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仡佬族苗族口銜燙鐵 演繹“煞鏵”絕技

儺戲 雕塑 油茶 黔訊網 2017-06-12
道真仡佬族苗族口銜燙鐵 演繹“煞鏵”絕技

仡佬族儺戲“煞鏵”

道真仡佬族苗族口銜燙鐵 演繹“煞鏵”絕技

儺戲《土地聚會掃邪精》的土地神扮相

■ 核心提示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之一,地方民族文化豐富,儺戲、“三么臺”飲食文化習俗列入國家級名錄,其他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多達50多項。

6月11日是文化與自然遺產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現場精彩非凡,古老神祕的儺戲、驚險刺激的“煞鏵”、盛大的“三么臺”,令人歎為觀止。

400年儺面具

再現古老祭祀

儺戲作為一種十分古老的民間劇種,在道真就有400多個曲目。道真儺戲藝術團,是道真眾多儺戲班子中的一個。當天,該班子作為代表上場表演。演員們剛上場,奇特的面具、古老的服飾以及道具,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他們表演的曲目是《土地聚會掃邪精》。伴隨著鑼鼓等樂器,法師手持月斧、關刀、寶劍等道具,依次出場。表演者邊跳邊唱,場下掌聲不停。表演者所戴的面具,或猙獰、或凶猛、或和藹、或俏皮,加之傳承人生動逼真的演繹,臺下掌聲不斷。

58歲的周慶德,是該班子的核心成員之一,他家祖祖輩輩都在表演儺戲,一代接一代,從未斷過。而每個戲班,都有自己的“傳家寶”——面具等道具。

儺戲面具多是白楊等木料雕刻而成,可套在面部。其中,山王、二郎、土地等面具的眼目、下嘴脣、舌頭可以活動,其他的根據神的身份、性格、司職等,雕塑得各具特色,如山王猙獰、將軍凶猛、太婆慈祥、和尚幽默、土地隨和……此外,針對不同角色,服飾、扮相、道具等也都有講究。

而面具的年份,說明了這個儺戲班子的歷史。周慶德班子的面具,最古老的一具是用白楊木雕刻而成的“二郎”,已有400多年曆史。雖經歷了歲月磨礪,並多次修補,但面具的眼睛、下巴等部位,依然活動自如。

口中銜燙鐵

演繹煞鏵絕技

煞鏵,一項驚險刺激的表演。傳承人程均身著法師服,他的搭檔則光著身子,身上捆綁藤條出場。

程均走到炭火旁,拿出兩塊桃木,在地面卜卦,一連卜了幾次。“如果卦象不利,無論如何都不能表演。”知情者說。

記者瞭解到,煞鏵,表演的危險係數極高。每次表演前,傳承人都要占卜。卜卦結束,工作人員將燒得滾燙的鐵鏵從炭火中取出,依次擺放在地面。此時,程均赤著腳,口中念詞,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從滾燙的鐵鏵上踩過。隨後,他又彎下腰,用手依次一一撫摸擺放在地面的鐵鏵。

鐵鏵,已在炭火中燒了20多分鐘,隔著老遠,都能感到熱浪。甚至,能瞬間將去殼的雞蛋燙熟、蒸發掉潑上去的冷水、引燃澆上去的煤油。

與程均搭檔的,是另一位與他年齡相仿的男子。只見他將鐵鏵捧起,舉過頭頂,一路狂奔後,突然將一角塞入口中……看到這一幕,現場的觀眾為他捏了一把汗。之後,他將鐵鏵放回地面,自己卻毫髮無傷。

“要想練成這個本事,沒有誠心是不行的。”程均神祕地說。

待客“三么臺”

一頓飯 三場席

“三么臺”,道真仡佬族最為隆重、最具特色的一種待客食禮。依俗,每餐筵席需經過三臺(次)方能結束。所謂“么臺”,就是道真方言“結束”的意思。

第一臺為茶席,每位客人盛油茶一碗,並以粽子、米糰子、洋芋片等12道小吃為主。吃完後撤去碗盤,留下筷子,稱為“一么臺”;第二臺為酒席,桌上擺放了豬腰、豬舌、臘豬肚等12道幹盤或涼菜,邊吃邊喝酒。吃完後撤去酒杯和菜盤,留下筷子,稱為“二么臺”;第三臺為正席,也稱飯席,以吃飯為主,菜品有黃花粉絲湯、油豆腐、酥扣等12道佳餚。吃完後便是“三么臺”。

道真文廣局副局長張興華說,三么臺主要是在嫁娶、壽慶、建房等民間喜慶活動中出現,禮儀較為嚴格。“入座時,上席坐的多是長輩或者年長者,下席多是晚輩或年幼者入座。”他說,其實,這種尊老、敬老的入座方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開席後夾菜,也很有講究:要看上位的指向,有“上席不喊,下席不敢”的古規;所有的菜品,要在長輩動筷子或用筷子指點後,其他人才能動筷。

此外,各“么臺”也有講究,“一么臺”喝油茶墊肚子,有利健康。“二么臺”喝酒時,先要每人喝三杯,再相互敬酒。值得注意的是,“一么臺”、“二么臺”桌上客人之間相互拉家常,增進感情,交流較多,但“三么臺”則安靜地吃飯,少說話。

吃完筵席後,先吃完者放碗時要平舉筷子,給仍在用餐者打招呼:“請慢吃!”然後將筷子頭部朝內,尖部朝外擺放,坐著等候。

本報記者 黃黔華 張鵬 杜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