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蜀興川以“繡花”功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農村改革 手工藝 時政 張家界在線 2017-06-10

近期,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在成都圓滿落幕。王東明代表第十屆省委向大會作報告。在談到以“繡花”功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時,王東明說,要嚴格落實“六個精準”要求,統籌處理好點和麵、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臨界狀態群眾、“輸血”和“造血”、物質和精神、制度安排和壓實責任、繼續攻堅和防止返貧的關係,繼續打好“3+10+N”組合拳,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四川作為西部內陸省份,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發達,。要確保 380. 3 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何讓如此龐大的數字化有為無?從380.3萬走到“0”,就需要嚴格落實“六個精準”要求,首先是查找貧困“病根”,做到對症下藥。採取扶貧措施精準,由“政策端菜”變“群眾點菜”,堅持“按需扶貧,實現一對一、點對點的“滴水灌溉”,把扶貧政策用好,把扶貧資金用在刀尖上,產生最大的扶貧效應。

王東明書記強調的“繡花”功夫是一種扶貧觀,扶貧要做到精、細、準。秦巴山區、烏蒙山區、高原藏區、大小涼山彝區這“四大片區”是四川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組織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是四川脫貧工作的一大計策。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謀在深處、抓在細處、做在實處,走出一條精準扶貧的四川“新速度”、“新模式”、“新道路”,把“蜀道難”變為“蜀道通”。

“繡花”脫貧,關鍵在制度落實。對所有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推進脫貧攻堅的關鍵是責任落實到人,加快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才能實現既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又協調運轉、協同發力。

怎樣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如何“造”呢?扶貧先扶志,群眾始終是精準扶貧的主體,引導貧困群眾堅決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發揮群眾自力更生、自主脫貧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治蜀興川,以“繡花”功夫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