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署:庫布其,我們的沙漠,我們的家園

農業 經濟 種植業 農民 新華網 2017-07-07

編者按:為10多億生活在荒漠化地區的人民謀福祉,聯合國副祕書長、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先生,上任不到一年,就用三天時間到庫布其沙漠考察調研。期間,索爾海姆先生代表聯合國環境署,與億利公益基金會主席王文彪共同啟動成立了“一帶一路”沙漠綠色經濟創新中心,並與億利基金會簽署了合作協議。

索爾海姆先生表示:中國庫布其沙漠之行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庫布其沙漠生態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實踐經驗,為世界上其他荒漠化地區和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應該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實施,廣泛推廣到非洲、中東、拉美等等飽受沙塵肆虐的國家和地區,造福當地人民。

考察結束後,索爾海姆主任辦公室通過官微刊發了“庫布其:我們的沙漠,我們的家園”。

從“水草豐美”的草原到“死亡之海”的荒原

聯合國環境署:庫布其,我們的沙漠,我們的家園

庫布其蒙語意為“勝利在握的弓弦”。巍巍陰山,橫亙東西,是為弓弦。黃河龍脊與陰山之險,勾勒出了這塊被山帶水的寶地,也賦予了庫布其龍盤虎踞的先天稟賦。據《詩經》記載,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庫布其草原上就出現了朔方古城。當時,這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美、綠茵冉冉、牛羊成群。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儼猶、戎狄、匈奴都曾在這裡繁衍生息。

然而數千年來,庫布其一直為乾冷多風的氣候所苦,也承受著歷朝歷代的過度墾牧與戰火兵燹。400多年前,明末清初之際,這裡戰亂不斷,加之無節制、無約束的放墾開荒,大大加重了土地的荒漠化,大片的良田變成荒漠,朔方城也逐漸荒廢,被人遺棄,繁華一時的勝景終究湮滅在了漫漫黃沙之中。

最終,風沙肆虐,草原沉淪,風采與榮耀隨之而逝,水草豐美的寶地退化為了“死亡之海”。庫布其不僅成為了它子民心中無盡的遺憾,也成為了中國大地上一塊難以抹平的傷痕。

聯合國環境署:庫布其,我們的沙漠,我們的家園

惡劣的環境,貧困的牧民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北部,總面積 1.86萬平方公里。八九十年代,冬春狂風肆虐,黃沙漫卷,800公里之外的北京由此飽受沙塵暴之苦。

庫布其沙漠以新月流動形流動沙丘為主。沙丘高大雄渾,終年移動不止。植被難以存活,偶有頑強生長下來的樹木,幾年功夫就沙埋半截,僅露樹梢了。

沙漠裡只有兩種天氣,有風的日子和風停的時光。風沙一步步向四周吞噬僅剩的草場和農田,沙逼人退的悲劇千百年來一直在上演。

過去的庫布其沙漠散居著幾萬農牧民,就像星星灑落在星空一樣,在沙丘的深窩裡面很難找到,過著最原始的生活。

他們固守著自己的家園,過著靠天吃飯、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放牧是唯一的生活方式。粗放式的放牧和破壞性的挖掘活動讓脆弱的生態雪上加霜。

庫布其人想要建造房子,需要用羊從沙漠外背磚,年復一年,背上很多很多年才能建起一座土磚房子。寬裕一點的人家,用駱駝搬運磚石,建一個大點的房子也要三年。然而,沙海無情,環境惡劣,木頭院牆根本抵擋不了風沙的威脅。

沙漠裡沒有路,要買一瓶油、一瓶酒需要騎上駱駝走幾天。庫布其農牧民成為生態難民,從原來的“遊牧民族”變成了“遊沙民族”,繞著沙漠不斷遷移。八十年代生活在庫布其沙漠的十幾萬農牧民,人均收入僅有300多元。庫布其也成為中國“貧困”與“沙漠”的代名詞。

