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為了山區光明,他們身背63根半噸電線杆
圖見歷史
1/19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南鎮黎明村,有一支特殊的電工隊伍,他們身背竹簍、手持鐵棒,向車輛無法到達的山嶺間運送供電設施,架起跨越崇山峻嶺的根根銀線,他們被稱為“揹簍電工”。
2/19 建南鎮距離利川兩個小時車程,位於湖北省與重慶市的交接,這裡山高壑深,峽窄坡陡。黎明村離建南鎮大概要步行1個小時的山路,全村共有有541戶2076人,其中貧困戶182戶697人,是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
3/19 隨著當地精準扶貧的深入,偏遠鄉村通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迫切需要改善,國網建南供電所組織的“揹簍電工隊”只能通過肩挑背馱往交通不便的大山運送相關物資,以改善山村供電質量。
4/19 黎明村雲霧繚繞,山澗小溪嘩嘩作響,田間農舍若隱若現,宛若仙境。但是根據現場復勘發現,黎明村7組電路改造存在的施工難度問題最大。公路未通導致電杆及材料不能輸送到位,地形複雜茅草叢生道路陡險,基本上全靠馬駝人背。因地質多堅石基礎,開挖耗時長費用高,開挖杆坑、拉線坑苦難。一根標準的水泥電線杆大概有半噸重,需要16名電工才能搬動。
5/19 黎明村7組改造工程需要63根電線杆,6個施工隊,共80餘人,從天亮忙到天黑,肩挑背扛送上山。
6/19 整個工程改造跨度一個多月,“揹簍電工”們揹負的光電線杆就有3萬多公斤重,還不包括電線杆上的鋼架、瓷瓶和電線。
7/19 建南供電所所長王軍,從事電網工作22年。他介紹說,自己就是當地人,兩年前才調回來,建南村窮,村民要麼在家務農,要麼就外出打工。電網改造前,村裡用兩廂電,僅用於滿足日常的照明,村裡人想創業,但是採購的農機設備在電能供給上都不能滿足。
8/19 這次電網改造,將原來的兩廂電升級為三廂電,不但滿足了農機設備供電,同時解決了村民選購農機設備中遇到的用電問題。
9/19 楊阿姨以前是村裡的老貧困戶,住的房子還是30多年前結婚的婚房,一半木頭一半土坯。6年前,她跟老伴從外面打工回來,在政府的支持下,貸款開辦原生態養殖場,每天需要加工幾百公斤飼料。但是由於低電壓問題嚴重,飼料加工機時常停擺不能使用。每次都只能把飼料加工機拆成3段,背去電壓穩定的地方加工好,再揹回來。電網改造好後,楊阿姨的老伴便趕去鎮上採購了新的飼料加工機。
10/19 黝黑的面龐,憨厚的神態,質樸的微笑,如果沒有頭上這頂安全帽,覃發鬆就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普通群眾。現在覃發鬆是建南供電所營業班班長,參加工作26年,不記得背過多少物品,只知道一年穿破十幾雙鞋。
11/19 這次電網改造,他印象最深的是黎明村7組的一處山路,因為太陡峭,人工背不上去,於是大家一起商量想到一個辦法,用推土機挖了一條1200米的路,把電線杆運送到山頂,花了三天時間終於把16根電線杆運送到位。
12/19 賴永華,46歲,1990年10月份參加工作,是一名配電工網格員。3800多戶黎明村村民都存著他的手機號碼,他一天最多接到村民一百多個電話。一般國家電網只負責到電錶,但村民連家裡電燈泡壞了都會打電話讓他過去修理。有一次晚上11點,一通電話把睡夢中的賴永華吵醒,原來是一戶村民家的電燈開關壞了,只有老人在家,賴永華馬上起床趕去修理。
13/19 在施工現場,電工師傅們都要爬上十米高的電線杆進行維護,很多電線杆就是安在懸崖邊。
14/19 因為山高路窄,揹負重物,走幾公里山路也得一個小時,身體都會透支,背電工必須停下來補充水分休息一下。
15/19 雖然這邊深山風景秀麗,但是隊員們很少有時間欣賞這樣的美景,他們要儘快把架線材料送到目的地。碰到比較難走的路他們都會互相幫扶,靠著這樣的杆子爬上山坡。
16/19 6月的夏天已經比較炎熱了,陽光刺眼,很多人汗流浹背。山路崎嶇,旁邊就是懸崖,一不小心就會失足。
17/19 建南供電所有23名員工,其中4名女員工,覃輝妮就是其中一位。她95年開始參加工作,她說,不管是男是女,都需要參與背電工,只不過女的背50斤,男的背100斤。
18/19 在雨季,很多以前乾枯的河流都變得水流湍急,隊員們為了過河都得把衣服脫掉,場面十分危險,稍有不慎就會被河水沖走。
19/19 雖然“揹簍電工”的工作平淡無奇,但是他們卻背來了農民脫貧致富的動力,也背來了農民實現小康的希望。
2017-07-16

相關推薦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