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6農民安徽指導種黃花 不僅掙票子還給山西掙面子

農民 種植業 三農 社會 山西新聞網 2017-04-18
大同6農民安徽指導種黃花 不僅掙票子還給山西掙面子

大同縣下榆澗村受聘農民(中)在安徽指導種黃花。

6位普普通通的山西農民,這回在外省算是露足了臉,既掙到了錢,還成了小有名氣的新聞人物。

3月29日,《山西日報》以《大同縣6農民安徽教種黃花》為題,報道了大同縣西坪鎮下榆澗村6位農民在安徽指導種黃花的事情。

4月16日,記者在西坪鎮下榆澗村,見到了從安徽歸來的樑志敏、馬建華、趙翠香。3人很興奮地向記者說,安徽栽種黃花的農民工稱他們是技術員,“對方追問我們幾個是哪裡人,咱很自豪地回答——‘山西人’”!

風風光光“出差”了

去年秋天,安徽綠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想在1000畝碧根果、核桃林中套種黃花。他們通過在安徽做黃花生意的人,瞭解到大同縣栽種黃花歷史悠久,特別是近幾年來該縣把黃花作為“一縣一品”的主導產業,全縣農民要通過種黃花脫貧,西坪鎮下榆澗村幾乎家家種黃花,村裡人對種植黃花很有一套。

實地考察後,這家公司想請大同縣相關人員為他們尋找6名懂黃花栽培技術的農民,到安徽指導種植。

派赴安徽的種植能手人選很快物色好了。3月7日一大早,下榆澗村的樑志敏、馬建華(女)、趙翠香(女)、楊福梅(女)等6位農民收拾妥當,準備前往1000公里外的安徽。

趙翠香說,那天早上她的心突突跳。自從23歲嫁到下榆澗村,雖然她已經在地裡栽了20多年黃花,去年還到本縣聚樂鄉張莊村、吉家莊鄉吉家莊村指導過種黃花,但還沒有到這麼遠的地方“出差”過。她把換洗的衣服和洗漱用具放在皮箱裡,聽說安徽經常下雨,怕水土不服,還帶了消炎藥和治腸胃的藥。3月7日10時許,他們拎著黑皮箱,穿著新衣服,風風光光地走進大同火車站。

當日11時55分,K891次列車從大同正點發車,次日早晨6時37分,他們到達安徽合肥火車站。一碗牛肉湯麵下了肚,疲勞一掃而光。

安徽綠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在60公里外的肥西縣官亭鎮響村。1小時後,他們乘坐公司的依維柯接送車來到基地。

種植效率提高了

站到地頭,6人只見滿目紅土,農民工正在地裡栽種黃花。安徽這邊公司的負責人說,已經栽了一天了,估計有8畝,照這個速度,栽種1000畝黃花得4個月時間。

大同縣6位農民認真觀察著基地套種後的黃花,兩行碧根果樹中間套種3行黃花,顯得特別稠,會影響黃花的生長。他們建議兩行碧根果樹中間套種兩行黃花,黃花中間挖一排水溝。看到農民工用小鋤挖土埋黃花秧子,費工費力幹不出活來,他們提議換用耙子埋黃花秧,還囑咐農民工把黃花秧放在地中間,不要放在地頭,來回取黃花秧費時間,影響勞動效率。

3月9日晚上,他們住進公司為他們租住的民房裡,兩間西下房燈火輝煌,裡面是新床新被褥。

3月10日6時40分,他們來到地裡,將栽種黃花的農民工分成30個組,每個技術員負責5個組。每組3人,前邊旋耕機開溝,後邊依次是放秧的、擺秧的、埋秧的,農民工們井然有序地栽種著黃花。

他們指導著安徽種黃花的農民工,看到沒有踏實的秧苗,用腳再踏一踏,生怕有一株黃花栽不好。這天,90多個農民工,一天栽黃花65畝,公司負責人直誇山西大同縣的農民技術員指導得好。

留下技術結下友誼

樑志敏告訴記者,起初,安徽栽黃花的農民工喚他們技術員,他們覺得不好意思,幾天後,他們覺得這個稱呼很親切。每當他們看到農民工栽種黃花沒有按照標準要求去做時,他們就輕輕地喚一聲“師傅”,再指出應該如何去做。

當公司栽種黃花的任務快要結束時,一些農民工和技術員相互留下電話號碼,表示今後要常聯繫,安徽別的地方栽種黃花,會推薦山西大同縣的農民技術員去指導。6位農民技術員望著剛栽下的黃花,一壟壟,綠油油,感到很欣慰。

說到在安徽當技術員的日子,馬建華說,他們難忘房東李大爺夫婦,對他們的關懷和照應。房東李大爺,每天5時起床,用大鐵鍋燒一鍋開水,灌滿5個暖水瓶,供他們飲用。老兩口吃好吃的時候,還不忘給他們送。馬建華至今還記得李大爺送來的滿盤香噴噴的鴨爪和冒著熱氣的湯圓。

千里之外念親人

南方的雨,說來就來,一下起來就沒完沒了。到安徽指導種黃花,著實讓這6位北方來的“旱鴨子”,體會到南方雨量的充分,他們在安徽19天,下了7天雨。

下雨的日子最難熬,男人們整天喝啤酒打發時間,女人們白天看電視,晚上接著看電視。電視一關,她們就想家。馬建華說,晚上一有空,就和念高中的兒子視頻聊天,兒子問媽媽苦重不重,媽媽囑咐兒子要好好學習;有時也給丈夫打個電話,問問地裡的秸稈收拾了沒有,該準備春耕了。趙翠香、楊福梅不會上網微信聊天,就隔幾天給家裡打一個電話。

3月28日下午,他們圓滿完成了栽種黃花的任務。

3月30日凌晨坐火車返回大同。等火車時,他們遊覽了合肥公園。馬建華、趙翠香、楊福梅在公園合影留念,馬建華做了一個勝利的手勢。是的,他們勝利了,他們第一次靠技術掙回了外省的票子,他們為山西農民爭了光。

本報記者 劉俊卿 通訊員 孫掌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