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夏雲村村民王澤森:辭職養孔雀 靜待美麗事業“開屏”

農業 藍孔雀 畜牧業 創業 人民網 2017-05-28
澄邁夏雲村村民王澤森:辭職養孔雀 靜待美麗事業“開屏”

王澤森(左)看好孔雀養殖前景。 記者 程範淦 通訊員 王家專 攝

創業故事

斑斕的羽毛,高昂的頭顱,藍孔雀這種美麗而神祕的動物,已經成為澄邁縣文儒鎮夏雲村返鄉創業者王澤森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如今,我們村這20餘畝土地上共養殖有300餘隻藍孔雀,待明年產卵孵化後,整體數量將躍升至3000只左右。”在王澤森看來,這個美麗事業的前景就像孔雀開屏一樣值得期待:“養殖的藍孔雀肉可食用、羽毛可做工藝品,成規模後還可用於開發村裡的觀光旅遊產業等。以10月齡的藍孔雀為例,每隻可帶來約600元收益,養殖成本卻僅需100餘元。”

談及為什麼選擇藍孔雀,王澤森稱這源於他骨子裡的“闖勁兒”。

今年38歲的王澤森先後做過廣播員、酒店前臺、經理、導遊。在泰國曼谷、普吉島待過3年的他,選擇了返回家鄉,和同村的王海燕夫婦共同創業,“我們從網上了解到,養殖藍孔雀成本低、難度小,收益卻很高,因此一拍即合。”

通過到廣西、廣東學習經驗技術,王澤森和王海燕夫婦很快便開始謀劃發展藍孔雀養殖產業,不料卻遭到村民潑冷水。

“他們對養殖藍孔雀不瞭解、不配合,只願意按20至30年的租期租土地,讓我為難。”王澤森說,最終,他只好和弟弟拿出家中的土地搭棚建屋,這才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夏雲村竹林掩映、草木青翠,環境十分優美,但因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各項產業都難以發展。但在王澤森眼中,交通的不便利不是“絆腳石”,而是助他登高的“墊腳石”。

他介紹道,藍孔雀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需要避開公路和居民集中的地區,“尤其在聽見放鞭炮的聲音時,藍孔雀們會被驚得四處飛竄,容易造成撞傷,產蛋量也將大大降低。”

“此外,村子裡潔淨的空氣、舒適的氣候,也對提高藍孔雀的產蛋量很有幫助。”王澤森解釋道,如今只要每天早晚到棚舍打掃衛生,按規定在飼料中添加玉米、菜葉等,藍孔雀們就能避免出現呼吸道和腸道疾病,實現健康成長。

王澤森介紹,他們團隊已於今年正式成立了澄邁夏雲孔雀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吸引了村裡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7戶鞏固提升戶入社。下一步隨著藍孔雀的成功繁殖產卵,他們將通過“發放藍孔雀種苗——社員養殖——合作社收購、銷售、分成”的模式,以產業帶動農戶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