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棗園村支書張寶善 老百姓心中的一杆秤

農村 種植業 三農 畜牧業 陝西農村網 2017-04-11

老百姓心中的一杆秤

——追記商州區棗園村黨支部書記張寶善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商洛訊(劉桂芳 記者 崔福紅 文/圖)3月30日,記者在商洛市商州區劉灣街道辦一位村民的指引下,沿著新修的水泥路,來到了劉灣街道辦事處棗園村。只見這裡一戶戶新修的農家樂遊客不斷出入,旁邊的魚塘早有很多垂釣愛好者佔好位置,不時傳來朗朗笑聲;不遠處的農家小院幾位銀髮老人在兒童的嬉鬧下樂此不疲,神采奕奕……一派欣欣向榮的新農村景象展現在記者眼前,這位村民說這些變化都和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寶善分不開的。

商州棗園村支書張寶善 老百姓心中的一杆秤

3月30日,張寶善在家中給記者講述村上的發展史。

基礎設施大改觀

今年64歲的張寶善,1982年擔任原紅升村村主任,面對當時那個經濟落後、交通受阻、村民生活極其落後的爛攤子,他下定決心狠抓基礎設施,改變村民生產生活條件。2006年開始,他先後6次將沿溝口通往山頂貫穿該村的一條長5公里的通村路,從昔日的羊腸小道修成砂石路再修成架子車路,後來又修成如今寬敞潔淨的水泥路,一舉解決了123戶504人的出行難。

張寶善積極跑項目爭取扶持資金大搞移民搬遷,2007年,一期搬遷24戶127人住進新居。2008年又將剩餘的27戶154人進行二期搬遷,並對搬遷戶院落硬化、村組美化,同時對全村古老的用電線路實施了農網改造,修建了5間兩層的黨員活動室,該村村容村貌有了較大的改觀。

產業發展促增收

“看這是我們自家地裡種的蔬菜,施農家肥,無農藥無汙染,吃起來不僅味好,還營養健康。”村頭路邊一位大娘提著一籃子剛拔的生菜過來對記者說,“我們村以前窮得沒吃的沒用的,就連做飯燒的柴火都要去很遠的山上砍。自從張寶善當了村支書後,利用荒山坡地鼓勵全村人都種植換季蔬菜、藥材。我們種植的茄子、黃瓜、豆角、辣椒等蔬菜個頭大產量高,秋季採摘出售,出售價格高出市場價2~3倍,給我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同時,張寶善還鼓勵村民發展土峰養殖,養殖大戶和貧困戶每年年初簽訂養蜂合同,對蜂蜜進行統一收購銷售,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精準脫貧見實效

2015年,商州區實行村級合併,過去的紅升村和棗園村合併成現在的棗園村,面對新的合併村,張寶善連同班子成員針對村級實際情況,制定出了適合本村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據瞭解,棗園村佔地16980畝,2016年人均總收入7077元,經濟創收的主要來源是工程建設、餐飲服務、加工辦廠三大板塊。該村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了很多客商來此投資發展農家樂,農家樂的興起解決了大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

隨著來此休閒娛樂遊客的增多,張寶善想到何不利用這個優勢發展旅遊業。“努力實施個十百千萬工程、打造一個生態旅遊示範村、努力爭取十個基礎建設項目,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村民幸福指數,每年發展十戶農家樂,提高百畝果藥菜生產地基,發展林下養雞千隻以上大戶,發展林下冷水魚養殖萬尾以上。”截至目前,這些目標任務已基本實現。2016年,村上修建了水上樂園、天然泉水游泳池、垂釣魚塘等,吸引了更多的遊客。

平安創建促和諧

“村民們信任我,推選我當這個村幹部,我就該盡力為村民們做些實事好事,當好一個底層村幹部,必須是做人要實,做事要實。”張寶善面對該村村幹部人少事多工作忙局面,他堅持到各戶下基層,瞭解村情民意。在處理村級矛盾糾紛時,他耐心勸導,細心調解,處理的每一件事上訪戶都很滿意。

2016年,在村上徵地拆遷過程中,遇到一個村民試驗種植黑玉米佔地不願讓出,鎮村幹部對此調解5次,仍是不能解決。最後是在張寶善公平公正的協調勸解下才達成協議。這位村民感動地說:“張支書真是我們村民的知心人,給村民們辦事從不抽村民一支菸,不吃我們一口飯,真是我們老百姓心中的一杆秤啊!”

張寶善在工作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子女嚴格要求,他常不厭其煩地教導初任鎮長的兒子說:“當鎮長就幹鎮長該乾的事,不要高高在上,當領導沒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就不是一個好領導,要深入基層,吃透地方村情,親民愛民,更要敢於擔當,時刻關心百姓排憂解難的問題,把村民的困難當成自己的首要大事去辦。”同時告誡他的兒媳婦說:“你今後的任務就是把他(他的兒子)盯緊點,工作上決不能粗心大意,不該拿的絕對不能拿,不是你的絕對不能要。”

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記者採訪後的第五天深夜,棗園村的“第一書記”王健打來了電話,他告訴記者,張支書不在了,出車禍去世了。但是在記者眼前總是浮現著張支書幾天前接受採訪時的身影和他那親切的神態。