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

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翻來覆去的就是那麼幾個面孔

《使徒行者》原班人馬迴歸,古校長,張家輝再續兄弟情。

最近上映的影片,古校長的出勤率是真的高,承包了大部分上映的港片,敬業精神值得尊重。

"

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翻來覆去的就是那麼幾個面孔

《使徒行者》原班人馬迴歸,古校長,張家輝再續兄弟情。

最近上映的影片,古校長的出勤率是真的高,承包了大部分上映的港片,敬業精神值得尊重。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好多人都說,香港電影已經走上了衰敗之路,除了那些個熟悉的面孔,香港電影已經後繼無人了,這的確是個問題。

49歲的古校長已經不再年輕,張家輝也52歲了,而片中的吳鎮宇都58歲了,他們造就了香港電影的輝煌,也是黃金一代中的佼佼者。

人終歸會慢慢老去,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香港各大娛樂公司也在竭力的發展著新生代演員,97年迴歸之後更是全力拓展內地市場,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批內地的優秀年輕演員被引進香港開啟他們新的演藝之路,日月交替,香港電影不會沒落,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雖然這部《使徒行者2》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那幾個翻來覆去的老面孔,但幾位影帝都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又能有幾個十年幾個二十年可以浪費?且看且珍惜吧,看一部就少一部啊。


"

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翻來覆去的就是那麼幾個面孔

《使徒行者》原班人馬迴歸,古校長,張家輝再續兄弟情。

最近上映的影片,古校長的出勤率是真的高,承包了大部分上映的港片,敬業精神值得尊重。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好多人都說,香港電影已經走上了衰敗之路,除了那些個熟悉的面孔,香港電影已經後繼無人了,這的確是個問題。

49歲的古校長已經不再年輕,張家輝也52歲了,而片中的吳鎮宇都58歲了,他們造就了香港電影的輝煌,也是黃金一代中的佼佼者。

人終歸會慢慢老去,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香港各大娛樂公司也在竭力的發展著新生代演員,97年迴歸之後更是全力拓展內地市場,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批內地的優秀年輕演員被引進香港開啟他們新的演藝之路,日月交替,香港電影不會沒落,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雖然這部《使徒行者2》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那幾個翻來覆去的老面孔,但幾位影帝都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又能有幾個十年幾個二十年可以浪費?且看且珍惜吧,看一部就少一部啊。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的題材太過侷限?很難有所突破,10部上映8部“警匪”

近期上映的港片,無外乎諸如此類的題材,大同小異,而這部《使徒行者2》也沒能逃過此束縛。

隨著內地影視業的發展,日益成熟的產業鏈,審片制度也更加的嚴格,香港電影想來內地分一杯羹,也不像以前那樣輕鬆加愉快了,有好多我個人認為比較不錯的題材估計過審都懸,又何談上映?而作為香港標誌性的“警匪”自然成為了各大導演的寵兒。

其實香港電影的題材還是非常多樣化、多元素的,更有一些類型影片是我們內地目前為止還是無法超越的,但是畢竟小眾,不是沒有,只是未進入大眾的視野而已。


"

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翻來覆去的就是那麼幾個面孔

《使徒行者》原班人馬迴歸,古校長,張家輝再續兄弟情。

最近上映的影片,古校長的出勤率是真的高,承包了大部分上映的港片,敬業精神值得尊重。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好多人都說,香港電影已經走上了衰敗之路,除了那些個熟悉的面孔,香港電影已經後繼無人了,這的確是個問題。

49歲的古校長已經不再年輕,張家輝也52歲了,而片中的吳鎮宇都58歲了,他們造就了香港電影的輝煌,也是黃金一代中的佼佼者。

人終歸會慢慢老去,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香港各大娛樂公司也在竭力的發展著新生代演員,97年迴歸之後更是全力拓展內地市場,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批內地的優秀年輕演員被引進香港開啟他們新的演藝之路,日月交替,香港電影不會沒落,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雖然這部《使徒行者2》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那幾個翻來覆去的老面孔,但幾位影帝都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又能有幾個十年幾個二十年可以浪費?且看且珍惜吧,看一部就少一部啊。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的題材太過侷限?很難有所突破,10部上映8部“警匪”

