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幫扶義診”、“關愛保護”……看徐州市民政局“大走訪”活動中的“小實事”

農村 農民 三農 藥品 中國江蘇網 2017-06-17

在大走訪活動中,徐州市民政局組織26家局直屬單位開展了以“比宗旨意識、看為民情懷,比工作作風、看幫扶實不實,比工作成效、看群眾滿意度”為內容的“三比三看”活動,各直屬單位針對幫扶村、對口戶的實際,發揮各自優勢,拿出真招實策,真正幫助基層群眾解決困難。

答疑解惑——政策解答會

“董光彩70多歲了,孩子都外出打工,一個人在家,吃飯都成問題,能不能進敬老院?”“困難戶申請低保要哪些手續?是在村裡申請還是鎮裡申請?”……“像董光彩老人這種情況,村裡可以找個符合安全條件的場所,把不符合五保老人條件、有意願參與養老的留守老人都集中起來,開展自助式養老,資金上有困難的可以向當地民政部門申請資金。”“低保是在鎮裡申請,村幹部不能代辦,只能協助,這樣做是為了杜絕人情保,還要由鎮裡統一製作公示欄,在村裡顯著位置統一公示低保名單。”……徐州市民政局救災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優撫、社會事務、老齡辦等業務處室負責人與當地鎮村幹部、困難群眾代表們濟濟一堂,面對面、心貼心,就一些民政疑難問題進行政策答疑或出謀劃策,使26個難題迎刃而解。

今年3月以來,徐州市民政局組織黨員幹部成立十個工作組,通過聯繫鎮村、走進企業、深入家庭,著力解決基層群眾思想困惑、生活困難、影響社會穩定等問題。在走訪過程中,工作組發現,部分困難群眾如果嚴格按照民政相關政策,無法享受低保辦理、醫療救助、養老、困境兒童幫扶等政策,實際困難得不到解決,生活處於貧困之中。

怎樣才能有針對性的為這部分困難群眾解決問題呢?“通過民政業務政策解答交流會這種形式,可以一次性集中解決困難群眾的個性問題。”市民政局局長徐思群說,“對於大家提出的疑難問題,現場能夠解決的,當場辦理;現場不能答覆的,可以把問題帶回去研究或者向黨委政府反映。困難群眾無小事,作為聯繫困難群眾和政府的橋樑,民政部門要藉助大走訪這個機會,深入基層,瞭解實情,化解問題,更好地踐行‘民政愛民、民政為民’宗旨,讓困難群眾更加有獲得感。”

服務群眾——義診送到家

市民政局的26家直屬單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困難群眾服務。如,豐縣王溝鎮劉菜園村、蔣老家村年輕人大多在外打工,村裡多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再加上兩村距離市區有100多公里之遙,村民自行去市級醫院治病問藥十分不便。瞭解這一情況後,市民政醫院迅速組織外科、內科醫療專家12人,帶著血壓計、血糖儀、常用藥品等來到劉菜園村和蔣老家村,為村民聽診心肺、量血壓、測血糖等,同時根據每位村民的身體狀況,提出了合理化治療方案,免費發放了常用藥品。

劉金鎖是個盲人,40多歲了要靠76歲的母親照顧,就連走路都要母親攙扶,而母親年歲已高重病纏身,已經難以帶他走路。在愛心醫院入戶走訪中,他提到想要一個盲杖。愛心醫院將每個人的願望都記錄下來,這次特意為劉金鎖購買了一個盲杖,還為另一個殘疾人送來了輪椅。根據現場的檢查結果,愛心醫院的專家們為每個人配了一些常用藥,義診完他們還領取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徐州廣慈醫院內科、外科、精神科等醫護人員,攜帶醫療設備和近萬元的藥品,來到市民政局幫扶點邳州市八路鎮十店村開展扶貧義診獻愛心活動。醫護人員不僅為前來應診的村民檢查心電圖、測血糖、量血壓,詢問病史、瞭解病情、贈送藥物等,還耐心細緻地就村民諮詢的健康疾病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對村民們的日常保健、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常用藥服用等方面進行指導和宣傳,幫助村民掌握基本的健康保健知識。

幫扶義診活動中,專家們精湛的技術、全面的診治、耐心的講解讓幫扶村農忙中的村民和老弱病殘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正規醫院的醫療診治和幫助,受到了廣大村民的讚譽和好評:“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讓我們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保護關愛——構建制度體系

市民政局堅持立足大走訪中村鎮實際、立足民政主業主責、立足民政資金現狀三個方面,有針對性的開展未成年人社會保護、關注空巢獨居老人等工作,進一步優化、提升大走訪成效。如,全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為總召集人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市民政局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重點對家庭監護缺失兒童進行社會干預和關愛保護,全市共摸底排查出農村留守兒28957人,其中無人監護的513人,佔總數的1.8%,目前無人監護的農村留守兒童已落實監護499人,已幫助返校復學33人;結合大走訪中排查摸底出的全市4540名重點空巢獨居老人目前存在的獨自生活、年齡偏大、反應遲緩等問題,開展“關愛重點空巢獨居老人—助老平安”活動,截止目前,全市建設老年關愛之家196家。同時,加大關愛空巢獨居老人宣傳工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勢,打造“自我管理、自我督促、自我服務”的空巢獨居老人關愛新模式,如,睢寧縣嵐山鎮老齡協會會長鬍居才發起,胡集村老年人協會會長趙榮良捐獻資金3萬多元,利用村廢棄小學,自發創辦了首個關愛之家,老人在“互相幫助”中感受到了幸福,也擁有了成就感,也使得經濟比較薄弱的農村,集體辦得起,老人住得起,大大改善了農村空巢獨居老人和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