子路易·奧古斯特——未來的路易十六——把戒指戴在了新娘的無名指上,並遞給她13枚金幣。然後,兩個人跪下接受祝福。隨著管風琴的演奏,彌撒開始了。然後,國王以及按等級排列的全體親屬在婚約上簽名。這份婚約很長,摺疊了好幾次。至今在這張褪色的羊皮紙上,還可以看到當年15歲的新娘十分吃力地寫下來的歪歪斜斜的簽名:瑪麗·安託瓦內特·約瑟·讓內。對於波旁王室來說,這位年輕的媳婦是位不折不扣的陌生人,來自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名義上還叫“神聖羅馬帝國”)。

她是有著“歐洲岳母”之稱的瑪麗婭·特蕾莎(奧地利大公、波西米亞女王、匈牙利女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后)的第11個孩子,也是女王最喜愛的小女兒。瑪麗·安託瓦內特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傳說,當時6歲的莫扎特在維也納宮廷裡為皇室彈奏曲子時,第一次見到時年7歲的安託瓦內特,頓時驚為天人。演奏完畢之後女王問他想要什麼獎勵,莫扎特居然如此作答:“我希望能在婚禮上吻女王最小的女兒。”特蕾莎被這番話逗得前仰後合,只當那是童言無忌,但這也倒是可以反映出童年時期的安託瓦內特就已風姿綽約了。

在宮廷中,母親為她多方延請名師,這位奧地利公主從小就受到當時頂尖的教育。維也納大學校長弗蘭茨·安東·梅斯梅爾給她授課;大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格魯克教她音樂;帝國宮廷詩人、來自意大利的歐洲最負盛名的歌劇歌詞作家彼得羅·梅塔斯塔齊奧給她講授意大利語;法國兩個最著名喜劇女演員之一的瑪麗·德·奧弗雷斯內教她欣賞歌劇和藝術,女王還委託駐巴黎大使為她物色了一位懺悔神父和法語教師。遺憾的是,瑪麗·安託瓦內特生性活潑好動,就是不愛學習。忙於國務的特蕾莎從來不曾仔細地過問這個孩子的學業。直到很晚她才驚訝地發現,名師未必出得了高徒,自己的寶貝女兒到了13歲還缺乏歷史常識和普通知識,甚至還不會正確地運用德文——自己的母語——和法文——當時歐洲宮廷的“普通話”——寫作。

美人胚子“歐洲岳母”:受頂尖教育但學業還是很糟,11歲就被許人

《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肖像》,1788,薇姬·勒布倫,油畫,現藏凡爾賽宮

儘管瑪麗·安託瓦內特並未如母親所願成長為一位淑女,但是,美貌的公主從來就是宮廷外交中舉足輕重的棋子,對於哈布斯堡家族而言自然更是如此——畢竟他們的古老格言就是“讓別人去打仗吧,你,幸福的奧地利,結婚去吧!”奧地利曾經在幾百年的時間裡與法國為爭奪歐陸霸權彼此視若仇讎,大打出手。到了18世紀中期,大不列顛已經將觸手從英倫三島伸向世界霸權,而咄咄逼人的普魯士也從奧地利手中奪走了西里西亞,即使瑪麗婭·特蕾莎發誓為收復失地寧可“賣掉最後一條裙子”也無濟於事。這對宿敵終於認識到,他們之間這種沒完沒了的對抗只會讓其他王室漁翁得利。於是,宿敵轉眼成了盟友。為了使這個聯盟經久不變,而不僅僅成為一種戰爭的間歇,雙方決定通過聯姻使兩國承擔義務。

這就意味著特蕾莎女王得把一個女兒嫁給法王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奧古斯特王太子。雖然女王很疼愛自己的么女,但為了權力、地位與王朝的利益,她還是決意選定當時只有11歲的瑪麗·安託瓦內特作為和親使者。1766年法方提出求婚,三年後,兩國進一步確定了婚禮日期,也就是翌年的復活節。

1770年4月21日,還沒有過15歲生日的瑪麗·安託瓦內特離開了維也納,正式嫁入波旁王室。離別時,女王囑咐女兒:“要向法國人儘可能顯示如同你所能說的善意。要使法國人感到,我給他們送去了一個天使⋯⋯”

法蘭西宮廷以最盛大的排場迎接這位奧地利新娘的到來,凡爾賽宮已許久未曾像1770年5月16日那樣生氣勃勃、富麗堂皇,彷彿“太陽王”路易十四時的豪華和排場又回來了。婚禮總共耗費了900萬里弗爾(銀幣),超過如今的1億美元。整個波旁王室為此忙得雞飛狗跳,只有王太子一人對此不甚積極。這個剛剛擺脫稚氣的少年認為,所有這些以他為主角的慶典活動,勢必要中斷他的打獵,而打獵又是他唯一的消遣,因此他感到不快。而新娘子也發現,未來的丈夫就如一位那不勒斯公使所描述的,牙齒不齊、眼睛近視、拙手笨腳、面額肥厚,“給人的印象,他似乎是在森林中出生和受教育的”,無論哪方面看都不像一個想象中的王子。這天晚上,宮廷人員終於離開了洞房。路易·奧古斯特和瑪麗·安託瓦內特第一次單獨待在一起。新婚床上的繡帳沙沙地放下,如同織錦的帷幕遮掩了一出看不見的悲劇——第二天早晨,年輕的丈夫以一種書法般清晰工整的字體在日記中寫道:“什麼也沒有。”這一切只不過意味著結婚那天他沒有去打獵而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