近期上映的港片,無外乎諸如此類的題材,大同小異,而這部《使徒行者2》也沒能逃過此束縛。

隨著內地影視業的發展,日益成熟的產業鏈,審片制度也更加的嚴格,香港電影想來內地分一杯羹,也不像以前那樣輕鬆加愉快了,有好多我個人認為比較不錯的題材估計過審都懸,又何談上映?而作為香港標誌性的“警匪”自然成為了各大導演的寵兒。

其實香港電影的題材還是非常多樣化、多元素的,更有一些類型影片是我們內地目前為止還是無法超越的,但是畢竟小眾,不是沒有,只是未進入大眾的視野而已。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太過於商業化?循規蹈矩,沒了特色。看的是身心俱疲、索然無味

這部《使徒行者2》就是一部規規矩矩的、港味十足的商業片。

不以盈利為目的電影不是一部好電影,你天天去上班,到頭來不給你開工資,你同意嗎?別說不開工資了,就是少開個百八十塊的,你也不能幹,努力付出賺來的錢,應得多少你就得給多少。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都是電影,為什麼前面一定要加上個“地域”呢?

比如:香港電影、內地電影、歐美電影、日韓電影。大家會想,這真是一個愚蠢的問題,區分是哪裡的電影咯,這還算是個問題?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特點”每個國家、每個地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而香港電影中的濃濃港味就是代表著自己本身的香港文化,而所產出的影片題材依然是圍繞著其自身的特點去製作的。

為什麼影片的畫面一開始,你就知道這是一部港片?而不是一部內地片?有些人會說,那是因為香港這些被人熟知的演員啊,但這並不是關鍵。

舉個例子吧,2015年上映的《失孤》由劉德華,井柏然,梁家輝,吳君如等主演,這是一部純粹的內地出品的影片,但是演員陣容中確有著兩位香港的影帝,而該片中並沒有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港味,原因就是地域文化的差異不同,讓你可以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素材往往來源於生活,而大於生活,“香港電影”四個字就是特色,而人家拍的就是自己特色的東西,原滋原味,秀色可餐,如此佳餚怎麼會沒了味道?

而這部《使徒行者2》就是香港電影的“特色”濃濃的港味,縈繞鼻端,不來嚐嚐豈不可惜?


"

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翻來覆去的就是那麼幾個面孔

《使徒行者》原班人馬迴歸,古校長,張家輝再續兄弟情。

最近上映的影片,古校長的出勤率是真的高,承包了大部分上映的港片,敬業精神值得尊重。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好多人都說,香港電影已經走上了衰敗之路,除了那些個熟悉的面孔,香港電影已經後繼無人了,這的確是個問題。

49歲的古校長已經不再年輕,張家輝也52歲了,而片中的吳鎮宇都58歲了,他們造就了香港電影的輝煌,也是黃金一代中的佼佼者。

人終歸會慢慢老去,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香港各大娛樂公司也在竭力的發展著新生代演員,97年迴歸之後更是全力拓展內地市場,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批內地的優秀年輕演員被引進香港開啟他們新的演藝之路,日月交替,香港電影不會沒落,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雖然這部《使徒行者2》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那幾個翻來覆去的老面孔,但幾位影帝都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又能有幾個十年幾個二十年可以浪費?且看且珍惜吧,看一部就少一部啊。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的題材太過侷限?很難有所突破,10部上映8部“警匪”

近期上映的港片,無外乎諸如此類的題材,大同小異,而這部《使徒行者2》也沒能逃過此束縛。

隨著內地影視業的發展,日益成熟的產業鏈,審片制度也更加的嚴格,香港電影想來內地分一杯羹,也不像以前那樣輕鬆加愉快了,有好多我個人認為比較不錯的題材估計過審都懸,又何談上映?而作為香港標誌性的“警匪”自然成為了各大導演的寵兒。

