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建、沒錢管,農村“亮點工程”成了“荒草園”!美麗鄉村管護難題如何解決

有錢建、沒錢管,農村“亮點工程”成了“荒草園”!美麗鄉村管護難題如何解決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注重實效,防止做表面文章。記者調研發現,一些農村環境整治工程開始時投入大、樣子好,但因後續缺乏投入、管護,有的已經荒廢了。

有錢建、沒錢管,農村“亮點工程”成了“荒草園”!美麗鄉村管護難題如何解決

“亮點工程”成了“荒草園”

中部某省的一個山區農村,村口牌樓東側的一座公園內的景觀已多處破敗。

一名78歲的村民告訴記者,這裡原先就有一座村委會建成的涼亭,村民們喜歡在這裡聚集。2015年,第一書記到村裡任職,和村幹部商量把這裡修建成公園,讓村民能在這裡休閒,也美化了鄉村。

“當時就在村口東邊建設風車、水車、噴泉,還建了魚塘。”村民說,風車是米黃色的,水車在流水衝擊下還能轉動,但三四年過去了,風車成了灰白色,水車也沒有流水可用了,噴泉也不噴水了。

據瞭解,當時修建這座公園花了大約30萬元,全部由駐村扶貧工作隊出資。由於村集體幾乎沒有收入,缺乏後續管護,原本漂亮的公園就變得如今這樣破舊不堪。

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其他一些地方。西部某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投入大量資金,為每村配備了垃圾箱,家家門前添置了垃圾桶,每個鄉鎮也配備了多臺垃圾車。

該縣一名村幹部告訴記者,垃圾收集後,因為他們村沒有垃圾車,只能到臨近村去借。“靠人情借車倒垃圾,大家慢慢就沒了積極性,整齊的垃圾箱就變成了垃圾山,堆得實在看不下去了再去借車。”

有的村雖然配備了垃圾車,仍舊沒有走出垃圾處理難的困境。“配了垃圾車和垃圾桶,卻沒有解決油錢,垃圾車只好長期閒置。”一名村幹部坦言,村集體經濟較薄弱,根本無法負擔垃圾車日常運轉的花費。

基層幹部群眾反映,營運成本一直是困擾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大難題,這導致一些鄉村不僅沒能持續“美麗”,還出現了“倒退”,影響了群眾建設美麗鄉村的信心。

北方某村在農村廁改中統一修建了雙甕漏斗式新廁所,還配備了一輛抽糞車,但由於抽糞車使用一次成本太高,村民漸漸又用回了傳統旱廁。

西部某鎮耗資100萬元修建了汙水處理站,作為上級檢查和環境整治的“亮點工程”,在圍欄圍起的汙水處理站能看到各種展示牌。但由於缺乏運營維護費用,該處理站建成幾年卻未能啟用,早已荒草叢生,被當地群眾戲稱為“荒草園”。

有錢建、沒錢管,農村“亮點工程”成了“荒草園”!美麗鄉村管護難題如何解決

一些地方投入不少,但效果有限

在一個出現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荒廢的村子裡,一名村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決定美麗鄉村建設時沒有考慮太多,導致部分項目沒能發揮預想的作用。這件事也讓他反思,假如再商量美化鄉村,他肯定不會像之前那樣只顧建、不顧管,會把後續管護納入統籌考慮。

記者走訪多地發現,一些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不注重系統規劃和長期營運計劃的制定,存在重建設、輕管護的問題。有的項目實施者想當然認為村集體會承擔管護責任,而實際上,當前不少村莊缺乏集體產業作為經濟支撐,集體收入微薄,有的甚至沒有集體收入,管護經費、人員匱乏成為普遍性問題。

專家認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真正需要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案,需要的是長期有效的運行機制,而不僅僅是一個個零散的項目帶來的表面、一時的美麗。一些地方把汙水處理、垃圾處理當成面子工程來做,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建設和長效運營機制,結果不但未發揮作用,還勞民傷財。

西北某山區村為了整治汙水橫流亂象,修建了蓋板渠,將汙水從地上轉入地下,但渠的盡頭是村邊的池塘。沒幾天,這個池塘就成了新的汙染源。“只要不流到自家院子,流到哪去就沒人管了。”該村一名村民說,這樣的美麗鄉村還是“半拉子”。

“就現階段來說,美麗鄉村建設還處於初級水平。”一名鄉長說,很多村莊面貌有所改善,如村子外牆面都統一翻新,有的鄉村建設得具有鄉土風情,個別村建成規模或大或小的景觀,居住環境得到改善,但農民多數還是旁觀者,沒有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角。

“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只有符合廣大村民的意願,才能讓廣大村民滿意,讓村民從美麗鄉村建設中有更多獲得感。否則,很難調動起農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維護的熱情。”該鄉長說。

記者瞭解到,當下政府部門唱獨角戲的現象確實較多,有些地方只是簡單地投入資金,缺乏頂層設計和統一指導,在建設模式的總結探索、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長效運營機制和相關標準制定等方面發力不足,造成美麗鄉村建設“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看似投入不少,實則效果有限。

有錢建、沒錢管,農村“亮點工程”成了“荒草園”!美麗鄉村管護難題如何解決

破解管護難題,須激發鄉村內生力

針對“重建設、輕管理”問題,基層幹部表示,要探索長效管護機制,引導農民自我管理和維護;同時健全經費保障機制,探索住戶付費、村集體補貼和政府補助相結合的管護經費保障機制,不斷鞏固和持續擴大美麗鄉村建設成果。

江西省橫峰縣蓮荷鄉黨委書記劉永峰說,只有讓村民成為建設自己家園的主體,讓他們參與,使他們最大程度獲益,他們才會在建設和後續管護中更加上心出力。他建議,美麗鄉村建設可引導村民自籌部分資金,政府按比例配套,吸引民營企業、能人鄉賢等各方力量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

同時,創新農民參與引導機制,採取以工代賑、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農民投工投勞參與建設管護,支持農民承接村內環境整治、村內道路、植樹造林等小型涉農工程項目,做到全民參與、共建共享。

專家表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市縣兩級政府要優化支出結構,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資金納入預算;縣級財政要統籌傳統村落保護、美麗鄉村建設試點、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等相關資金,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當然,美麗鄉村建設不能僅僅依賴外來資金 “輸血”,還需激發農村自身活力,實現自身“造血”。記者採訪瞭解到,部分村莊讓環境養護有紅利,生態環境成了增收土壤,不僅激發了鄉村經濟活力,也讓美麗鄉村建設後期投入和管護資金有了可靠保障。

有錢建、沒錢管,農村“亮點工程”成了“荒草園”!美麗鄉村管護難題如何解決

本文來源:《半月談》2019年第8期(記者:魏飈 李浩 熊家林)

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編輯:李沛 //責編:白晨 //監製:張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