重生之路

1988年,出於對沙漠的熱愛和荒漠化的擔憂,億利集團著手恢復庫布其的往日風采,開始治沙征途。他們與當地人一起,修築穿沙公路和黃河大橋;啟動“京津風沙源”與“三北防護林”工程;開展生態農牧業、生態光伏項目;建設生態小鎮、沙漠公園;實踐“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平衡驅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聯合國環境署:庫布其,我們的沙漠,我們的家園

經過近30年的艱辛治沙,庫布其沙漠出現了幾百萬畝釐米級厚的土壤跡象,改良出大規模的沙漠土地,初步具備了農業耕作條件。

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明顯恢復,出現了天鵝、野兔、胡楊等 100多種絕跡多年野生動植物,2013年沙漠來了 70-80只灰鶴,2014年又出現了成群的紅頂鶴。

100多種生物固沙種植方法:如氣流法種植沙柳十幾秒鐘就可以完成,甘草固氮法讓沙漠出現了大面積的黑色土壤,這些技術突破了治沙難題,解放了生產力。

當地人民種植甘草來改善土壤,甘草固氮量大,改土效果明顯,一棵甘草就是一個固氮工廠。“甘草固氮治沙改土”技術,讓1棵甘草治沙的面積由0.1平方米擴大到1平方米,把大面積沙漠變成有機土壤,構建了甘草、肉蓯蓉中草藥產業鏈;同時,還充分利用沙漠豐富的光、熱資源,大規模發展了以大棚和節水灌溉農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種植出了沙漠西瓜、沙漠香瓜、沙漠黃瓜、沙漠西紅柿等。

聯合國環境署:庫布其,我們的沙漠,我們的家園

“治沙 +發電 +種植 +養殖 +扶貧”的生態光伏產業,實現了生態與能源的良性互動。

1988年,庫布其年降雨量不足100mm,2016年,年降雨量達到了456mm;1988年,庫布其生物種類不足10種,2016年,生物種類達到了530種;2016年,庫布其的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5354元;1988年,庫布其植被覆蓋率僅有3—5%,2016年,植被覆蓋率達到53%。

30 年來,庫布其沙漠綠色經濟創造了數以億元的生態財富,累計帶動了沙區10 多萬人徹底擺脫貧困。這為世界受荒漠化影響的100多個國家21億荒漠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希望。

多方合作,攜手同行

聯合國環境署:庫布其,我們的沙漠,我們的家園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是中國治沙者與全球同行交流經驗、商議合作的重要平臺。庫布其沙漠論壇由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祕書處、國家林業局、科技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共同主辦,億利公益基金會承辦,每兩年一次。論壇匯聚了眾多國家政要、科學家、企業家的目光,是致力於世界荒漠化防治以及沙漠經濟發展的大漠盛會。

2013年8月,環境署與億利公益基金會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攜手在旱地生態系統管理、沙漠綠色經濟、《全球環境展望》、青少年環境教育等領域開展合作。同時,由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祕書處與中國億利公益基金聯合會發起的“全球荒漠化治理庫布其行動”在庫布其啟動。

聯合國環境署:庫布其,我們的沙漠,我們的家園

2000年庫布其沙漠衛星遙感圖

聯合國環境署:庫布其,我們的沙漠,我們的家園

2016年庫布其沙漠衛星遙感圖

為進一步促進青少年對旱地生態系統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瞭解和認知,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億利公益基金會從2014年開始,舉辦聯合國環境署青少年環境夏令營。夏令營以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主題,每年舉辦一屆,通過在沙漠地區開展野外生存與拓展訓練、舉辦環境主題講座等活動,讓青少年了保護地球生態的重要意義。

荒漠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全球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耕地退化。“一帶一路”沿線的很多國家都遭受著荒漠化和乾旱的威脅,庫布其近30年治理沙漠,發展了沙漠生態產業,也為世界受荒漠化影響的 100多個國家、21億人帶來了希望和借鑑。

庫布其打造出了一座“綠富同興”的沙漠綠洲,更開創了一種由“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平衡驅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如今,“一帶一路”構想架起了中國夢和世界夢相通的橋樑,而庫布其模式也插上了“一帶一路”的翅膀,正在沿著中國的甘肅、青海、新疆、西藏,飛向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中東、中亞荒漠化嚴重的國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