其實香港電影的題材還是非常多樣化、多元素的,更有一些類型影片是我們內地目前為止還是無法超越的,但是畢竟小眾,不是沒有,只是未進入大眾的視野而已。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太過於商業化?循規蹈矩,沒了特色。看的是身心俱疲、索然無味

這部《使徒行者2》就是一部規規矩矩的、港味十足的商業片。

不以盈利為目的電影不是一部好電影,你天天去上班,到頭來不給你開工資,你同意嗎?別說不開工資了,就是少開個百八十塊的,你也不能幹,努力付出賺來的錢,應得多少你就得給多少。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都是電影,為什麼前面一定要加上個“地域”呢?

比如:香港電影、內地電影、歐美電影、日韓電影。大家會想,這真是一個愚蠢的問題,區分是哪裡的電影咯,這還算是個問題?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特點”每個國家、每個地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而香港電影中的濃濃港味就是代表著自己本身的香港文化,而所產出的影片題材依然是圍繞著其自身的特點去製作的。

為什麼影片的畫面一開始,你就知道這是一部港片?而不是一部內地片?有些人會說,那是因為香港這些被人熟知的演員啊,但這並不是關鍵。

舉個例子吧,2015年上映的《失孤》由劉德華,井柏然,梁家輝,吳君如等主演,這是一部純粹的內地出品的影片,但是演員陣容中確有著兩位香港的影帝,而該片中並沒有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港味,原因就是地域文化的差異不同,讓你可以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素材往往來源於生活,而大於生活,“香港電影”四個字就是特色,而人家拍的就是自己特色的東西,原滋原味,秀色可餐,如此佳餚怎麼會沒了味道?

而這部《使徒行者2》就是香港電影的“特色”濃濃的港味,縈繞鼻端,不來嚐嚐豈不可惜?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首部口碑佳作,第二部很難超越,沒玩好容易雞飛蛋打

第一部反響不錯的影片,續拍第二部的系列電影,的確存在著很大的風險,而為了蹭首部的熱度,草草上映的也不在少數,錢是賺到了,也被觀眾們罵了個狗血淋頭

之前的《追龍2》就是個例子,雖然續拍第二部的往往還是撲街的較多,不過也有例外,《掃毒2》就可以說明一切了。

"

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翻來覆去的就是那麼幾個面孔

《使徒行者》原班人馬迴歸,古校長,張家輝再續兄弟情。

最近上映的影片,古校長的出勤率是真的高,承包了大部分上映的港片,敬業精神值得尊重。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好多人都說,香港電影已經走上了衰敗之路,除了那些個熟悉的面孔,香港電影已經後繼無人了,這的確是個問題。

49歲的古校長已經不再年輕,張家輝也52歲了,而片中的吳鎮宇都58歲了,他們造就了香港電影的輝煌,也是黃金一代中的佼佼者。

人終歸會慢慢老去,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香港各大娛樂公司也在竭力的發展著新生代演員,97年迴歸之後更是全力拓展內地市場,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批內地的優秀年輕演員被引進香港開啟他們新的演藝之路,日月交替,香港電影不會沒落,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雖然這部《使徒行者2》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那幾個翻來覆去的老面孔,但幾位影帝都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又能有幾個十年幾個二十年可以浪費?且看且珍惜吧,看一部就少一部啊。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的題材太過侷限?很難有所突破,10部上映8部“警匪”

近期上映的港片,無外乎諸如此類的題材,大同小異,而這部《使徒行者2》也沒能逃過此束縛。

隨著內地影視業的發展,日益成熟的產業鏈,審片制度也更加的嚴格,香港電影想來內地分一杯羹,也不像以前那樣輕鬆加愉快了,有好多我個人認為比較不錯的題材估計過審都懸,又何談上映?而作為香港標誌性的“警匪”自然成為了各大導演的寵兒。

