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農村 農民 三農 種植業 愚伯的自留地 愚伯的自留地 2017-08-04

文:姜言蘇

正午時分,炙熱的太陽,晒的人渾渾噩噩。村裡幹活的人,大多坐在牆根的陰涼裡,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此時,豐縣歡口鎮的薛廟村,一片俱寂。在村子的東北角,26歲的薛闖闖,靜靜地守著承包來的14畝木耳棚。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他很少看電視,晚上多是等孩子睡了,就去看會種植方面的書,倦了就關燈早睡,次日6時起床,查看木耳棚;接下來,通風,上水,摘木耳,晒木耳,裝木耳,賣木耳,貫穿了一天的始終……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一個26歲年輕人的迴歸農村,這是逆城市化群體的縮影。在經歷長期的城市化大發展後,與薛闖闖一樣,一些人悄然迴歸農業,迴歸種植,他們通過租賃、承包等方式,集約農業發展用地,探索創新經營方式,追求生態綠色安全農產品,他們被稱為“新農人”。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只是,這次去薛廟去看望薛闖闖的腳步略顯滯重。因為他的表堂姐在上午10點半的時候,給自留地發了一封“求援信”,希望平臺能夠關注他的弟弟——一個為了夢想,而辛苦拼搏的人。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從街上到薛廟也就兩三公里的路程,多年未曾踏足,時隔多年,原本熟悉的小路,現在看起來卻是那樣的陌生,我循著一位放羊的大爺手指的方向,向著薛闖闖的木耳棚而去。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這,就是我所要尋找的目的地。遠遠望去,兩個木耳棚在空曠的田野裡,顯得有些孤獨與沉寂,旁邊的簡易房前,晾晒著一些孩子的衣服,我想,那應該就是薛闖闖的“家”了。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一條小狗,帶著警惕的目光,朝著我這個陌生人汪汪直叫。它象久居山野的人一樣,稍微有任何風吹草動,就能迅速啟動本能的防衛機制。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他,就是我所要描述的主人公——薛闖闖。當年,學校畢業後,他和大多數同齡人那樣,背起行囊,到南方的城市打工。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和妻子同心合意,積攢了10幾萬元。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其實,薛闖闖的心裡,一直深埋著一個農人夢,父母那一代,沒有知識文化,只知道埋頭在土地上耕耘,雖然不缺吃少穿,但始終過著緊巴巴的日子。後來,妻子先後生了兩個孩子,於是,他索性向父母攤牌,把自己種木耳的想法,和盤托出。父母最初極力反對,但最終也沒能夠推翻他的執拗。於是,兩個木耳棚就這樣誕生了。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薛闖闖將摘的木耳拉到棚外

創業的道路,永遠不都是一帆風順。這個炎炎的盛夏,外面的溫度已經超過34度,在蘑菇棚內,炙熱更甚,我剛踏進幾分鐘,就感覺有數不出的逼仄,剛剛忙了一陣的薛闖闖,他的後背上,就已經溼透。生活,永遠沒有我們所想象的水到渠成。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薛闖闖說,在蘑菇棚未建以先,自己就曾無數次設想過,將來可能遇到的困難,但從實際的運作來看,吃苦,反而變成無足輕重的事了,在每天例行的忙碌裡,他的每天都是如此厚重而充實。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前年,剛開始種養木耳時,外地的客商直接前來收購,一切似乎都沿著他最初預想的節奏前行。薛闖闖表示,很期待自己在歡口本土,能夠創建一個屬於農民朋友的“木耳”品牌,讓更多的人能夠吃上歡口的放心食材。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為此,薛闖闖為這個“偉大的夢想”先後投入了近三十萬元。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當初,這臺蒸菌袋的鍋爐,他投資了三萬餘元,如今環境整治,需要更換環保型鍋爐,這樣算來,又要增加一筆不小的開支。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而優質木耳的誕生,從開始種植,到最終的銷售,晾晒環節至關重要,薛闖闖說,如今太陽高照,正是晾晒的大好時節。在別人躲在樹蔭下或空調房的時候,他卻脫下滿是被汗水浸滿的上衣,赤膊走在木耳的禾場上。如此往往返返,不知道要留下他多少辛勤的印跡。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不知為何,今年的木耳價格,斷崖式下跌,採購商的影子,也不見了蹤影。而僅靠父母趕集一點一滴的零售,無疑是杯水車薪。看著每天不斷增加的幹木耳,年邁的父母,愁白了頭。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薛闖闖坦言,面對這樣的窘況,他真的有點支撐不下去了。為此,他果斷的肚子承擔原本夫妻二人的活計,在養木耳的同時,也負責照顧好兩個年幼的孩子。而妻子,則再次南下,到蘇州打工。他說,自己不能輕言放棄,我要留守在這塊土地上,尋找並且堅守價值,努力尋求突破點。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前幾天,歡口連日的大暴雨,讓周圍池塘的水位暴漫,薛闖闖的心情,也在這樣的雨季裡跌宕起伏,是啊,在農村不管幹什麼,許多未知的境況,都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夢。幸好,雨停了!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為了預防高溫,木耳棚的上面,爬滿了西瓜秧,看著一個個將成熟的西瓜,既可以降溫,又可以賣錢,我不禁佩服眼前這位吃苦耐勞年輕人,是何等的有智慧。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年幼的女兒,也非常懂事,常常幫助爸爸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在本該無拘無束玩耍的年紀,卻承受著本無需承受的擔當。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三歲的兒子,還不能理解愁苦的概念。當我開玩笑提出要吃他家的大西瓜時,小傢伙馬上纏著父親摘下這個尚未完全成熟的“龐然大物”,跌跌撞撞地跑著,向著我要離開的方向。好可愛好大方的乖孩子!

盛夏,這個種木耳的“新農人”:堅守農村的過程是痛苦的!

編者語:我一直想成為一名“新農人”,但我卻沒有薛闖闖那樣的勇氣。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我們歡口鎮10萬多人口,卻有7萬多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堪稱最優的農村人口,離開故鄉,離開土地、離開鄉村。

而一些新農人反向迴流到農村,以新的方式從事農業生產與經營,他們為農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對土地有著刻骨的熱愛和堅守,但,堅守的過程是痛苦的。

“其實我們最好最安全的農產品是祖輩傳給我們的,但現在我們很多食品是加工的,或者生產過程急於求成增加添加劑,欺騙我們的味蕾,欺騙我們的舌頭,找不到原本的東西。”誠如薛闖闖所言,在新農人身上,他們為了追尋食品安全和夢想,而不惜放棄在外務工的契機。

但薛闖闖這樣的新農人對未來充滿期待。“危機,有危就有機,農業有起伏很正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