其實香港電影的題材還是非常多樣化、多元素的,更有一些類型影片是我們內地目前為止還是無法超越的,但是畢竟小眾,不是沒有,只是未進入大眾的視野而已。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太過於商業化?循規蹈矩,沒了特色。看的是身心俱疲、索然無味

這部《使徒行者2》就是一部規規矩矩的、港味十足的商業片。

不以盈利為目的電影不是一部好電影,你天天去上班,到頭來不給你開工資,你同意嗎?別說不開工資了,就是少開個百八十塊的,你也不能幹,努力付出賺來的錢,應得多少你就得給多少。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都是電影,為什麼前面一定要加上個“地域”呢?

比如:香港電影、內地電影、歐美電影、日韓電影。大家會想,這真是一個愚蠢的問題,區分是哪裡的電影咯,這還算是個問題?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特點”每個國家、每個地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而香港電影中的濃濃港味就是代表著自己本身的香港文化,而所產出的影片題材依然是圍繞著其自身的特點去製作的。

為什麼影片的畫面一開始,你就知道這是一部港片?而不是一部內地片?有些人會說,那是因為香港這些被人熟知的演員啊,但這並不是關鍵。

舉個例子吧,2015年上映的《失孤》由劉德華,井柏然,梁家輝,吳君如等主演,這是一部純粹的內地出品的影片,但是演員陣容中確有著兩位香港的影帝,而該片中並沒有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港味,原因就是地域文化的差異不同,讓你可以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素材往往來源於生活,而大於生活,“香港電影”四個字就是特色,而人家拍的就是自己特色的東西,原滋原味,秀色可餐,如此佳餚怎麼會沒了味道?

而這部《使徒行者2》就是香港電影的“特色”濃濃的港味,縈繞鼻端,不來嚐嚐豈不可惜?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首部口碑佳作,第二部很難超越,沒玩好容易雞飛蛋打

第一部反響不錯的影片,續拍第二部的系列電影,的確存在著很大的風險,而為了蹭首部的熱度,草草上映的也不在少數,錢是賺到了,也被觀眾們罵了個狗血淋頭

之前的《追龍2》就是個例子,雖然續拍第二部的往往還是撲街的較多,不過也有例外,《掃毒2》就可以說明一切了。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而這部《使徒行者2》現在同樣的面臨著這個問題,觀眾們可以拿首部來作為比較。那麼對於影片本身的質量要求就會更高。

在這裡要給大家一個有情提升,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往往期待越大,失望就越大,而期待值過高,會降低你的觀影感受,去影院看電影本身是一種自我放鬆的娛樂方式,不要給自己施加沒有必要的壓力,同樣也不要給“電影”這樣的壓力。

香港彈丸之地,但是影視技術卻依然領先著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你還能要求它什麼呢?


"

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翻來覆去的就是那麼幾個面孔

《使徒行者》原班人馬迴歸,古校長,張家輝再續兄弟情。

最近上映的影片,古校長的出勤率是真的高,承包了大部分上映的港片,敬業精神值得尊重。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好多人都說,香港電影已經走上了衰敗之路,除了那些個熟悉的面孔,香港電影已經後繼無人了,這的確是個問題。

49歲的古校長已經不再年輕,張家輝也52歲了,而片中的吳鎮宇都58歲了,他們造就了香港電影的輝煌,也是黃金一代中的佼佼者。

人終歸會慢慢老去,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香港各大娛樂公司也在竭力的發展著新生代演員,97年迴歸之後更是全力拓展內地市場,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批內地的優秀年輕演員被引進香港開啟他們新的演藝之路,日月交替,香港電影不會沒落,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雖然這部《使徒行者2》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那幾個翻來覆去的老面孔,但幾位影帝都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又能有幾個十年幾個二十年可以浪費?且看且珍惜吧,看一部就少一部啊。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的題材太過侷限?很難有所突破,10部上映8部“警匪”

近期上映的港片,無外乎諸如此類的題材,大同小異,而這部《使徒行者2》也沒能逃過此束縛。

隨著內地影視業的發展,日益成熟的產業鏈,審片制度也更加的嚴格,香港電影想來內地分一杯羹,也不像以前那樣輕鬆加愉快了,有好多我個人認為比較不錯的題材估計過審都懸,又何談上映?而作為香港標誌性的“警匪”自然成為了各大導演的寵兒。

其實香港電影的題材還是非常多樣化、多元素的,更有一些類型影片是我們內地目前為止還是無法超越的,但是畢竟小眾,不是沒有,只是未進入大眾的視野而已。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太過於商業化?循規蹈矩,沒了特色。看的是身心俱疲、索然無味

這部《使徒行者2》就是一部規規矩矩的、港味十足的商業片。

不以盈利為目的電影不是一部好電影,你天天去上班,到頭來不給你開工資,你同意嗎?別說不開工資了,就是少開個百八十塊的,你也不能幹,努力付出賺來的錢,應得多少你就得給多少。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都是電影,為什麼前面一定要加上個“地域”呢?

比如:香港電影、內地電影、歐美電影、日韓電影。大家會想,這真是一個愚蠢的問題,區分是哪裡的電影咯,這還算是個問題?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特點”每個國家、每個地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而香港電影中的濃濃港味就是代表著自己本身的香港文化,而所產出的影片題材依然是圍繞著其自身的特點去製作的。

為什麼影片的畫面一開始,你就知道這是一部港片?而不是一部內地片?有些人會說,那是因為香港這些被人熟知的演員啊,但這並不是關鍵。

舉個例子吧,2015年上映的《失孤》由劉德華,井柏然,梁家輝,吳君如等主演,這是一部純粹的內地出品的影片,但是演員陣容中確有著兩位香港的影帝,而該片中並沒有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港味,原因就是地域文化的差異不同,讓你可以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素材往往來源於生活,而大於生活,“香港電影”四個字就是特色,而人家拍的就是自己特色的東西,原滋原味,秀色可餐,如此佳餚怎麼會沒了味道?

而這部《使徒行者2》就是香港電影的“特色”濃濃的港味,縈繞鼻端,不來嚐嚐豈不可惜?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香港電影,首部口碑佳作,第二部很難超越,沒玩好容易雞飛蛋打

第一部反響不錯的影片,續拍第二部的系列電影,的確存在著很大的風險,而為了蹭首部的熱度,草草上映的也不在少數,錢是賺到了,也被觀眾們罵了個狗血淋頭

之前的《追龍2》就是個例子,雖然續拍第二部的往往還是撲街的較多,不過也有例外,《掃毒2》就可以說明一切了。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而這部《使徒行者2》現在同樣的面臨著這個問題,觀眾們可以拿首部來作為比較。那麼對於影片本身的質量要求就會更高。

在這裡要給大家一個有情提升,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往往期待越大,失望就越大,而期待值過高,會降低你的觀影感受,去影院看電影本身是一種自我放鬆的娛樂方式,不要給自己施加沒有必要的壓力,同樣也不要給“電影”這樣的壓力。

香港彈丸之地,但是影視技術卻依然領先著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你還能要求它什麼呢?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請降低你們心中的“期待值”

《使徒行者2》在劇情上雖與第一部相似卻並無關聯,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獨立的故事去看,此片勝在原班人馬迴歸並開啟了全新的篇章,古天樂與張家輝在第一部裡的兄弟情義讓人為之動容,兩人的無縫銜接,熒幕上的黃金搭檔,又會上演怎樣驚心動魄的黑白對決?

在浪漫的七夕佳節,帶著女友、帶著妻子,帶著輕鬆的心態,看一場古校長的“香港電影”

也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